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被清華委以重任

  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唯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華羅庚

  1950年3月16日華羅庚回到北京,他草草安頓好全家後,就立即回到清華大學教書了。

  回到這個久別的學府,華羅庚的心情無比激動,就是在這裏,他從一個小會計成長為大學教授,就是在這裏,他登上了數學的巔峰,可以說沒有清華的栽培,也就沒有他現在的成績。

  “清華!我回來了!”華羅庚在心中默念道,“我也會像當初的熊慶來教授一樣,傾瀉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在這裏培育出一名又一名的數學明星。”

  華羅庚在清華擔任的是數學係主任的職位,按理說大學主任的待遇應該很好了,可是新中國剛成立,華羅庚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還是很艱苦的。

  一大家子人擠在清華大學的一間宿舍裏,裏麵放上五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個箱子後,幾乎就沒有什麽空餘的地方了。這裏的條件和美國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在華羅庚的眼裏,物質的貧乏根本算不了什麽,終於回歸了祖國的懷抱,終於能夠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數十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種精神上的欣慰,超過了一切物質上的享受。

  華羅庚把自己火一般的熱情,投入到了熱火朝天的新中國建設中。他十分清楚中國和發達國家在科學水平上的差距,但是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懷著十二分的信心,馬不停蹄地工作了起來。

  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後,就新開了兩門功課,一門課是“初等數論”,另一門課是“群論”。除此之外,他還趕寫了一本《數論導引》,給學生以幫助;並且準備寫一本高深的數學方麵的書。另外,他組織了一個討論班,向國內研究數學的人講述世界上最新的數學知識和一些研究方向。

  此外,華羅庚還要出席各種會議。6月24日,他出國參加在柏林召開的東歐4個國家會議——德國科學院250周年紀念大會;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在布拉格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常設委員會會議;在匈牙利召開的華羅庚是唯一的中國代表的數學會。至9月25日華羅庚才回到北京,在東歐整整待了3個月。

  在訪問東歐各國回來後不久,華羅庚接到了一個令他既激動又意外的通知:中國科學院請華羅庚對俄文版《堆壘素數論》進行修正和補充,準備出版中文版的《堆壘素數論》。

  這塊在心中放了多年的疙瘩終於解開了,華羅庚在這本中文版《堆壘素數論》序言中寫道:

  這一本小書能夠用本國文字出版問世,是和人民民主政權分不開的。回憶一下,離初稿完成的日子已經12個年頭了,離俄文版刊出的日子也已隔了6年。

  在解放以前的漫長歲月裏,這書刊出的問題,由即將出版、等待出版、一直演變至原稿搞得無影無蹤,以至今天,在中國科學院的敦促之下,我還得從俄文本翻譯出來付印。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舊的政權怎樣腐化,怎樣地不關心科學。而人民民主政權又是怎樣地關愛科學成果。

  1952年,中國科學院領導出麵邀請華羅庚籌建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籌建工作十分困難,蔣介石政權將原來的研究院搬往台灣後,這裏不僅缺乏研究人員,更缺乏資料和圖書,當時研究院的唯一財產就是黑板、粉筆和板擦。

  華羅庚的目光是遠大的,在他回國以前,在美國預訂了大量的美國數學會的雜誌,如《數學學報》《數學評論》等。這時,這些雜誌成了這裏唯一的資料。

  同年7月,在華羅庚的大力籌備下,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終於宣告成立,華羅庚被任命為第一任所長。

  在研究所成立的那一天,華羅庚對所有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的研究所說是一個研究機構,但實際上還不如一個數學係。某種程度上講,目前,我們的力量尚不如發達國家的研究機構裏的一個課題組。但是,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這些人。盡管困難是大的,但是為了改變落後的麵貌,我們有信心。”

  華羅庚帶著信心成立了兩個數學討論班,一個是基礎班;另一個是哥德巴赫問題討論班。上課沒有講義,華羅庚親自編寫;沒有人講課,他親自上台。

  華羅庚常對學生們說:“你們現在的條件比我要好得多,我失學的時候隻有借來的幾本書,遇到難題也沒有人教我,重要的是我們不能氣餒,自己放棄了,任誰都不能再將你拉起。”

  華羅庚的工作是繁忙的,但是對學術的研究他始終沒有放棄。從1930年算起,他在20年中發表的論文多達120餘篇,其中在新中國成立後發表的有《環之準同構及對射影幾何的應用》《一個求極限的問題》等近20篇。他一生中為我們留下了200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20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此外,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

  由於華羅庚在科學研究上的卓越成就,他先後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華羅庚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史冊。

  對於個人的成就,華羅庚認為是小事,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有用的人才在他的眼中才是大事。他訓練學生的方法,大體上可分三個步驟:

  第一,要求學生寫一本可以使青年人循此進行某一分支研究的書,在寫書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得到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第二,幫助學生們在一個主題下,搞些專業資料,通過搞資料,使學生們認識到問題的主次。

  第三,幫助學生們進一步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

  在課堂,華羅庚本著從嚴執教的方針,不論是誰,隻要答不出問題,就要掛黑板。

  華羅庚的得意門生、大數學家王元,當時也毫無例外地在黑板上掛了兩個小時。當時,王元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係,他拿著導師陳建功和蘇步青的推薦信找到華羅庚,想讓華羅庚收他做研究生。

  華羅庚看了一下推薦信後,沒有任何表示,隻是讓王元去上課。

  不久,華羅庚在教室裏考了王元一個題目:如何將二次曲線化成標準型,並用矩陣表示出來。

  王元一聽,有點蒙了,低著頭不知所措。

  “我看你是笨得很,這麽容易的題目你都做不出來,學數學要學會聯想。歐美國家的教授說我們的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太差,我看你就是這樣。”華羅庚不留情麵地說道。

  滿屋的人,悄然無聲,王元在黑板前掛了兩個鍾頭。

  最後,華羅庚自扯篷自落篷了。他親切地對王元說:“回去想想吧!”

  當時王元的自尊心很受打擊,甚至想賭氣離開。但是做華羅庚的學生是他童年就開始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眼看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怎麽能夠放棄呢?於是,王元把華羅庚出的題目又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第二天把結果交給了他。

  華羅庚看後很高興,答應了王元跟他學數論的請求。

  有這樣感覺的何止王元一個人,華羅庚的學生沒有沒掛過黑板的。大家對他是既怕又愛。嚴師出高徒,在華羅庚的領導下,國際數學舞台上倏然出現了一支新中國學派,他們所取得的成果令世界矚目。

  華羅庚當時正在壯年,他黎明即起,走到學生宿舍敲門:“起來!起來!起來!”把大學生都喊起來,或者是討論問題,或是講學,時間抓得很緊。

  有一回,華羅庚和同學們討論問題,談論到很晚才去睡。誰知道,半夜,同學們睡得正香的時候,“當當當”,門外又響起了敲門聲。

  大家睡眼蒙矓地問道:“誰呀?大半夜的。”

  “快開門,是我!”華羅庚那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

  大家的睡意頓無,立刻爬起來,給華羅庚開門。

  隻見華羅庚手中拿著幾張草稿紙,兩眼爍爍有神,他興奮地說:“今天討論的問題,我有了新的發現。”

  “哦!”大家有些敷衍。

  華羅庚一聽這語氣覺得有點不對頭,問道:“臨走時,我讓你們考慮的問題,你們想出答案了嗎?”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先搖搖頭,然後低下頭,小聲說:“實在太晚了,我們回來就睡了。想明早一起床,就接著研究。”

  華羅庚聽到這話,氣呼呼地把那幾張草稿紙往桌子上一甩,厲聲說道:“你們都是年輕人,正是充滿朝氣的時候,天天就知道睡覺!想睡,回家睡去!明天一早都給我卷鋪蓋走人!”

  說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大家嚇得連忙聚在一起,研究起問題來。直至天色蒙蒙亮的時候,問題才有了滿意的答案,大家這才鬆了口氣,上床眯了一會兒。

  到了早上7點鍾的時候,大家全都起來了,抖擻精神向華羅庚家走去。想想夜裏的情景,大家還有些心驚膽戰,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讓華師母幫忙說幾句好話。

  吳筱元看見同學們來了,急忙招呼大家吃早飯。可是大家的眼神都往屋裏瞟,誰也不敢動。

  吳筱元看見這情景,笑著說:“別看了,你們華老師一早就出去了。快坐下來吃飯吧。”

  聽說華羅庚不在家,大家這才放鬆心情坐了下來,一邊吃一邊和吳筱元說起昨晚的情景。

  吳筱元聽完,說道:“其實你們華老師回家後,挺後悔的,說自己的口氣太重,還說你們年輕愛睡覺其實很正常,他隻是太心急了。”

  正說著,華羅庚進來了,大家看見他左手提著油條,右手拿著豆漿,急忙上前接了過來。

  王元被大家推到最前麵,怯怯地說道:“昨天您說的問題,我們已經研究出來了……”

  華羅庚打斷王元的話,對大家說:“昨天我的態度非常不好,我先向大家道歉。這些早飯就當是我賠罪了!”

  大家一聽這話,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大家像個孩子似的開始搶吃起來。

  華羅庚和吳筱元在旁邊看著這幫大孩子,開心地笑了。

  雖然這次大家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但是從此以後卻沒有一個人敢把問題留到第二天。

  華羅庚為國育才,忘我工作。他幾乎沒有星期日,星期日也是整天地工作。晚上睡得也很遲。他和學生談話,不亂扯家常,言必談數學,滿口談的都是數學。

  1956年春節,北京師範大學的助教嚴士健趕到華羅庚家裏拜年,華羅庚一見到他,非常高興。但二話沒說,就勉勵嚴士健:“希望你在新的一年中,對數學研究工作能夠有質的變化。”

  嚴士健牢記老師的教導,埋頭苦幹,一年中就考取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研究生。

  1957年春節,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陸啟鏗拄著兩條拐杖來向華羅庚拜年,華羅庚見到他也是二話沒說,又把去年贈給嚴士健的話轉贈給他。

  華羅庚對陸啟鏗說:“在數學研究工作中,從數量上說你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希望你還要嚴格要求自己,從質量上能夠有所提高。”陸啟鏗兩條腿雖然有病,但在數學研究工作上,也和他的老師華羅庚一樣,艱苦奮鬥,從不懈怠,而且取得了數學研究的可觀成績。

  春節——一個中國傳統的節日,已經成為數學名家華羅庚的學生們來到華老師家裏來拜年,也是交流數學問題的日子。他們師生聚在一起,談不上幾句家常話,就又把話題轉到數學方麵了。華羅庚鼓勵大家:“要敢於大膽懷疑,獨立思考。對於書本和教材中的錯誤,敢於提出批評,不要怕爭論。真金不怕火煉,隻有經過爭論,才能辨明是非。”

  在華羅庚的領導下,數學研究所從一窮二白的狀態慢慢成長為對全國都有很強影響力的科研機構,這裏名家會集,各顯其能。

  陸啟鏗現在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副所長,回憶華羅庚為黨為祖國,在數學研究所容納各種專長的人才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作用時說:

  “在那期間,曾在數學研究所工作而後為學部委員的有胡世華、吳文俊、馮康、莊逢甘、鄭哲敏、胡海昌等,在今天都是獨當一麵,肩負著數學、應用數學、力學、計算機科學或國防研究的重任,並且因為工作的需要,先後到新成立的研究所去工作了。可見數學研究所起了一種很好的儲備各方麵人才的作用。”

  1956年前後,由於我國科學研究工作發展的需要,數學所許多出色的研究人員先後分離出去。同時,數學研究所培養出來的新一代數學家,也開始嶄露頭角。

  陸啟鏗回憶說:而且還吸引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訪問學者,當時的數學研究所是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數學研究所湧現出來的新一代人物有越民義、萬哲先、龔升、丁夏畦、王光寅、張千裏、戴元本、陳平、王元、吳方、陳景潤等。不僅如此,中國數學界的老前輩熊慶來教授,也於此時從法國歸來,後來熊老又培養出楊樂、張廣厚等年輕數學家,這些新一代數學家,後來有5位是學部委員,3位是研究所所長。

  “這一時期到過數學所的年輕有為的訪問學者有鍾同德、林堅冰、謝暉春、嚴士健、齊民友、董光昌、許紹廉等,最高峰是1958年,接受了上百名的訪問學者,比數學所固定的研究人員還多。這樣,數學所的影響遍及全國。”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