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宮廷三案

  明朝末期宮廷中,曾連續發生了三樁案件:萬曆朝的梃擊案,泰昌朝的紅丸案和天啟朝移宮案。這三起案件本身都不是什麽大事,但在當時都成為朝臣激烈爭論的政治事件,弄得滿朝風雨,因此被合稱“三大案”,這三大案標誌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

  三大案,實際都起因於“國本之爭”。所謂“國本”就是冊立太子的問題。按照明朝祖製,皇帝應立嫡長子,即正宮皇後所生長子為太子,如果沒有嫡子就應按照年齡立長子為太子。明朝萬曆年間,立太子的問題曾引起朝廷激烈爭論。神宗皇後無子,王貴妃生子常洛,鄭貴妃生子常洵,常洛為長子,常洵為第三子。但因王妃不受寵,常洛也得不到皇帝的喜愛;神宗寵愛鄭妃,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神宗所鍾愛,鄭氏與神宗“密誓”立常洵為太子。朝臣依據祖製立嫡立長的法綱力爭,但神宗皇帝總以各種借口拖延不立。直至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月,在皇太後的幹預和眾大臣一再奏請的壓力顧憲成下才無奈頒立朱常洛為太子,同時也封常洵為福王,藩國洛陽。按照明製,皇子被封王後,年滿十四歲後就應離開京城到自己的封國去,但福王托故不肯走,這又引起了群臣的疑慮,進而引發黨爭,宮廷三大案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接連發生的。

  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的一天,天色剛黑,一名宮外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大內東華門,一直打到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直到前殿簷下,才被內監擒住。第二天,太子得報,命法司提審。禦史劉廷元審問後稱:犯人名叫張差,疑為一個瘋子。刑部再審,結果相同。於是,準備按瘋癲結案。後刑部主事王之寀恐嚇他,如不從實招供就餓死他,張差招出是受馬三舅和李外公的指使。王之寀將這個情況報告神宗後,群臣紛紛上疏要求重審。在這種壓力下,刑部會同十三司會審,查明張差是京畿白蓮教的成員,其首領為馬三道、李守才,他們與鄭貴妃宮內的左右執侍太監龐保、劉成勾結,派張差打入宮內,梃擊太子宮。此案的發生,震驚了宮內和朝野,一時議論紛紛,多數官員都懷疑是鄭貴妃為幫常洵奪取太子位而主使張差謀害太子。神宗恐怕進一步調查會牽涉鄭貴妃,極力調解太子與鄭貴妃的矛盾,一方麵怒責鄭貴妃,一方麵親自到慈慶宮,乞求太子解圍。太子本慈善,又見鄭貴妃驚恐哭訴,就同意按照瘋癲處理。神宗立即下令將張差淩遲處死。但在審問龐保、劉成時,二人竭力狡辯,為防節外生枝,神宗傳諭將他倆在內廷秘密處決,馬三道、李守才被發配遠方戍守。案子草草了結,後來借機免了王之寀的官,天啟初年,王之寀複職,上《複仇疏》,重提梃擊案,並連及紅丸案,於是一場暫時平息的軒然大波又被掀起。

  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駕崩。八月初一,朱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年號泰昌。常洛自幼不得父親喜愛,13歲才出閣讀書,又長期輟讀,經曆坎坷。即位前的幾十年中,他孤僻、壓抑,於是沉湎酒色,恣情縱欲,這無疑影響到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正當中年的光宗卻體弱多病。頗具心計的鄭貴妃為取悅新帝,保全自己,從侍女中挑選了四個能彈會唱的美女進獻給光宗,又竭力籠絡光宗的寵妃李選侍,二人謀合,欲以美人計為自己請封皇太後和皇後之號。貪婪酒色的泰昌帝納四名美女後,起居更無節製,八月初十便病倒了。此時,司禮監秉筆、掌管禦藥房的內醫崔文升來為皇帝看病。他本應用培元固本之藥,卻反用去熱通利之藥,使光宗腹瀉不止,委頓不堪。崔文升的進藥引起朝臣的驚詫。輿論認為崔文升進藥是受鄭貴妃指使,欲置皇上於死地。八月二十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一紅丸,自稱仙丹妙藥。光宗懼怕死亡,決計服用。朝臣都不敢拿主意,李可灼見此景,就自己先服下一丸,光宗隨後也服一丸,頓覺四肢和暖舒暢。等朝臣退去,再進一丸,於次日淩晨即死。可憐光宗隻當了二十九天的皇帝就歸天了。

  事後,大臣們聯想到梃擊案以來的風波,不禁疑竇叢生。認為光宗之死是因為用藥的錯誤,應追究崔文升和李可灼之罪,並查出幕後主使。有人認為,崔文升是受神宗鄭貴妃指使,故意用瀉藥使光宗元氣不能恢複;有人認為,是內閣首輔方從哲推薦李可灼進藥使光宗死,方有弑君之罪。一時間,朝臣間互相攻訐,各黨派之間極力爭辯。最後,新登極的天啟皇帝朱由校迫於輿論壓力,罷免內閣首輔方從哲,將崔文升發配南京,李可灼充軍。但泰昌帝之死到底是什麽原因,始終未解,“紅丸案”成為明宮疑案之一。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朱常洛死後,其長子朱由校登基,是為熹宗,年號天啟。熹宗因其父光宗朱常洛不得寵愛,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神宗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熹宗的生母王才人本來位尊於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淩辱而致死。

  光宗即位後,倚仗皇帝的寵愛李選侍隨住乾清宮。之前,鄭貴妃以侍候神宗病體為名住進乾清宮,神宗死後就不肯搬出,後在朝臣的壓力下才移居慈寧宮。光宗死後,按照規矩李選侍也必須搬出,讓新皇帝搬進。但在光宗時就要謀取皇後地位的李選侍又企圖借新帝年少之便,掌握大權,以熹宗養母身份留居乾清宮,不肯搬出。她還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後,此舉引起朝臣的極力反對。光宗駕崩當日,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就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請見太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選侍的阻攔。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方準朱由校與大臣們見麵。楊漣、劉一燝等見到朱由校立即叩首山呼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乾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決定以本月六日舉行登基大典。朝臣們聯合上疏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其中以禦史左光鬥的言辭最為激烈。他說,李選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儼然居正宮,而讓太子居慈慶宮,名分倒置。還說,如果不早采取措施,聽任李選侍專製,就會再次出現武後(唐武則天)之禍。但李選侍仍沒有移宮之意。直到新帝登基的前一天,楊漣、劉一燝、方從哲等內閣大臣站在乾清宮門外,迫促李選侍移出。朱由校的東宮伴讀太監王安在乾清宮內力驅,李選侍萬般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乾清宮,移居噦鸞宮。次日,熹宗正式即皇帝位。

  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一直是天啟朝爭論的問題。後來,太監魏忠賢擅權時,曾編《三朝要典》,推翻前案,借此陷害異己。崇禎帝即位後,鏟除魏忠賢,又將各案翻過來。但三案成為明末黨爭的口實,一直持續到南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