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位於意大利半島南北方向。亞平寧山脈把意大利半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亞平寧山脈旁邊有一條台伯河,羅馬位於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最低30公裏處。
羅馬位於台伯河下遊的丘陵平原上,古城居北,新城在南。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曆史博物館。
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跡,這裏還有文藝複興時期的許多精美的建築和藝術精品。
羅馬是當時意大利的政治、宗教中心,羅馬教廷是意大利最有權威的教會組織,教皇在社會上具有最高的地位,擁有絕對無上的權力。
隨著伽利略對天文學等方麵的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教會充分認識到伽利略的發現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和天體運動學說,這是與宗教觀點背道而馳的。雖然這期間他們同伽利略也進行過論戰,但是並沒有占到什麽便宜。他們在等待對付伽利略的更好的時機,並開始收集證明伽利略為異端者的材料。
伽利略覺得他有必要去一趟羅馬了。他必須獲取羅馬教會的認可。
羅馬學院裏的一些教授們已經認可了哥白尼日心說的正確性,所以,現在,他應該聽從克拉威烏斯神父的建議親自拜見教皇和他的主教們,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伽利略所說的一切。
而且,伽利略這次羅馬之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羅馬教會的權威們知道,並且相信他是一個忠貞的天主教徒。
於是,1611年3月,伽利略起程來到了羅馬。
伽利略在1587年,曾經來過羅馬。那時,他正在失業,到處找工作,沒有心情去欣賞這座城市的風光。
這次來羅馬的心情卻大不一樣,他是托斯卡納宮廷的首席科學家,又是被教廷學者正式邀請來的。為此,伽利略想,我應當多花些時間來參觀一下人人向往的羅馬城。
在一個春光燦爛的日子裏,伽利略身穿刺繡的長袍,頸上帶著一條科西默大公贈送的純金項鏈,在教廷科學家克拉威烏斯神父的陪同下進入羅馬城。
伽利略不得不稱讚羅馬的美麗和富麗堂皇,觸目即是教堂、雕塑和噴泉,羅馬是以這“三多”而聞名的。
伽利略看了遍布城市各地的教堂。有聖彼得大教堂、聖約翰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聖瑪麗大教堂,還有阿涅塞教堂、聖考司坦薩教堂等。這些教堂的建築風格,都顯得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伽利略還看到了數不清的雕刻。有圓柱廣場大理石上的浮雕、教堂建築物上的米開朗琪羅雕刻的裸體群像,以及街頭巷尾、房前屋頂各式各樣的雕刻,使伽利略大開眼界。
伽利略參觀市容之後,參加了教廷主辦的歡迎宴,會上會見了紅衣大主教貝拉明和學識淵博的大主教巴伯瑞德。
貝拉明和巴伯瑞德是羅馬教廷中兩位舉足輕重的學者,他們都曾經發表過譴責伽利略的文章,對伽利略觀測星空的幾項發現很有看法。
當他們聽了伽利略的講演,用伽利略帶來的望遠鏡觀測了星空,看到了月亮上確實有山脈、木星有四顆衛星、金星有盈虧之後,都對伽利略改變了看法,表達了友好、敬佩之情。
主教們和伽利略一起進行了天文科學的討論,他們都伸出友誼之手,答應給予伽利略支持,雖然其中有的人並沒有讀過《星辰使者》,但是由於受巴伯瑞德主教的影響,對這本書也多有讚揚。
更讓伽利略感到振奮的是,羅馬教皇保羅五世親自接見了他。雖然場麵並不是很隆重和熱鬧,但這位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教皇卻對伽利略表現出了一些關愛。他詢問了這位當時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的生活和近來的研究情況。
保羅五世很聰明,他並不直接幹涉科學方麵的事情,而是把這些交給職位不是很高但學識淵博的官員去處理。
伽利略很欣賞這種處理科學問題的方法。這次羅馬之行,伽利略並沒有感到科學對他的新發現的任何排斥的跡象。
伽利略在羅馬期間,外國使節、豪門貴族和著名學者紛紛宴請他。
在宴會上,伽利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談笑風生,詼諧幽默,使羅馬上層社會看到了來自佛羅倫薩的博學多才的宮廷首席科學家的真實麵貌。
在所有這些宴會中,羅馬貴族塞西公爵家的宴會令伽利略終生難忘。塞西公爵拿出窖藏幾十年的美酒,擺上豐盛的佳肴,請來羅馬市內有權有勢的貴賓,宴請伽利略。
塞西公爵興趣很濃,說他邀請的是一位在茫茫宇宙當中不斷發現新星的偉大科學家,以前有個叫做哥倫布的乘船發現了新大陸,今天伽利略用他的“寶杖”發現了月亮上的山脈。
發現美第奇星群,發現了金星的盈虧,發現了太陽黑子,大家都為伽利略而感到驕傲。他稱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為“寶杖”。
“寶杖”一詞不禁讓伽利略內心歡欣鼓舞。隻有國王才有寶杖啊!現在伽利略也有了“寶杖”。他也是國王,他的王國是天空。
當時,羅馬有一個由著名學者組成的著名教會學院——羅馬山貓學院。他們主要研討數學、天文學等學術問題,負責集資、公開演講、讚助出版學術著作等,在歐洲影響很大,也很有聲望。
山貓學院聽說伽利略來到羅馬的消息後,就邀請伽利略加入他們的學院。
伽利略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並引以為榮。這個學院到1630年因讚助人去世、會員流散而隨之解體。
但是,在伽利略加入期間的1611年,羅馬山貓學院顯得很活躍,在歐洲學術界也很有影響。
§§第五章 最後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