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皇權獨攬

  在武力統一全國後,朱元璋立即建立起龐大的官僚機構對全國實行統治。明初的官僚機構仍沿襲元朝的製度,但朱元璋注意吸取曆史經驗,特別是元朝滅亡的教訓,為了朱明王朝的長治久安,他著手對政治製度進行改革,采取加強封建專製主義統治的措施,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改革首先從削弱地方權力開始。洪武九年(1376),對全國的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廢除了元朝的行中書省,將全國分為十二個布政使司和南京直隸區。十二個布政使司是: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其中,“北平布政使司”在明成祖永樂元年改稱“北京”,即改成直隸區;洪武十五年(1382),增設雲南布政使司;永樂十一年(1414),增設貴州布政使司。於是,明朝的地方行政劃分定了型:兩個直轄區,即南北直隸和十三個布政使司。由於行中書省的名稱已經成為習慣,所以一般還是稱為行省,俗稱省。一省設三官:承宣布政使,管理地方的民政和財政;提刑按察使,掌管刑法;都指揮使,管理軍政。三者之間互不統屬,各自直屬中央,這樣就將原來無所不轄的行省長官大權分成了軍、政、司法三權分立,三者互相牽製,既避免了地方長官的專權,又利於中央的集權統治。布政使司以下的行政機構簡化為兩級:第一級是府(或直隸州),設官為知府(或知州);第二級是縣(或屬州),其長官為知縣。一些偏遠和少數民族地區,單設都指揮使司,實行軍政和民政的統一統治。這一改革減少了元朝的路、府、州、縣四級管理,使命令的傳達和奉行更為便捷,而且各級官吏皆由中央直接任免委派,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統治網絡。

  廢除行中書省後,地方軍、民、財政和司法權力都集中在了中書省,這就使得丞相的權力越來越大,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朱元璋是不甘於做傀儡皇帝的,他要按自己的意誌來統治天下,因此,削奪相權,加強皇權的鬥爭勢必爆發。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處死了丞相胡惟庸,借機廢除了中書省和丞相製,將原來中書省和丞相的權力分歸六部,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由此,自秦朝以來的丞相製度和自隋唐以來的三省製度均被廢除,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朱元璋還改革了監察機構。元朝中央的監察機構叫禦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將其改為都察院,其職能是做天子的耳目,糾劾百官的錯誤。都察院的長官叫都禦史,下麵設置了十三道監察禦史,以一個布政司為一道,負責監察檢舉各級官吏的不法行為。監察禦史隻是七品官,卻賦予了他很大的權力,朱元璋就是用這種以小製大、以內製外的方法來鉗製他的巨僚。在中央還設立了大理寺,其長官是大理寺卿。這個機構負責對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審理的案件進行複審,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遇大案須三法司會審。形式上看似乎對刑獄的處理更為審慎,其實這是將司法權力也一分為三,使其互相牽製,暴露了朱元璋對任何事都不允許“專於一司”,處處提防大權旁落的心理。

  朱元璋還特別重視軍隊的管理和建設,創設了衛所製度。每衛大約五千六百人,長官稱指揮使,管轄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長官為千戶。千戶所下又分為十個百戶所,一個百戶所一百一十二人,長官為百戶。百戶所下設兩個總旗,每個總旗下又分設五個小旗,每個小旗十個人。每個軍士另立戶籍,稱軍戶,身份世襲。軍戶由國家分給土地,實行屯田自養。明初,全國的衛所、都指揮使司都由大都督府管,朱元璋任命他的侄兒朱文正為都督。洪武十三年(1380),廢除丞相製的同時也廢除了大都督府,改設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將兵權一分為五。但朱元璋仍不放心,又規定五軍都督隻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有任免、訓練權,但又不得統兵。五軍都督和兵部互相牽製,遇到戰爭,由皇帝作出決定,兵部頒發調兵命令,都督府的長官才能奉命作為將軍率兵出征。而戰事一結束,就要歸還將印,士兵也要各回衛所。這項製度,使軍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從軍事上加強了皇權。

  明初,朱元璋還實行了分封製,將二十四個兒子和1個從孫分封到全國各地,以鞏固朱明王朝的統治。由於北元回歸大漠後保有相當強的軍事力量,對明朝北部形成極大威脅,所以朱元璋分布在北方邊防線上的塞王兵力尤為雄厚。到洪武後期,這些塞王已完全掌握邊防軍事指揮權,實力雄厚,他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後來就是因此才奪了建文帝的皇位。

  朱元璋一係列政策和製度的改革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它使行政、監察、軍事三方麵的統治機構相互獨立,互不統屬,每個機構下的權力又一分再分,這就使得各項權力機構之間產生很大的相互牽製力,而真正的大權則被獨攬在皇帝一人手中,使中央集權君主專製發展到空前程度。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