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鐵木真統一蒙古

  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國東北額爾古納河上遊的古老民族。新舊唐書稱為“蒙兀室韋”。大約在七世紀時,蒙古部落逐漸向西遷徙。八世紀後期,遊牧於斡難河(今鄂嫩河)、怯綠連河(今克倫河)之間的草原上,與原居大漠的多族雜居。十世紀後,蒙古部落產生私有製和兩極分化,出現了許多互不統屬的大小部落。到十二世紀,高原的遊牧部落除蒙古部外,還有克烈、塔塔爾、乃蠻、蔑兒乞、汪古等大約一百個較大的部落。蒙古高原各部的貴族奴隸主,為了掠奪財產和奴婢,長期互相征戰。金朝有意挑動各部間的爭鬥,以便從中漁利。這種無休止的戰爭,給蒙古高原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

  鐵木真像金大定二年(1162年),蒙古孛兒隻斤氏族首領也速該把阿禿兒和塔塔爾人作戰,俘虜了一個叫鐵木真的塔塔爾人,為了紀念戰爭的勝利,也速該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取名叫鐵木真。大定十年(1170年),鐵木真隨其父也速該到鄰近部落求婚,也速該在返回途中被塔塔爾人毒死。也速該死後,他的氏族隨之分裂。鐵木真兄妹五人由寡母月倫撫養,生活貧困。原屬也速該的泰赤烏部首領乘機襲擊鐵木真一家。鐵木真全家被迫遷走。在艱苦環境中長大的鐵木真善於騎射、剛毅多謀。經過多次挫折後,他認識到必須爭取其他部落的支持,才能壯大自己的力量。於是用厚禮取得了克烈部脫斡裏勒汗和劄答剌部首領劄木合的支持,原屬也速該的部落屬民紛紛重新歸附。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鐵木真被部分蒙古貴族推舉為汗。成立了侍衛軍“怯薛”組織,並著手整頓軍隊。鐵木真勢力的發展引起劄木合的嫉恨,因此集合所屬十三部三萬餘人,與泰赤烏部聯合進攻鐵木真。鐵木真分兵迎戰失敗。在十三翼之戰中,鐵木真雖敗,但有許多其它部落屬民歸附,實力反而加強。

  金明昌七年(1196年),金朝出兵鎮壓塔塔爾部的反抗。鐵木真聯合克烈部脫斡裏勒汗,截擊潰逃的塔塔爾首領及殘部,擄掠了大批財富和奴隸。金朝封鐵木真為“劄兀惕忽裏”(部落統領)之官,脫斡裏勒汗為王汗(語訛為汪罕)。此後,鐵木真不斷削弱舊氏族貴族的權力,擴大自己的勢力。

  鐵木真的崛起,加深了與蒙古各部貴族的矛盾。泰和元年(1201年),劄木合集結了鐵木真的宿敵泰赤烏、塔塔蔑爾乞等十一部聯合進攻鐵木真和王汗。鐵木真和王汗共同擊潰了劄木合聯軍。劄木合投降王汗,鐵木真消滅塔塔爾部,占領呼倫貝爾高原,統一了蒙古東部。

  王汗感到鐵木真的強大已危及自己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便於泰和三年(1203年),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經過苦戰,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退。他利用休戰之機,突襲王汗駐地。經過三天激戰,殲滅了王汗的主力。王汗及其子桑昆敗逃時被殺,強大的克烈部被征服。他掃除了統一全蒙古的最主要障礙。

  王汗的覆滅,使西蒙古的乃蠻部十分震驚,太陽汗決定攻打鐵木真。鐵木真聞訊後,進一步健全軍事組織,強化汗權,建立了一支高度集中又有嚴格紀律的軍隊。泰和四年(1204年),他率大國出征乃蠻部。太陽汗聚集克列、塔塔爾、蔑爾乞等殘部迎戰鐵木真。經過激戰,太陽汗被擒而死,乃蠻部被征服。乃蠻王子屈出律逃奔西遼。不久,鐵木真北征蔑爾乞部,其它部落也紛紛投降。這樣蒙古高原上近百個大不不一、社會發展、語言文化各有差異的部落,終於被鐵木真統一。

  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春,鐵木真召集全蒙古的貴族首領們在斡難可源舉行忽裏台(亦稱忽裏勒台)大會。蒙古各部首領一致推舉鐵木真為蒙古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語堅強有力之意),正式建立了蒙古汗國。這樣蒙古也由一個部落的名稱成為蒙古高原各族的總稱,形成了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