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永樂大典

  現在位於北京海澱區的中國國家圖書館,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讀者在這裏出入。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這裏有個頗為神秘的地方。這是一個地下寶庫,其中存放著一部國家圖書館最為珍貴的館藏,它就是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一部古今中外罕見的大型類書,是中國古代最成熟、最傑出的“百科全書”。現在館藏有161冊,不到這部卷帙空前浩繁的巨著的4%,還有400冊左右流散在世界各地。而《永樂大典》最初編纂完成時的規模是22877卷,11095冊。現今《永樂大典》已曆經600餘年,這個巨大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它在漫長的歲月中,又經曆了哪些不幸遭遇呢?

  明成祖朱棣在篡得帝位後,為了籠絡人心,特別是為了拉攏知識分子,於永樂元年(1403)下令組織編纂一部囊括天下古今事務、百家之書,不避繁多,分類編排的總匯之書,以供皇帝查閱,並指定當時的翰林院學士解縉等人負責此事。起初,解縉等在第二年就編成了一部呈現給皇帝,成祖為它起名《文獻大成》。但不久,成祖發現裏麵的內容還是不夠完善,有很多的書籍缺失沒有被收集進來。於是,他又下令重修,命解縉和太子少師父姚廣誌、刑部侍郎劉季篪為總編纂,命翰林院學士王景等人為總裁,翰林院侍講鄒緝等二十人為副總裁,又召集全國知名的學者作纂修,讓國子監和各地方學校的生員謄寫,一共動用了2100多人,在永樂五年(1407),終於將這部達3.7億字,2.2萬多卷,11095冊的巨著編纂完成,明成祖為它賜名《永樂大典》,並親自為該書作序。

  大典內容包羅萬象,為方便檢索按照音韻收字,各字之下先列出該字的發音、各種詞義解釋以及該字的楷體、篆體等不同字體。然後分類匯輯與該字有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詩文詞曲等各項記載。被收錄其中的記載,全部按照原文照抄,不改一字,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我國14世紀以前的文學、藝術、史地、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麵的豐富資料。

  永樂大鍾《永樂大典》編成後,因它的規模太大,一直沒能刻版刊印,隻是抄了一部,收藏在北京皇宮內的文樓。明世宗即位後,對這部書愛如至寶,一遇到疑難的問題,就按音韻檢索到該書中去查找相關內容。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宮內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起火,明世宗命人先將文樓的《永樂大典》搬出去,一夜之中竟連傳四次聖旨命搶救該書。火災過後,為防不測,世宗命人又完整地謄寫了一部副本,將正本藏於文淵閣,副本收藏於皇史宬,即皇宮中專門用來藏書的屋子之中。明朝末年,《永樂大典》的正本已下落不明。

  到清雍正時期,《永樂大典》的副本由皇史宬移至翰林院的敬一亭,但此時副本也已經短缺了近兩千冊。後來不斷丟失,到光緒初年僅剩下三千多冊了。光緒二十二年(1894),清末著名學者對該書進行過一次查點,那時尚存的僅八百多本了。是什麽原因導致如此嚴重的流失,一直使人困惑不解。《永樂大典》作為國家收藏的珍貴古籍,藏於深宮,普通百姓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那麽流失的第一個環節,很可能是宮中侍從和朝廷官員。有史料記載,清乾隆年間《四庫全書》修撰完之後,一些官員將《永樂大典》視為多餘之物,此後《永樂大典》被束之高閣,給一些官員提供可乘之機,開始進行偷竊,而且偷書伎倆極為巧妙。他們一般選擇在冬天進行偷竊,官員們早上進翰林院時隨身帶一件棉袍,卻不穿在身上,而是打成包袱,形狀和兩本《永樂大典》大小差不多。當夜晚離開的時候,他們將兩本大典包入包袱裏,把原本包袱裏的棉袍穿在身上。看守人員見他早上曾帶著包袱而來,晚上帶著同樣的包袱而去,也就不起疑心了。光緒年間,有一位翰林侍讀叫文廷式,僅他一個人就盜走一百多本。文廷式死後,這些書被他的後人賣給了洋人或者古董商。就這樣,《永樂大典》就被大量流失出去。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翰林院坐落在東郊民巷,已被淪為戰場。那些價值連城、有些甚至從未在宮外見過的古版書籍正在被大火一點一點吞沒。《永樂大典》也幾乎全部被付之一炬,幸存下來的少部分又被侵略者們肆意搶掠,甚至代替磚塊,構築工事。這場災難過後,《永樂大典》幾近毀滅。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我們已知和所有能見到的《永樂大典》僅800餘卷,400冊左右。其中,我國保存了223冊,730卷,其他的則散落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幾個國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