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忽必烈建國

  蒙哥汗九年(1259年)七月,蒙哥死於合州(今四川合州),因對汗位繼承未作任何安排,因此導致了一場新的汗位爭奪。忽必烈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前線得知蒙哥死訊後,斷然與宋議和,接受宋稱臣,以江為界,每年納銀20萬兩,絹20萬匹的條件,雙方停戰。年底,忽必烈到達燕京(今北京)。留守和林的幼弟阿裏不哥已派脫裏赤在燕京召集各地軍隊以包抄忽必烈。忽必烈到燕京後,馬上遣散脫裏赤已集結的軍隊,同時急召自己在鄂州的軍隊北返。阿裏不哥通知他去漠北參加忽裏台會葬蒙哥,他不加理睬,並命兼希憲到開平(今內蒙古錫林格勒盟正蘭旗東50裏),觀察事態的發展。兼希憲勸說有實力的塔察兒擁戴忽必烈為汗的計劃將獲得成功。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三月,忽必烈到達開平。得到東道諸王塔察兒、移相哥、莫哥、忽剌忽兒、爪都和西道諸王合丹、阿隻吉等人的支持,於是召開忽裏台大會,忽必烈一舉登上大汗寶座。四月,忽必烈定當年為中統元年。中統建元表示大蒙古國繼承中原封建王朝的定製和統一全國的決心,也是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改造蒙古國的開始。

  同時,阿裏不哥也在和森(今蒙古後杭愛省厄爾得尼召北)召集忽裏台大會,自立為大汗,分據漠北地區。支持他的除阿蘭答兒、塔裏赤外,主要是西路諸王,有察合台係宗王阿魯忽、窩闊台係宗王阿速台、蒙哥之子玉龍答失、和蒙哥留守六盤山的大將渾都海、駐守四川的密者火裏等蒙古將領。爭奪汗位的鬥爭十分激烈,阿裏不哥派霍魯海、劉太平到陝、甘任職,拘收錢糧,準備與六盤山的大將渾都海聯合,從關中進攻忽必烈,陝、川一帶的局勢立即嚴重起來了。忽必烈針鋒相對地派兼希憲、商挺進駐京兆(今陝西西安),任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六月,兼希憲先發製人,以謀反罪捕殺霍魯海與劉太平。又派使者處死四川軍中附阿裏不哥的密者火裏等將領,阿裏不哥失去了西線的軍勢和陝川的財力物力。忽必烈卻穩定了關隴局勢,隨後召集諸軍聯合防禦六盤山渾都海部的襲擊。

  七月,忽必烈率師征討阿裏不哥。九月,阿裏不哥遣阿蘭答兒率兵南下,與渾都海、哈喇不花等部會合於甘州(今甘肅張掖)。忽必烈派合彤與將汪良臣率領部隊迎接。雙方大戰於甘州東刪丹(今甘肅山丹),渾都海、阿蘭答兒被擊斃。從此,忽必烈完全控製了關隴山蜀地區。同年冬,忽必烈決定親征和林。阿裏不哥失去了陝川,隻得逃到封地謙州(今葉尼塞河上遊南)。忽必烈命宗王移相哥駐守和林,以防禦阿裏不哥,自己班師回到開平。

  阿裏不哥在謙州休整之後,於中統二年(1261年)秋,率軍突襲駐守漠北的移相哥軍,占領和林,乘勝南下。忽必烈急忙調軍迎戰。十一月,忽必烈與阿裏不哥大戰於昔木土腦兒(蒙語腦兒意為湖)。兩軍反複較量,死傷都相當嚴重,雙方隻好退兵。由於忽必烈切斷了中原漢地對漠北的物資供應,使阿裏不哥陷入困境。阿裏不哥派往察合台兀魯思的阿魯忽(察合台孫)取得汗位後,立即拒絕向他提供援助,並扣留使者,宣布倒向忽必烈。阿裏不哥於第二年春天出兵西征阿魯忽。這時忽必烈乘阿裏不哥西征之機,收複和林。阿裏不哥在攻占阿裏訂裏(今新疆霍城)等地後,縱兵擄掠,終於眾叛親離,處境孤立。至元元年(1264年),阿裏不哥走投無路,隻得率領身邊的諸王和大臣到開平,向忽必烈投降。在汗位鬥爭中,忽必烈由於取得了中原漢族地主的支持,掌握了中原漢族地區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也是蒙古貴族中主張采用漢法治理漢地一派的成功,有利於元朝的建立和鞏固,是符合曆史發展要求的。

  中統三年(1262年)春,正當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相持不下時,山東益都行省長官、江淮大都督李璮勾結執政的平間政事王文統,以降宋為外援,起兵叛亂,占據濟南。正在進據和林的忽必烈,聽到李璮叛亂的消息後,立即轉而向南,調遣軍隊,處死王文統,又派右丞相史天澤到山東前線節度各路軍隊。李璮錯誤估計形勢,起兵後,各地漢人軍閥響應者少,而各路蒙古、漢軍已向濟南進逼,接受忽必烈的調度,李璮陷於孤立的境地。四月,史天澤派各路將士開河築城,準備長期圍困濟南。七月,濟南城破,山東之亂不到半年就被平息。李璮之亂對忽必烈影響很大,使他感到雖用漢法,但漢人不可完全信賴。為了穩定大局,忽必烈慎重處理變亂後的有關人和事,又因勢利導的進行了一係列政治改革。

  忽必烈中統建元後,視中原漢地為政權的重心。平定漠北與鎮壓李璮叛亂,排除和蒙古貴族中的保守勢力和漢人軍閥割據勢力的幹擾,適時地著手全麵推行“漢法”,改革蒙古對漢地舊的統治方式。他在建元中統詔書中明確提出了“祖述變通,還在今日”,“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提倡“文治”的政治綱領。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各地設宣撫司,任漢人儒士為使。另外,嚴格執行地方兵、民分治製度,不相統屬;罷諸侯世襲,行遷轉法;實行易將製,使將不專兵。李璮之亂後,又迫使漢人軍閥交出兵權。史天澤帶頭請求解除自己子弟和姻親的兵權。北方漢族地主武裝實力大大削弱。為了加強對漢人的防範,忽必烈在各級政權中都起用色目人為幫手,分掌事權和漢人官僚互相牽製。從此,色目人在政治上的實權日漸增強。中統四年(1263年),升開平為上都。中統五年(1264年)八月,又改中統為至元,燕京為中都。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原燕京城東北營建都城宮室。至元四年(1267年),遷都到燕京。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公開廢棄“蒙古”國號,按照《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建國號為“大元”。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改中都為大都。元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曆史從自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麵,實現了一次新的大統一,使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同時標誌著蒙古從一個區域性政權,轉變為統治全國的統一封建政權,有利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也使我國與西方的交流更加頻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