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土木之變

  明初專製主義集權的發展,使皇帝的權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但這也為大權旁落、政治腐敗埋下了禍根。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仁宗、宣宗都是很勤政的皇帝,在他們的親臨統治下,內閣大學士和司禮監太監隻是扮演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角色,而且內閣與宦官相互牽製,相輔為用。但到明中葉,英宗、景帝、憲宗、孝宗、武宗等長期不理朝政,於是宦官專政、閣臣紛爭交替出現,致使明朝的政治危機日益加深。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曆史上宦官專權引起國家混亂的教訓,規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幹預政事,鐫刻一塊鐵牌放置在宮門,上書“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對宦官控製很嚴。成祖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於宦官,特別信任身邊的宦官,在他遷都北京以後,就在東安門外設立“東廠”,讓親信太監做東廠提督,專門刺探大宣德瓷器臣和百姓當中有沒有謀反嫌疑的人。到了明宣宗的時候,司禮監秉筆太監可以幫皇帝批閱奏章,這樣,秉筆太監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皇帝的代筆人和代言人,這就為後來宦官假借皇權、操縱政務提供了條件。

  宦官專權,始於英宗時的王振。王振,蔚州(今河北蔚縣)人,年輕的時候讀過書,曾在縣裏當教官,後來因為犯罪,本來該充軍,正好遇到皇宮招太監,就趁機淨身進宮,為宮人們教書,因此被稱為“王先生”。後來,明宣宗派他侍奉太子朱祁鎮讀書,很快王振就升為司禮監太監。宣宗死後,剛滿九歲的太子朱祁鎮即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幼,敬畏王振,仍稱呼他為“先生”。起先,太後對王振是心存戒備的,並且以他服侍皇帝,致使皇帝起居不規律為由想處死他,後來在英宗的請求下寬免了他。自此,王振處處小心謹慎,盡己之能表現忠心,博得了太後和受命輔政的“三楊”(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位內閣大臣)的信任。當太後和“三楊”相繼故去或離任後,王振終於趁機把朝廷軍政大權抓在手裏。朝廷大員誰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職,就是被充軍。一些王公貴戚都討王振的好,稱呼他“翁父”,盡顯諂媚醜態。

  這個時候,我國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強大起來,統一蒙古諸部,其首領也先企圖恢複大元天下。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派遣兩千使節向明朝政府進獻馬匹,但他謊稱有三千人,以多領賞賜。瓦剌貢使冒領賞賜,原是習以為常的事,王振本來就與瓦剌勾結,每年都接受也先的賄賂,對瓦剌貢使的冒領都加以庇護。但這次王振讓禮部按實際人數給予賞賜,還削減了五分之四的馬價。也先得報後勃然大怒,率領各部,分兵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進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也先一路兵精將強,大同陷落,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

  邊境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麽對付。大同離王振的家鄉蔚州不遠,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產,他怕蔚州被瓦剌軍侵占,竭力主張英宗帶兵親征。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於謙認為朝廷沒有充分準備,不能親征。但朱祁鎮不聽勸諫,偏信王振,決意親征。英宗命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北京,兵部侍郎於謙留京代理兵部事務。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十六日,朱祁鎮跟王振、鄺埜等官員,率領五十萬大軍從北京出發,浩浩蕩蕩向大同趕去。

  這次出兵,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隨征的文武大臣卻不能參預,而且組織混亂,軍紀渙散。又連日遇到大風暴雨,沒有走幾天,糧草就接濟不上了,兵士們又餓又冷,叫苦連天。到了大同附近,兵士們看到郊外的田野裏,到處都橫著明軍兵士的屍體,更加人心惶惶。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屢次勸英宗退兵,王振大發淫威,命他們跪在草叢中,直到天快黑了才將他們放回去。

  明軍進到大同後,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更加堅持北進,過了幾天,王振的同黨,大同的鎮守太監郭敬把前線慘敗的消息密告王振,王振感到情況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來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卻想讓皇帝駕臨他老家蔚州,以擺擺威風。於是,幾十萬將士離開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四十裏地。可王振又想起這麽多的兵馬到了蔚州,他家田園裏的莊稼豈不要遭到損失,又匆匆忙忙下令向東折返回來,往宣府方向走。這樣一折騰,拖延了時間,被瓦剌的大隊騎兵追擊趕上。

  明軍一麵抵抗,一麵敗退,狼狽地逃至土木堡(今河北懷柔東南)。那時候,太陽剛剛下山,隨從的文武官員都勸英宗趁天沒黑,再趕一陣路,進了懷來城再休息,瓦剌軍趕來,也可以堅守。可是王振卻因為裝運他財產的幾輛車子還沒到,硬要大軍在土木堡停下來。鄺埜一再上奏讓皇帝立即駕車進入居庸關,自己組織精銳部隊斷後,但都被王振阻止不報。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瓦剌軍趕到了土木堡,把明軍緊緊包圍起來。土木堡名叫“堡”,其實沒有什麽城堡可守。明軍大隊人馬趕了幾天路,口渴得像火燒,但是土木堡地勢高,沒有水源,士兵們就地挖井,挖了兩丈多深,也沒有水。土木堡南麵十五裏的地方有條河,但已經被瓦剌軍占領了。也先擔心明軍人數眾多,打硬仗會遭到巨大損失,就假裝退兵,並派人到明軍處講和。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為真,十分高興,下命令讓士兵先到附近找水喝。士兵們爭先恐後地跳出壕溝往河邊跑,亂成一團,將領們也製止不了。此時,早就埋伏在四周的瓦剌軍兵一舉衝殺過來,瓦刺騎兵衝入陣中,揮舞長刀,大聲吆喝著:“丟下刀投降者不殺!”明軍士兵一聽,紛紛丟盔棄甲,狂奔亂逃,很多士兵被踩踏而死,道路全部被擁堵。明英宗和王振帶著一批禁軍,幾次想突圍都沒衝出去。平時作威作福的王振,這時候被嚇得身體直發抖。禁軍將領樊忠早就恨透了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賊,氣憤地說:“我為天下誅此賊!”掄起手裏的大鐵錘一錘錘死王振。而明英宗卻被瓦剌軍俘虜,鄺埜等五十餘位大臣在混戰中戰死,英宗所率明朝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被斷送。

  這次戰役,明史上稱為“土木之變”,是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之一。土木之變影響深遠,成為明王朝由初期進入中期、由盛到衰的重大轉折點,受此重創的明朝軍隊幾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