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奪門之變

  土木之變,明王朝元氣大傷。瓦剌首領也先卻更加驕橫起來,國都北京受到了瓦剌軍的嚴重威脅。幸虧有正直幹練的於謙挺身而出,在他的率領下,展開一場艱苦的北京保衛戰,終於使明朝險而未亡。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人。他少年時就胸懷報國之誌,仰慕文天祥“殉國忘身,舍生取義”的愛國精神。永樂十九年(1421)中進士,宣德朝任禦史。後在楊士奇舉薦下升為兵部侍郎。於謙生性剛直,不畏權貴,兩袖清風,曾受王振陷害關入大牢。後在官民的一致上書請求下才恢複原職。

  土木堡慘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朝廷一片驚惶,翰林院侍講徐珵竟惑亂人心,鼓吹天命,主張南遷逃跑。主戰的於謙厲聲斥責:“鼓吹南遷的人,罪當斬首!”以宋朝南渡的教訓說服了百官,毅然擔負起守城的重任。英宗被俘後,皇太後下詔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太子,但太子僅兩歲,於是又命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但監國畢竟不是君主,為安定人心,粉碎也先的陰謀,時任兵部尚書的於謙和吏部尚書王文等人擁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為帝(即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這就使也先以英宗挾明朝割地賠款的美夢破碎。失掉了英宗這張王牌之後,也先又大舉興兵來犯。而當時,明朝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葬送在土木堡,京師的軍隊不到十萬人。於是,於謙奏請景帝調南北兩京、河南的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的運糧軍,以及寧陽侯陳懋所率浙兵立即趕到京師守衛。又命把通州糧倉的積糧運入京師,將城外的居民遷入城內,全城的士兵日夜操練,工匠加緊製造兵器,積極備戰。不久,各地軍隊陸續趕到,糧食儲備充足,京師人心漸趨安定。

  正統十四年(1499)十月,也先軍攻至北京城下。朱祁鈺命於謙提督各營軍馬。於謙率兵二十二萬列隊於京師九門外,排兵布陣後,將城門全部關閉,以示背城死戰的決心。他還傳令,臨陣時,不顧士兵率先逃跑的將領斬首;而士兵先逃脫的,後隊斬前隊。於謙自己則身先士卒,戴盔披甲,巡視指揮,激勵將士們勇敢作戰,保衛首都。十月十日,瓦剌軍進攻德勝門,於謙令石亨帶兵埋伏於民房內,讓少數騎兵誘敵,待瓦剌軍進入埋伏圈後,一聲炮響,伏兵四出,火炮齊發,瓦剌軍人仰馬翻,大敗而歸,也先的弟弟中炮而死,明軍士氣大振。瓦剌軍又先後進攻西直門、彰義門,都受到明軍的堅決抵抗。也先原以為明軍不堪一擊,但經過五天的戰鬥都被擊敗了。京師居民也起而支援明軍,紛紛爬上屋頂,以磚頭、石塊為武器,鋪天蓋地地投向敵人。同時,居庸關守將羅通利用天氣寒冷,命令在城中灌水結冰,使得進攻的五萬瓦剌軍無法前進,經過七天的戰鬥也被擊退。也先隻得率瓦剌軍西退,沿途大肆搶掠,在昌平焚毀了明朝的長、獻、景三陵,十一月初八,瓦剌軍撤出塞外,北京保衛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也先的軍事進攻沒能達到目的,在於謙的整頓下,明朝的邊疆和京師防禦力量增強,使也先再無隙可乘;而明朝又已另立新君,手中的英宗失去了奇貨可居的價值。為了恢複與明朝的貿易交往,也先於景泰元年(1450)八月將英宗送回北京。景帝擔心自己的皇帝寶座受到威脅,本不希望英宗南歸,但朝中大臣多為英宗舊臣,要求迎歸英宗的呼聲十分高漲。景帝無奈,遣使迎英宗還朝,但迎接禮儀非常簡慢,在東安門舉行授受帝位儀式後,立即把朱祁鎮送入南宮,雖尊英宗為太上皇,實為軟禁。

  明景帝朱祁鈺像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景帝繼而盤算著更立太子。因為當時皇太子仍是英宗長子朱見深。這表示朱祁鈺百年之後仍要由英宗之子嗣位,所以朱祁鈺急欲“易儲”,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為了達到目的,景帝先是以加官進爵和優厚的賞賜來拉攏重要的大臣。他加王文、楊善等人太子太保等銜,賜內閣大學士每人黃金五十兩、白銀一百兩。賞賜雖不多,但卻是朱祁鈺的一種試探,而幾位大臣的欣然接受說明他們支持的態度。正在此時,廣西土官黃竑上疏“易儲”。黃竑是廣西潯州守備都指揮,因殺害廣西思明府知府而被捕入獄。為求自救,他派下屬進京上奏請易東宮,討好皇帝。景帝見到這個奏章果然大喜,下令釋放了黃竑,將奏疏發給朝臣討論。大臣們知事已至此,無人能夠反對,王文等人先後簽名同意。景泰三年(1452)五月,景帝冊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改朱見深為沂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僅僅一年後,朱見濟忽然病死。景帝此時又沒有其他兒子,“再建皇儲”成為當時的敏感話題。景泰五年(1454)五月,禮部郎中章綸、禦史鍾同奏請複立朱見深為太子,並在奏章中肯定了英宗的地位,希望景帝能改變對英宗的做法。景帝震怒,將鍾同、章綸下錦衣衛獄,鍾同不久就於獄中被打死。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也病重。於謙與多數人傾向於複立朱見深,司禮監太監王誠謀立襄王子。但景帝死也不肯放棄皇帝寶座,推說自己隻是偶感寒疾,過幾天就可以上朝。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更立太子和複儲風波,卻誘發了一場陰險的宮廷政變。

  這場“南宮複辟”的總導演是徐有貞和石亨。他們看到景帝病勢沉重,趁機秘密謀劃,決定擁立困居南宮的英宗複辟。徐有貞就是那個在北京保衛戰前提議南迂的徐珵。因為南遷之議遭到否定和嘲笑,在之後的官場中混得並不順利。他為了晉升上下打點,後來依附於閣臣陳循,陳循勸他改名,於是將徐珵改為徐有貞。石亨本來因罪削職,在於謙的推薦下才得以重用。石亨為討好於謙,上疏為於謙請功,並推薦於謙之子於冕為千戶,被於謙嚴詞拒絕。石亨因此惱羞成怒,埋怨於謙管束太嚴,反而懷恨於謙。還有太監曹吉祥也因於謙的彈劾而仇恨於謙。三人因共同的仇恨勾結到一起,發動了這場陰謀。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晚,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率兵來到南宮,毀牆破門而入。徐有貞率眾人拜伏在驚恐的英宗麵前,請英宗複辟。在徐有貞等人的攙扶下,英宗入東華門,進奉天殿,此時已近淩晨。群臣正等待景帝上朝,聽見殿中喧嘩,感到有大事發生。這時殿門打開,徐有貞從裏麵走出來,高聲對眾人說:“太上皇複辟了。”群臣先是驚愕,隨即入殿稱賀。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南宮複辟”,或稱“奪門之變”。英宗複辟後改年號為“天順”,廢景帝為郕王,徐有貞、石亨等人都得到加封晉爵,但赤膽忠心的於謙卻被下了大獄。英宗原認為於謙有功,不忍殺害,但徐有貞慫恿說:“不殺於謙,今日之事無名。”竟以“謀逆”之名將於謙殺害,其家人被發配邊疆充軍。抄家時,於謙家竟清貧到沒有東西可抄。於謙被害的消息傳出後,路人嗟歎,無不認為這是天下第一冤案。

  於謙被埋葬在杭州。於謙祠和嶽飛廟都建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到此悼念這兩位“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民族英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