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忽必烈治理中原

  蒙哥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後,任命二弟忽必烈總管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南下駐於爪忽都(蒙古人對金北邊部族的泛稱)之地,建藩府於金蓮川(今內蒙古正蘭旗閃電河),常駐於桓(今內蒙古正蘭旗北)、撫(今內蒙古興和縣)二州間。在他身邊招納了一批漢族士人為幕僚,如劉秉忠、姚樞、許衡、郝經等人。通過他們的引薦,吸引了更多的中原士人。他們用儒家思想和曆代行之有效的治國之道影響忽必烈,促使忽必烈采納他們的策略,以漢法來治理中原。

  蒙哥汗二年(1252年)正月,謀士姚樞建議改變春去秋來,奪城後剽殺擄掠的作戰方式,采取以守為主,亦戰亦耕,廣積糧儲,充實邊備的滅宋方針。忽必烈采納了這一建議,首先整治邢州(今河北邢台)。當時,邢州在兩個答剌軍統治下,民戶由一萬多戶銳減為五千七百戶。忽必烈任用漢人張耕為邢州安撫使、劉肅為邢州商榷使。他們到邢州後,革除弊政,懲辦貪暴,召撫流亡,僅幾個月時間,邢州大治,於是,忽必烈請設經略司於汴忽必烈像(今河南開封),以漢人史天澤、楊惟中、趙壁等為經略使,整頓河南軍政。漢將史天澤等到河南後,打擊暴虐貪淫的地方軍閥,處死橫暴的州官,興利除害,深得民心。他們還在唐(今河南唐河縣)、鄧(今河南鄧縣)屯田。屯田的農民,敵至則戰,敵走則耕,不久,河南大治。

  蒙哥汗三年(1253年),蒙哥把關中地區封給忽必烈。第二年,忽必烈在京兆(今陝西西安)立宣撫司,以孛蘭和儒臣楊惟中為宣撫使並屯田於鳳翔(今陝西鳳翔)。又奏割河東解州鹽池的收入以供軍食,招募百姓以鹽換糧,支援四川前線。他們改革弊政,努力恢複農業生產,減免關中賦稅整頓吏治,處死害民的貴族,並進一步嚴肅軍紀,關中情況大為改觀。忽必烈還任命許衡為京兆提學,在關中建立學校,釋放俘掠的儒士,編入儒籍;又立京兆交鈔提舉司,所發紙鈔,以佐經用。關隴地區的社會經濟得以恢複。忽必烈上述措施,得到了漢族地主、儒生的廣泛支持,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他也從中學到了統治漢地的方法。

  蒙哥汗六年(1256年)春,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桓州東、灤河北岸的龍岡(今內蒙古多倫西北)營建宮室、房舍。三年後建成,稱開平府(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蘭旗東五十裏),作為藩王府的常駐地。開平府聚集了忽必烈的重要謀士,成為他治理漢地的政治中心。漢地社會經濟的恢複,也為後來建立元朝奠定了物質基礎。

  忽必烈采用漢法治理中原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改變了過去那種人民逃亡,農田荒蕪、典章不立的混亂狀亂。但是卻招致了蒙古統治集團中一部分貴族的不滿。蒙古舊貴族企圖用舊的統治方式來統治中原漢地。於是,有人向蒙哥大汗告狀,說忽必烈在中原收買人心,財賦盡入王府,恐枝大於本,不利朝廷等等,引起了蒙哥的疑忌。蒙哥汗七年(1257年)春,蒙哥以王府諸臣多擅權營奸利事為名,派遣親信阿蘭答兒等到關中主管政務,並在關中設鉤考局,核查關中、河南等處錢穀事。阿蘭答兒從忽必烈所任命的經略、宣撫司官員中,羅列罪狀一百四十餘條,企圖通過罷免忽必烈所信任起用的官員來打擊他的勢力。蒙哥下令解除忽必烈在漢地的軍權。忽必烈於冬天親自送家屬到和林,並單獨朝見蒙哥,這才解除了蒙哥對他的猜忌。蒙哥決定不追究忽必烈,同時停止了對關中、河南的核查。但是,忽必烈所設置的行部、安撫、經略、宣撫、都藩諸司全部廢除。蒙哥伐南宋時,仍以忽必烈患足疾為名,不予統兵之權。直到蒙哥汗九年(1259年)十月才不得不改命忽必烈統東路軍征南宋。忽必烈以謙恭忍讓保全了自己,避免了一場不測之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