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大

  小說是明代文學的代表,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明代的長篇小說,也叫章回體小說,是由宋元時期的“話本”發展而來的。話本就是說書人使用的底本,它將一段曆史故事分成多次連續講說,每次講說之前用一個題目揭示這一段的主要內容,而每段故事結尾都會留下一個懸念,吸引聽書者接著向下聽,這個叫做“扣兒”。這些底本經過文人的藝術加工,錘煉提高,就產生了流傳至今的許多經典小說,而明代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有四部:《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

  《三國演義》,本叫《三國誌通俗演義》,是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一部影響最大的長篇曆史小說。它以陳壽的《三國誌》為藍本,在《三國誌平話》的基礎上剪裁、加工而成,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集團之間在政治、軍事和外交方麵的爭鬥。文字淺顯,語言通俗,從黃巾起義、劉關張桃園結義,一直寫到晉國統一,按照時間順序編製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塑造了許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關於政治的縱橫捭闔和軍事的韜略計謀的描述,更是成為後世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取法的範本,曆史上很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十分愛讀《三國演義》。而桃園結義、三顧茅廬、過關斬將等已成為我們常用的成語;群英會、空城計、赤壁之戰等又成為後來戲曲、曲藝等多種文藝形式的故事來源。其不足之處就是小說中宣揚了封建正統思想,奉腐朽的東漢王朝為正統,因此尊蜀貶魏,把曹操寫得奸詐凶惡,貶斥為欺君罔上的亂臣賊子,竭力頌揚了劉備、諸葛亮的仁政。這部小說的作者是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也有說他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或廬陵(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代沒有確切的記載,隻知他生活在元末明初。他是中國首先寫作小說的作者,相傳他一生寫了十多種小說。

  明人演戲圖《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關於他的生平也有很大的爭論,現在隻能肯定他也是生活在元末明初,在杭州等地有他的活動遺跡。據說,為了寫好武鬆打虎等情節,他冒險到森林中親身觀察老虎的一舉一動,因此使這些關於打虎的章節異常精彩。《水滸傳》描寫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朽,官逼民反,梁山英雄們劫富濟貧的故事。它歌頌了農民鬥爭的正義,最成功之處是對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描寫,人物個性鮮活,情節曲折生動,為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作品的結尾,作者選擇了一個義軍接受招安,並被統治者利用征討方臘起義軍,從而走向自相殘殺,最終毀滅的結局。這實際上是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狠毒的手腕,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局限性。這種深刻揭露統治者、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作品在我國小說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一部《西遊記》不知道傾倒了海內外多少華人,孫悟空的形象甚至成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標誌之一。它是我國著名的神話小說,它的形成和《三國》、《水滸》一樣,也曆經了幾百年在民間的孕育和流傳,到明代後期,由吳承恩最終整理、編寫完成。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曾幾次參加科考,但屢試不中,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才考上貢生,直到六十歲才當上一個縣官。他從小喜歡聽書,並注意收集民間故事。《西遊記》就是他在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基礎上再創作而成的。小說敘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和唐僧師徒曆經千難萬險終於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作者筆下的孫悟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個叛逆者,具有堅強的鬥爭意誌和毫不妥協的反抗精神,他剛正不阿、疾惡如仇、藐視權威。麵對如來佛祖的質問也敢大膽地說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些言詞看似詼諧,卻反映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極狂放的民主思想。

  最後一部經典是《金瓶梅》,這是一部備受爭議,並-直以來被列為禁書的作品。它取材於《水滸傳》中關於西門慶、潘金蓮通奸這一段故事,進而擴展成為一百回的長篇巨著。其內容著重描寫了西門慶這個破落戶,不學無術,隻喜好舞拳弄棒,善於賭博,後來發跡了,成為一個大財主,他一麵奴顏媚骨地奉承朝廷官員,一麵卑鄙殘忍地榨取百姓血汗。他昧著良心專門幹拐騙奸淫的勾當,謀財害命、貪贓枉法,無所不為。因此,在揭露明朝後期統治者和官紳階層的荒淫腐朽生活和反映貧苦百姓的悲慘生活方麵,《金瓶梅》是一部具有進步意義的小說。而且,其中對當時市井生活的描寫,形象生動,是反映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一麵鏡子。但因為它是一部超現實主義和極浪漫主義的作品,其中對一些醜惡淫穢的情節也做了真實、大量的描寫,以致該書被曆朝所禁。《金瓶梅》的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但這隻是個筆名,因為蘭陵今屬山東嶧縣,所以推測作者是山東人,但他的真實姓名一直無法考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