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經世致用

  明清易代之際,偌大的明王朝竟如此不堪一擊,在農民大起義的風暴中頃刻土崩瓦解。而清朝入關後,為統一全國又進行了近二十年的征戰,社會凋敝,人民困苦。這些無不強烈地刺激著廣大的知識分子。在曆史轉變的進程中,他們開始總結明朝滅亡的教訓,探尋天下治亂的根源;他們反對明末浮誇空談的學風,強調實踐、實行、實事,講求“經世致用”,把學術研究的範圍從經學擴展到自然和社會,形成了清初學術界的繁榮風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清初交相輝映的三位著名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

  黃宗羲(1610~1695),字太衝,號南雷,浙江餘姚人,被學者們尊稱為梨洲先生。他的父親黃尊素,是明末東林黨中的著名人物,天啟年間被魏忠賢閹黨殺害。為替父報仇,十九歲的黃宗羲身藏鐵錐,懷帶狀紙,隻身來到京城為父鳴冤。此時,魏忠賢已死,在審理的廳堂上黃宗羲用錐子猛刺殺父仇人,打得閹黨奸臣遍體鱗傷,他為國除奸的勇敢行為傳遍北京城,他又在大獄門前祭拜父親,哭聲如雷,甚至傳到宮中,當時的崇禎皇帝也為之感動,讚歎他為“忠臣孤子”。

  在父親的影響和支持下,黃宗羲從小就好學深思,最討厭寫八股文章,而喜歡看諸子百家的書籍,最愛讀史書。遵照父親的遺命,他拜明末理學大師劉宗周為師,關心時政,主張博古通今,經世致用。崇禎中期,鬮黨勢力圖謀再起,黃宗羲率先作《南都防亂公揭》,揭露閹黨行為,成為士子們與閹黨鬥爭的領袖。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南下,南明弘光政權崩潰,黃宗羲在家鄉招募了數百名弟子,組成“世忠營”,追隨魯王抗擊清軍,魯王政權授他以監察禦史兼職方之職。後來,兵敗返回故裏,閉門不出,專心著述,至死不到清廷為官。

  黃宗羲學術研究領域極廣,成就豐富,他一生留下了許多著作,主要有:《南雷文定》、《南雷詩曆》、《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匡廬遊錄》和《思舊錄》等。而他的史學造詣尤其深厚,開創了以史學研究見長的浙東學派。在他66歲時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係統的學術思想史專著《明儒學案》的編纂。他身曆明清易代的風雲變幻,認為“國可滅,史不可滅”,所以他寫就的《明儒學案》,搜羅極廣,注重論史的方法,強調真實可信,對明代三百年的學術史作了係統的排比,簡明扼要地介紹各家各派200多位學者的言行和學術思想,並加以評論。係統地總結了明代學術的發展脈絡、學派間的師承關係和演變狀況。書成之後,備受學術界推崇,而此書的問世,還在中國史學的百花園中創立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學案體,在中國史學史和思想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黃宗羲一生勤奮好學,他具有民主性的政治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眾多的各類著作,也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寶庫。他是明清之際一位偉大的愛國學者、啟蒙思想家和一位傑出的曆史學家,而這些都是與他勤奮刻苦的讀書分不開的。

  顧炎武初名絳,學名繼紳,字忠清。明朝滅亡以後,因景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門生王炎午的忠貞品格,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炎武,字寧人,是江蘇昆山人。因為他的家鄉有一個亭林湖,學者們也稱他為亭林先生。顧氏本是江東望族,祖先世代明朝為官,到了他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然中落,顧炎武從小過繼給他叔祖的兒子,在嗣母王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他十歲起,就跟隨祖父讀書並受到過比較嚴格的儒家教育,而他的嗣母王氏勤儉、愛讀書,這些都深深熏陶了顧炎武幼小的心靈,對他以後人格的培養和立誌向學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清兵在南下的進程中曾大肆屠殺江南人民,顧炎武在家鄉參加了抗清鬥爭。昆山城陷落,他的嗣母王氏得知後絕食十天,以身殉國,臨終留下遺言給顧炎武:“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嗣母的壯烈行為極大地震動了顧炎武,成為他一生的信條,一生都不與清廷合作。為避仇家陷害,他改名蔣山傭,開始了他的顛沛流離的遊曆生涯。在那國破家亡的歲月裏,他北上山東、山西、河北,策馬於河北邊塞十餘年,對河北的形勝之地做了廣泛的實際調查,寫就了《營平二州地名記》、《昌平山水記》等許多軍事地理名著。最終定居在陝西華陰,他在華陰買了五十畝土地,墾荒置田,直至去世。

  康熙十年(1671),內閣大學士熊賜履邀請顧炎武入修明史館,被他拒絕。康熙十七年(1678),開博學鴻詞科,征舉海內名士,同鄉葉方靄等人聯合舉薦他出來,又被顧炎武回信嚴詞拒絕。第二年,編修明史,熊賜履派了兩個差人來到華陰,請顧炎武到北京做他的助手,顧炎武毫不遲疑以死自誓,拒絕被招。作為一個江南文人,顧炎武竟然在北方居住生活了達二十多年,遊曆北方大地,一則是被迫,而想乘機推翻滿清統治更是他至死不渝的信念,以死明誌的氣節為眾多誌士仁人景仰和傳頌。而他的學問更是開創了清初樸學的先河。顧炎武強調實用主義,反對理學的“明心見性”,對明朝後期的所謂心學,做了深刻的批判,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顧炎武是一位繼往開來、扭轉一代風氣的傑出學者。他的政治思想,他的民族品格,為晚清的資產階級革命起到了引導作用,資產階級革命家章炳麟在反對清朝政府的時候,自己署名章絳,就是顧炎武的初名,可見顧炎武思想的影響力之深遠。

  在反對明末空談學風的實學大家中,如果說黃宗羲和顧炎武是其摧毀者,那麽真正毀後重建學術體係的,在三大家中學術最為博大精深的就是王夫之了。

  王夫之,字而農,號畺齋,湖南衡陽人。他晚年隱居在衡陽的石船山下,被學者們稱為船山先生。明朝滅亡,他的父親被張獻忠的大西軍俘獲作為人質,王夫之自己用刀在身體上刺上數刀,前去以自己之身換回父親。大西將士被感動,將他父子都放了回來。清軍占領湖南後,王夫之又在衡山舉兵起義,阻擊清軍南下,但戰敗而逃。他投靠了桂林瞿式耜,瞿式耜把他推薦給桂王朱由榔。但南明的永曆小朝廷政治腐敗,仍舊黨爭不斷,王夫之因上書彈劾吳黨王化澄,幾陷大獄。後來,他又回到桂林依附瞿式耜,瞿氏殉難,王夫之看到反清複明的希望破碎,決心隱遁。他輾轉在湘西等地,竄身瑤洞,伏處深山,逃避清廷的追捕。康熙年間,民族壓追政策放寬,王夫之才得以在衡陽定居下來,從此一麵教書維持生活,一麵刻苦研究,勤懇著述,曆四十年始終沒有剃發,其愛國氣節和刻苦精神,至死不渝。

  王夫之在天文、曆法、數學、地理等方麵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和文學。而他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高度總結和發展。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揭示出“分一為二”和“合二以一”的樸素辯證法,以及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進步的曆史觀。在知、行關係上,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反對陸王“以知為行”和禪學家“知有是事便休”的論點;此外,他還全麵深刻地闡明了名與實的關係,強調“名從實起,言必擬實”,反對知實而不知名,也反對知名而不知實。他還擅長詩文、詞曲,論詩多有獨到之見,後人將他的著作編為《船山遺書》,其中的《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內外篇》、《黃書》、《噩夢》等,在思想史上尤具重要意義。

  §§第十五章清朝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