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以後,朝政日益腐敗,大地主瘋狂地進行土地兼並,農民破產,加上天災不斷,百姓生活無以為生。特別是地處偏僻的陝西地區,災荒嚴重,但官吏不僅不想辦法賑濟,反而變本加厲地征收租賦,魚肉百姓,終於逼得饑民造反。天啟七年(1627)三月,澄城的饑民衝進縣衙,殺死縣官。崇禎元年(1628)十一月,高迎祥在安塞聚集饑民造反,一時陝西各地饑民紛紛殺死縣官,舉起義旗,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童年曾為地主牧羊。天啟年間當過驛卒,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善於騎射,又有膽識。崇禎年因大幅裁減驛站經費,李自成沒有了職業,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又因為還不起高利貸,幾乎被折磨致死,於是在米脂號召饑民起義。開始,他投在農民軍首領不沾泥部下,後來不沾泥戰敗降明,李自成又率部投靠高迎祥。高迎祥自稱闖王,李自成因英勇善戰,被起義軍稱為闖將。
明朝政府對起義軍一麵剿殺,一麵招撫。一些力量薄弱、立場不堅的農民義軍先後被鎮壓,但李自成和張獻忠則日益活躍起來,並在後來的戰爭中相互支援,協同作戰。崇禎六年(1633)冬天,明軍雲集於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對起義軍進行圍剿,義軍因糧食補給困難,活動範圍越來越小。為了擺脫困境,李自成、張獻忠等向當時的明軍總兵王樸假裝投降,偽稱願意接受招安。明軍不知是計,欣然接受。而義軍以投降為掩護,麻痹明軍,積極準備給養。十一月,義軍突然從封凍的黃河上疾馳南下,到達河南境內,突破了明軍的圍剿,將明末的農民起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闖將李自成在轉戰山西、陝西、河南各地的征戰中,嶄露頭角,他善於使用靈活的戰法出奇製勝,如他的“以走致敵”、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戰法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十分有效。崇禎九年(1636),高迎祥被俘殺害,李自成眾望所歸,被推舉為新的闖王。
崇禎十年(1637),朱由檢起用楊嗣昌為兵部尚書,專門負責圍剿義軍。楊嗣昌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四個省區為圍剿義軍的主戰場,同時,增兵二十萬,籌餉二百八十萬兩,氣勢洶洶,想一舉殲滅所有起義軍。在明軍強大的攻勢下,張獻忠部在河南南陽兵敗負傷,隻得退往湖北。李自成部也屢戰屢敗,在陝西潼關遭到洪承疇和孫傳庭優勢兵力的合擊,將卒傷亡慘重,最後隻同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人突出重圍,在陝西商洛山中隱伏下來。這時,大部分農民軍都遭到慘重的失敗。張獻忠也假裝投降,躲避官軍的鋒芒。明朝政府以為義軍已經平定,就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到抗擊清兵的前線,使李自成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開始聚集失散的人馬,準備伺機再殺出去。崇禎十二年(1639),李自成與再次起兵的張獻忠合兵攻破竹溪,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後又有羅汝才在湖北房縣起義,他們遙相呼應,聯合作戰,在羅猴山大敗明軍。
崇禎十三年(1640),李自成再次率軍攻入河南。當時,河南正遇到大饑荒,饑民遍野,他們紛紛加入李自成的隊伍,還有一些失意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也加入了義軍,如李岩、牛金星、宋獻策等,成為謀士,他們的加入使李自成如虎添翼。李自成在河南上下馳騁,很快攻克了宜陽、永寧、新安等縣,進而圍攻中原重鎮洛陽。洛陽是福王朱常洵的封地,他富甲天下,卻極為吝嗇,麵對遍野的饑民,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他都不肯拿出一分錢;而明軍需要的軍餉,他也不出一文。崇禎十四年(1641)春,當李自成大兵壓進時,守城士兵打開城門,與義軍裏外夾擊,一舉攻破洛陽城。李自成將福王處死,打開府庫賑濟災民。領到糧食和金錢的百姓一個個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很多人又來參加起義軍,使義軍隊伍擴大到一百多萬人。
在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李自成聽從李岩等的建議,提出了“均田免糧”的綱領。“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孩子們傳唱的歌謠,在城鄉流傳,吸引了更多的人參加闖王的隊伍。義軍還加強了軍紀,禁止騷擾百姓,禁止毀壞農田。這樣,就更得到百姓的擁戴,隊伍越來越壯大。崇禎十五年(1642),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殺”口號安民,順利攻占襄陽,改名為襄京。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襄京稱“新順王”,建立政權。隨後,采納謀士顧君恩的建議,製定了先取關中、再攻山西,後取北京的作戰方略。李自成親率大軍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戰中殲滅明軍4萬餘人。進而,乘勢追擊,盡殲鎮守潼關的明軍,擊殺孫傳庭,占領潼關、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稱大順王,改西安為西京。並定軍製,封功臣,為搜羅人才還開科取士。一切穩妥後,李自成又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進軍北京的戰略。二月,親率大順軍主力東渡黃河,經山西向北京進發;另一路,由權將軍劉芳亮統領,由故關(今屬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保定北上,兩路大軍聯合作戰,對北京形成鉗形攻勢。三月十五日,大順軍進抵居庸關,明將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開關投降。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部隊圍攻北京城下,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這個當年的驛站馬夫,頭戴白色氈笠,身穿藍布箭衣,騎著高頭大馬,在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等文武大臣的簇擁下,進入了象征著封建帝王權威的皇城。朱明王朝就此滅亡。
然而,就在北京登基後不久,李闖王的命運驟然逆轉,義軍沒能經受住曆史的考驗。首先,他們推行的一些措施幾乎妨礙了所有的明朝官吏。大順政權不錄用明朝官吏,而且對他們追贓逼餉,負責追贓的劉宗敏甚至製造了五千副夾棍用來威逼和處罰不繳納餉銀的人。追贓的範圍越擴越大,稍有資產的人就難以逃避,以致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本處於觀望狀態的明朝官吏都開始敵視大順政權。更可悲的是,李自成等義軍領袖陶醉在勝利的凱歌中,不思進取,開始貪圖享樂,生活日益腐化。軍隊的紀律也開始渙散,騷擾百姓,淫掠婦女的事情時有發生。當時,明朝負責鎮守山海關的平西伯吳三桂本已答應歸順,但劉宗敏竟霸占了他的愛妾陳圓圓,還因追餉抓了他的父親並嚴刑拷打。吳三桂得知這些消息後,衝冠一怒,轉而投奔大清,打開山海關,引導清軍進入北京。李自成無奈隻好撤離,而他僅在北京當了四十多天的皇帝。
李自成率大順軍退往陝西,但軍隊內部又發生了分裂,李自成聽信讒言殺害了李岩和李牟兩位大將,戰鬥力大不如前的軍隊則在清軍追剿和地方地主武裝的夾擊下,屢戰屢敗。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行至湖北通縣九宮山下,遭到地主武裝的突然襲擊,年僅三十九歲的李自成和二十幾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還有人說李自成沒有死,而是在兵敗後隱姓埋名在湖南石門夾山做了和尚。因為,當時一場混戰,人們找到的隻是一具麵目全非的屍體。李自成的生死便成為一個曆史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