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寓言
宋國有一個樸實、善良而又忠厚的農民。
有一天,他在自己的田裏耕地,耕到一半的時候,他感到犁尖似乎被什麽堅硬的東西碰了一下,他停下犁,掘了一陣,感到確實有一個硬東西埋在泥土裏。
他用鋤挖,用手扒,終於把一塊石頭一樣的東西挖了出來。捧在手裏,放在陽光下看了看,不禁驚喜萬分,原來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未琢的璞玉。
他雖然不清楚這塊璞玉究竟價值多少,但他知道這一定是件十分珍貴的寶物。
他雖然知道這塊玉很珍貴,但想到不是自己的東西,還是應該交官。
他捧著這塊玉去求見管轄這地區的官子罕先生。他把得玉的經過告訴了子罕先生,然後,恭恭敬敬地說:
“您是地方長官,請您收下這塊玉吧。”
子罕連連擺手:
“不,我怎麽可以收下這塊玉呢?既然是沒有主的東西,你就自己留下吧。”
農民不肯,說:
“即使沒有主,歸我所有,我也情願將此玉獻給您。請您務必收下。”
子罕先生語重心長地說:
“你知道麽,對你來說,這是一塊寶玉,對我來說,不收你這塊寶玉才真的是寶呢。”
那位農民當時並不十分明白子罕先生的話,後來,子罕先生的行為廣泛地流傳於民間,成為眾人傳誦的佳話。
宋國的老人們常常以此教導年輕人:
“再珍貴的東西,隻有人需要而選擇它時,它才是有價值的,金錢、美玉和點心對不同的人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農民會選擇最需要的金錢而不會重視其他的,因為他認為在他眼中金錢最有價值。同樣地小孩眼裏隻有點心才最合心意最有價值,衣食不缺的人就會選擇美玉來把玩,而對於子罕這樣品德高尚的人,他並非不識珍寶,就算金錢和珍寶都讓他選擇,而他隻會選擇高貴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