s 閱讀頁

順治帝親政

  清崇德八年(19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突然逝世於盛京(沈陽),死前沒有對皇位繼承問題做出任何安排。於是,清皇室內部為了爭奪皇帝繼承權,以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為一方,以皇太極的異母弟睿親王多爾袞為另一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後,為了保持清皇室內部的團結,鬥爭雙方達成妥協,共同擁戴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而由濟爾哈郎和多爾袞共同輔政。

  八月二十五日,福臨即位,改第三年年為順治元年。不久,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稱攝政王。多爾袞機智狡詐,富於政治鬥爭經驗,在掌握攝政權力後積極排擠異己勢力。

  四月初九,多爾袞自任“奉命大將軍”,統率滿蒙八旗部隊三分之二及漢軍全部向中原進軍。清軍在山海關戰敗李自成大順軍,於五月初二進入北京城。多爾袞因戰功卓著,且為入關清軍的最高統帥,其聲譽和權力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關內迎降的明朝舊臣甚至有的隻知順治帝像有攝政王,而不知有順治皇帝。這年九月,順治帝自盛京遷移至北京,於十月一日行定鼎登基禮,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建碑記績,而濟爾哈朗僅被封為“信義輔政叔王”。至此,多爾袞已經成為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諸王已無力與他相抗衡。

  順治四年十一月,多爾袞受封為“皇父攝政王”,一切政務均出其手,而年幼的順治帝隻能“拱手以承祭祀”而已。

  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受了重傷,於十二月初九死於喀喇城。多爾袞死訊傳至京城後,順治帝詔臣民易服舉喪。柩車至京,順治帝率諸王百官孝服迎於城外。數日後,追尊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但與此同時,在多爾袞臨終前曾與其密謀的英親王阿濟格回京後立即被囚禁,其親信都被治罪。

  次年正月十二日,未滿13周歲的順治帝在太和殿行親政禮,諸王大臣上表行慶賀禮,同日頒詔大赦。此前,順治帝傳諭議政王大臣等:“朕年尚幼”,“遇緊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諸細務令理政三王理之。”理政三王指濟爾哈朗和端重郡王博洛、敬瑾郡王尼堪,其中以濟爾哈朗輩份最高,聲望最重,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裏,濟爾哈朗對於順治朝政治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濟爾哈朗重新握有大權後的第一個重大政治舉動就是追論多爾袞之罪。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乾隆時代,多爾袞才得到昭雪,恢複了王爵,“世罔岡替”。

  對於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的皇室王公把持朝政,順治帝非常不滿。他一方麵優待濟爾哈朗,另一方麵,抑製濟爾哈朗之權。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順治帝根據親信大監吳良輔的建議,於順治十年(1653年)六月決定設置內十三衙門,部分地恢複了前明時代宦官在政治上的地位。經過多方麵的努力,在順治十年前後順治帝已經基本上全麵控製了國家權力。

  順治帝親政後,清朝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麵形勢都相當嚴峻。西南軍事戰線於順治九年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國家財政危機,民饑餉絀;滿漢官僚之間和他們內部派別林立,矛盾重重。順治帝根據這種情況,整頓吏治,清除朋黨,在軍事上采取“剿”、“撫”相結合的政策,對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方針。數年之後,清朝的政治、軍事局麵大為改觀,為不久後“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