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靖難之變

  明太祖朱元璋對行政、監察、軍事等統治機構進行了改革,建立了高度集權的專製統製,以加強皇權。但“家天下”的思想又使他大行分封製,把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分封到北部邊境和各個軍事要地。朱元璋的初衷,一方麵是為了固守邊疆,抵禦北方蒙古殘餘勢力的騷擾;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節製中央和地方大員,要諸王“夾輔王室”。他沒有想到卻因此導致了一場皇室骨肉相殘的禍亂。

  十三陵石牌坊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270)分封了秦、晉、燕、吳、楚等十王,並賦予了諸王僅“下天子一等”的崇高地位,並賦予他們很大的權力。在封地內,諸王有自己獨立的王府、設置官屬,而且還擁有軍事大權,他們直接可以指揮的護衛和士兵,少的有三千人,多的達近萬人。比如寧王就擁有八萬人的軍隊,六千部戰車,而燕王朱棣,因為他屢次率兵大敗蒙古軍隊,深得朱元璋的倚重,賦予他節製北方邊境所有軍隊人馬的大權,是當時最具實力的藩王。再有,各地衛所都受到諸王的監視和控製,而且諸王還被賦予了直接向皇帝上書,索拿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力。朱元璋一方麵削弱地方官吏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麵又分封朱姓子孫世襲爵位,形成了諸王半獨立的政權,從漢代以後還沒有出現過權力如此巨大的封國。這顯然是與集權統治相矛盾的,勢必威脅到中央政權的安全。

  朱元璋封王建藩的做法,同樣出身卑微的漢高祖劉邦也采用過。劉邦建立漢朝後,立即分封同姓諸侯王,作為劉家天下的屏障。而諸侯王們野心勃勃,與中央分庭抗禮。漢景帝接受晁錯“削藩”的主張,引起了藩王的反叛--吳楚七國之亂,他們的借口就是“請誅晁錯,以清君側”。曆史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由於太子朱標早逝,便由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惠帝,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後,時時感受到有皇叔身份的藩王們的威脅,他們個個擁兵自重,根本不把這個年輕的侄皇帝放在眼裏。於是,建文帝與親信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商量削奪藩王的權力。周、齊、湘、代、岷幾位藩王相繼被削,同時命令在北平周圍部署兵力,派人監視燕王動靜。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勢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朱元璋死後,他一麵偷偷訓練士兵,命人日夜趕造兵器,一麵卻假裝生病,瘋子一樣成天胡言亂語,有時候還躺在地上,幾天不起來。建文帝派人前去探病,正值盛夏,燕王卻坐在火爐邊烤火,嘴裏還不停地叫冷,以欺騙朱允炆的耳目。

  建文元年(1399)六月,朱允炆認為準備充分了,密令向燕王動手。不料,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向燕王告密。燕王得到消息,把王府裏充當建文帝內應的官員全抓了起來,宣布起兵。燕王援引藩王可以統領自己的軍隊征討朝中奸臣的“祖訓”,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在他的封地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所謂“靖難”就是平定內亂的意思,其實他是以聲討齊泰、黃子澄為名,矛頭直指建文帝。

  燕王起兵後,一路南下,很快攻占了很多地方,聲勢浩大。而朝中,當時功臣宿將被太祖朱元璋殺了個幹幹淨淨,建文帝竟派不出個能打仗的大將,無奈隻好起用幸存的老將耿炳文,任命他為大將軍,統率南軍十三萬伐燕。但第一場大仗--滹沱河之戰耿炳文就失敗了。此時,建文帝聽信黃子澄的一麵之詞,讓紈絝子弟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任大將軍,臨陣換將,這犯了軍事上的大忌,之後南軍屢戰屢敗。而黃子澄又讓李景隆隱瞞戰敗消息,被蒙蔽的建文帝還給本來戰敗逃回京師的李景隆予以獎勵,繼續讓他統率南軍。建文二年(1400),白河溝之戰,南軍因將帥們不專心作戰,下達的政令不統一而再次大敗。但燕軍攻至濟南時,受到山東參政鐵鉉的堅決抵抗,雙方相持了三年之久。後來燕王得宦官的密報,知京師空虛,便於建文四年(1402)六月揮師渡江,而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竟開門迎降,於是燕王攻陷京師(今南京)。朱棣取建文帝而代之,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齊泰、黃子澄、方孝儒等建文舊臣被殺,還滅了他們滿門,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靖難之變”。

  京師被朱棣攻陷後,建文帝卻在混亂中失蹤,下落不明。有的說他在宮中自焚而死,還有的說建文帝從地道逃出城外,當了一名和尚。究竟如何,眾說紛紜,建文帝失蹤成為明代迷案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