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項羽軍)漢(劉邦軍)經過數年征戰,終於顯出強弱。劉邦禮賢下士,群策群力,越戰越強;而項羽一意孤行,使其軍事實力日漸衰敗。公元前203年,楚漢雙方約定,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東屬楚,西屬漢。鴻溝罷兵後,項羽將扣押的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氏放還,然後引兵東歸。劉邦也想西歸,張良和陳平勸說:“漢占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而且諸侯都擁護我們。而項羽兵疲糧盡,這是上天要他滅亡之時。現在錯過這個機會而不將他消滅,這是養虎遺患。以後要後悔的。”劉邦聽從了二的意見,發兵追擊。追到固陵,楚軍反擊,漢軍大敗。劉邦不知所措,問張良該怎麽辦,張良說:“項羽即將滅亡,而韓信、彭城二人還沒有固定的封地,所以二人肯定不來。如果您能與二人共享天下,二人立刻就會到來。”劉邦聽從了張良的計策,派人約定與韓信、彭越共分天下,劉邦同意照辦,並使人通知韓、彭二人。韓信、彭越都請求進兵攻楚。韓信從齊出發,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共攻楚軍。攻到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時,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城之兵攻破六城,帶九江全部兵力,隨劉賈、彭越,會聚垓下合圍項羽軍。
項羽項羽軍在垓下紮營,兵少糧缺,被漢軍和諸侯兵圍了數層。項羽無法突圍,夜間巡營,忽然聽到四周的漢營中,響起了楚國的歌聲。項羽大驚,自忖難道漢兵已經取得了楚地?為什麽漢營中這樣多的楚人?項羽因此悶悶不樂,便在帳中飲酒。項羽有一美姬叫虞姬,經常隨項羽征戰。有一匹駿馬叫騅,項乘騎騅馬征戰。項羽在四麵楚歌的危難情勢下,麵對美人虞姬、駿馬騅,不禁百感交集,依依難舍,自己賦詩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美人也和作一首詩:“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項羽感傷竟而哭泣,項羽左右諸侯將相也悲痛萬分。
項羽決定突圍,他騎上駿馬,一馬當先,麾下騎士800多人,乘夜色突破包圍,向南逃去,到天明時,漢軍才發覺突圍的是項羽,劉邦便命騎將灌嬰帶五千騎兵急追。項羽渡過淮水,到了陰陵迷失了方向,向一耕田老者問路,老者騙項羽說向左走。項羽便依言而行,隨陷入沼澤地中。一時難於走出沼澤,被漢軍追上。項羽又帶騎士向東走,能隨從項羽的人隻有28個騎士,而追趕項羽的漢兵有數千人。項羽揣度已無法脫逃了,對跟隨他的騎士說:“我起兵已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沒人能抵擋我,也從未打過敗仗,所以才能稱霸於天下。而今被圍困於此,這是天要我敗,要我亡,絕不是我不會作戰。我要連勝漢軍三次,要斬漢將,砍倒漢旗,為各位突圍,讓你們看到今天的死是天意,不是我指揮戰鬥的失誤。”
於是,項羽把他的28個騎士分為四隊,向四個方向突圍。四支部隊飛馳而下,項羽斬漢軍一將,都尉一員,兵士近百人。一陣廝殺後,再集合部隊時,項羽僅亡兩員騎士,騎士們佩服項羽的勇猛。項羽帶著剩下的26個騎士退到烏江西岸,要渡江東歸。烏江的亭長把船靠好,待項羽上船渡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足有千裏,民眾數十萬,足可為一方之王。現在隻有臣的這隻船,漢軍追到也無法渡江,請大王快上船。項羽笑著回答:“天要亡我,渡過江有什麽用,何況我項羽帶了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如今江東子弟沒有一人能回去,隻剩下我一人西回,即便江東父老兄弟愛我,憐我,擁我為王,我豈能無愧!我有何顏麵去見江東父老。”項羽又說:“我知道亭長您是一位有德行的長者,這匹馬我騎了五年,所向無敵,一天曾經走過千裏,我不忍殺它,我把這馬賜給你吧!”
項羽將馬交與亭長,命騎士下馬步行,持短兵迎戰。漢軍此時也追到,雙方激烈衝殺,項羽最勇,一人殺漢軍數百人,項羽也身受十餘處創傷。奮戰之中項羽發現了漢騎司馬呂馬童。項羽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呂馬童嗎?”呂馬童不好意思以項羽為敵,指著項羽對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羽說:“我知道漢王懸賞千金買我的頭,還可封邑萬戶。呂馬童,我們既是朋友,我贈與你這一好處吧!”說完,項羽揮劍自刎而死。
王翳在前,取得了項羽的頭,其餘的人爭著奪取項羽的身體,郎中騎楊喜、騎士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郎中楊武各得項羽身體一部分。後來,劉邦把懸賞的封地分做五份,封呂馬童為中水侯;王翳為杜衍侯;楊喜為赤泉侯;楊武為吳防侯;呂勝為涅陽侯。至此,楚漢相爭徹底結束,天下重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