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據一方,最後形成魏、蜀、吳三國。魏國由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從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最後亡於西晉。蜀漢由劉備建立,從公元221年至公元263年,最後被曹魏滅亡。吳國由孫權建立,從公元222年(如果從孫權稱帝時算,應是229年)至公元280年,最後被西晉滅亡。
國家分裂,三國互相混戰,總的來說對國家和人民都沒有好處,但是三國各自都想獨霸天下,因而在自己的統治區內加緊開發與建設,這卻使一些偏僻地方的經濟和文化有了發展。
曹魏的經濟文化建設成績比較顯著,在中原地區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受戰亂破壞的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複和發展,以冶鐵和紡織為主的手工業也有了發展。以曹操父子為首的建安文學繼續發展,在詩歌方麵取得了很大成就,曹丕還有文學理論著作。哲學上開創了清談玄學的風氣。科學技術方麵有巧匠馬鈞,他製造的指南車應用了複雜的齒輪原理。
蜀漢在諸葛亮主持下注意搞好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努力開發西南邊遠地區。維修了都江堰,保證農田灌溉。熬製井鹽和織造蜀錦的手工業也有了發展。
吳國迫使山越人開墾荒地,加速對長江下遊的開發,使稻米和蠶絲的產量有了提高。手工業以造船業最發達,冶鐵業、製瓷業和製鹽業也有發展。孫權還派人渡海到台灣,加強了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文化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