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人,是明代曆史上著名的“清官”。明嘉靖中期以後,政治統治日益腐敗,但是在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一批有誌有為的人物,他們不斷地倡導和推行一些改革,企圖挽救衰敗的大明王朝,海瑞就是其中之一。
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被任命為浙江淳安知縣。在任期間,他厲行整頓吏治,反對行賄受賄,他自己則嚴格奉行節儉。他平時隻穿一件布袍,每餐隻吃些青菜,為了給母親過生日而買二斤肉,竟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時人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海瑞發現五歲的女兒正在吃餅,而餅是仆人給的。海瑞怒斥道:“你怎麽能吃童仆的東西?你不是我的女兒,如果能餓死,才能稱得上是我的女兒。”女兒當即隻是哭泣而不吃不喝,絕食七日後而亡。廉正自律竟達到如此。
海瑞為人剛直不阿,不畏強暴。一次,總督胡宗憲之子路過淳安,耍貴公子的威風,奢華鋪張。海瑞假裝不知,說:“以前胡宗憲大人巡視時都命令地方不許鋪張,今天這行人如此大肆鋪張一定不是胡公子。”命人沒收了他們的大筆金銀,繳納到國庫中,還派人飛馬稟報胡宗憲,使胡宗憲有苦說不出,又沒法治他的罪。
嘉靖四十三年(1564),海瑞被升為戶部主事。當時,嘉靖帝在經曆了差點被宮女勒死的“壬寅之變”後,反而移居西苑愈加潛心修道,二十餘年不理朝政,留下“青詞宰相”嚴嵩獨霸朝綱。內憂外患開始集中爆發:龐大的軍費開支、皇室的揮霍無度、官吏的普遍腐敗、稅製的混亂和接連不斷的天災,造成了朝廷嚴重的財政危機。嘉靖二十九年(1550)爆發“庚戌之亂”,韃靼部俺答汗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燒殺搶掠數日。由於海防鬆弛,東南的倭寇也頻繁進犯,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後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人。麵對危局,大臣中敢於上書進諫的都受到迫害,或被下獄或被害死。而大多數都趨炎附勢,隻是爭相為皇帝供獻青詞。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卻向皇帝呈上一份《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毫不客氣地批評嘉靖帝沉迷修煉,不理朝政,濫興土木,以致貪官橫行,盜賊滋生,天災頻繁,民不聊生;還直言不諱地揭露所謂仙桃天藥的騙局,長生不老隻是妄想。海瑞在奏疏中對嘉靖的指責,痛快淋漓,正氣凜然,可謂“千古一罵”。嘉靖看後大怒,扔在地上,對左右說:“快去把他抓住,不要讓他逃走!”這時,在一旁侍奉的宦官說:“此人素有癡名。聽說他上疏時,知道觸怒皇帝當死,就已經買好了一副棺木,訣別了妻兒,遣散了家中僮仆,所以他是不會逃跑的。”嘉靖一聽,無話可說。再讀奏疏,竟深為感動,但還是把海瑞下了獄。不久,嘉靖帝病逝,明穆宗即位,海瑞獲釋。
隆慶三年(1569),海瑞被重新起用。以右僉都禦史巡撫應天等十府。期間,他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活動:打擊豪強,扶助貧弱,抑製土地兼並;改革賦役製度,實行井田製,頒行“一條鞭法”;實行節儉政治,嚴懲貪官;興修水利,民間認為隻有龍王才能開得的吳淞江,在海瑞不辭辛勞的親自督辦下,竟在一個月內完工,沿江土地得以恢複灌溉。但海瑞的改革妨礙了豪紳地主的利益,因而受到他們的攻擊,在他當上應天府巡撫僅半年時間就被罷官免職。又因為海瑞為人過於剛直而近迂腐,有時甚至達到不近情理的地步。比如在擔任應天巡撫期間,他曾下令:境內公文一律使用廉價紙張;擔任南京右都禦史時,當他得知有一位禦史偶爾有一次去聽戲,就搬出太祖的規定:文官及武士聽戲唱曲,要處以割舌之刑,至少也要杖責;他甚至幹預官民的私生活,就連佩戴首飾、食用甜食,也在禁止之列。因此,就是當時同樣倡導改革的當政者高拱、張居正等人對他也不懷好感,致使海瑞長期得不到任用。直到萬曆十三年(1585),海瑞才再次被召回,授命擔任南京右都禦史。此時海瑞已經七十二歲了,但他操守不改,仍舊嚴以為政,不久便死在任上。
剛直的性格使海瑞無法容於官場,進而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推行的改革又使貪官汙吏對他恨之入骨,詆毀不斷。但從他的改革和施政中得到好處的百姓歡迎他,海瑞在南京去世後,百姓自發地為他穿孝服送葬,哭聲百裏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