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離開了比薩大學,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必須盡快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以補貼家用。因為這一年,父親已經去世了,弟弟還沒有能力贍養母親,兩個妹妹也沒有做修女的打算。所以,伽利略還得為兩個妹妹準備嫁妝,家庭所有的重擔全都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肩上。
因為王子的原因伽利略離開了比薩大學,想再在比薩這個地方找一份工作可能是非常難的了。所以,他不再嚐試去找什麽工作,而是開始作另外的打算。
在這期間,伽利略給熱那亞、波羅尼亞等地的大學寫信,主動推薦自己。同時,也給當時的一些名人包括自己的朋友蒙特侯爵寫信,請求他們幫助自己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母親的願望是讓伽利略繼續經營羊毛商店,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可是伽利略實在不願在羊毛生意上終了一生。他拜訪了父親的好友裏奇教授,向他訴說了離開比薩大學前後的情況和目前的處境。
裏奇教授很同情伽利略的遭遇,介紹他到威尼斯,在那裏裏奇教授有一些搞學術的朋友,或許可以幫助伽利略。
而且,威尼斯是意大利各個城市中最開明、最自由的一個,所有的學者在這裏,都可以盡情地講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不會有其他力量來限製你的言論和思想自由,僅這一點,就讓伽利略十分向往了。
在威尼斯的管轄之下,有一個帕多瓦大學,它正好在威尼斯的西部,相距僅三十多公裏。由於威尼斯的自由學術氛圍,使得帕多瓦大學的學術氛圍也十分自由,這對科研十分有利。
而且,在帕多瓦大學任教的博物學家潘因裏,與伽利略的關係十分密切,伽利略曾經在他家裏住過一段時間。潘因裏的家還是一個聚會的中心,有許多學者和權貴來這裏高談闊論,這裏是一個可以自由溝通的空間。
1591年秋季,伽利略離開了佛羅倫薩,來到了文化和商業名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個獨立的共和國,不歸佛羅倫薩公國管轄。威尼斯市位於亞得裏亞海濱,由118個島嶼組成,各島嶼之間有157條河道、378座橋,是聞名世界的水城、橋城。全城幾百座橋橫跨於縱橫交錯的水麵,連接著星羅棋布的島嶼,千姿百態,風格迥異。樓台亭閣,石階交錯,波光閃閃,遊人進入市區,猶如進入仙境,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伽利略來到威尼斯,受到潘因裏教授的熱情接待。潘教授請他住在自己的家裏,並向威尼斯的學術團體介紹伽利略。伽利略很快就開始參加這裏學術團體的活動,並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
伽利略兩手空空地來到了威尼斯,但是,他在學術界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伽利略仍穿著寒酸的衣服,人們對這位年輕的學者十分的敬仰,甚至以能聽到他的講演為榮,在各種舞會和音樂會上,主人們紛紛邀請這位年輕人參加,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在這些場合裏,伽利略不再是敬陪末座的人了。人們圍繞著他,聽他講著他的流體力學和他的斜塔表演。
在一次舞會中,伽利略邂逅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瑪麗娜·甘巴。雖然是第一次見麵,但是伽利略深深地愛上了她。她戴著白色的麵紗,這是法律規定的隻有貞潔的婦女才可以戴的。她的嬌美、她的高雅、她的機智,已經讓人們忘了她的卑微出身。在伽利略的眼裏,甘巴的一切都是那麽完美。
經過了解,他知道甘巴隻有18歲,住在聖索菲的一個偏僻的小街。她沒有父母,幾乎是個文盲,寄宿在一個親屬家裏,每天靠給人家幹零活度日。最近受雇於潘因裏教授,參與組織化裝舞會,恰巧與小有名氣的伽利略相遇而又相識。
伽利略遠離家鄉,來到威尼斯,沒有工作,寄住在潘因裏教授家裏,與甘巴的處境極為相似。為此,兩個人很是投緣,每天都相約,在一起散步、談心,很快就成為形影不離的戀人。
有一天,伽利略向潘因裏教授開口,借了一筆錢。聖誕節的早晨,商店剛開門,伽利略就跑去買了一副金耳環,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甘巴。
甘巴戴上耳環,當她輕輕晃動腦袋的時候,搖曳生姿,美麗極了。
甘巴從來沒戴過金飾品。她將金耳環戴在耳垂上,找來鏡子左看右看,高興極了。伽利略看到在甘巴桃花似的麵龐兩邊有一對金光閃閃的菱形耳環在前後擺動,使她增添了幾分秀氣與嫵媚,心中不禁湧起陣陣激情。他想,我有責任愛護甘巴,應當把她打扮得比水仙花更加豔麗。
可是,過了一會兒,甘巴就把耳環摘了下來,深情地對伽利略說:“我知道,你現在生活不是很寬裕,這個東西一定是借錢買來的,以後不要再買禮物給我了。其實,我並不需要這個。”
伽利略為甘巴的善解人意感動著,他會給她寫一些詩,來表達他心中的愛情。甘巴陶醉在他的這些詩中,對於她來說,這些就已經足夠了,她並不需要那些浮華的東西。
過了幾天,經過伽利略的一些朋友的努力,伽利略被帕多瓦大學聘為數學教授,薪水是在比薩大學時的3倍。
伽利略飛快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甘巴,兩個人共同慶祝了一番。在狂喜中,他們感謝上帝的恩賜和仁慈。現在,伽利略不僅有了美麗並善解人意的愛人,而且還有了稱心如意的工作。
不久,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學上任,並且在大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將甘巴接了過去,過起了甜甜美美的生活。
伽利略和甘巴一直沒有在教堂正式舉行婚禮。這其間的原因可能是甘巴的出身比較貧寒,而伽利略雖說並不富有,但他的祖上都是望族。這種等級觀念在當時是很深入人心的,祖上的榮耀會給後代的頭上戴上一層光環,是後代自豪的理由。
伽利略和甘巴相識的最初,他還是一個一文不名、默默無聞的普普通通的學者。那時候,甘巴覺得伽利略是個十分可靠的靠山,她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了伽利略的身上,把自己的愛全部奉獻給了伽利略,希望能和伽利略白頭到老,和諧、幸福地度過一生。
甘巴是有眼光的,她當年就看出了伽利略的非凡之處,斷定他有朝一日定會功成名就。從這一點上來說,她的選擇是對的。
可是,事物是要一分為二來看的。隨著伽利略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忙了。幾次,伽利略回佛羅倫薩,都沒有把甘巴一起帶回去,也不對甘巴表示一點歉意或者作一丁點兒的解釋。
甘巴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她清楚以自己的出身想要出入宮廷,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次數多了甘巴心中總是感覺到很是失落和悲傷。
終於,一天甘巴向伽利略提出了分手,那個時候伽利略已經四十多歲了,並且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但是因為伽利略從來沒有要與甘巴結婚的意思,甘巴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處境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容顏一天天衰老,可是伽利略的事業卻蒸蒸日上,她覺得,她必須有一個新的打算才行。
甘巴告訴伽利略自己認識了一個商人,他忠厚老實,對她很好,並且願意娶她,而且她已經答應將自己的後半生托付給那個商人了。
聽了甘巴的話,伽利略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這才發現,雖然甘巴依舊美麗動人,可是自己卻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欣賞她了。
伽利略看到甘巴堅定的目光,知道甘巴決心已定,這件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就這樣,伽利略一生中的所謂“婚姻”也好、“戀愛”也好,在他中年的時候結束了。兩個女兒暫時分別被送到了修道院,小兒子年齡太小,便跟著甘巴一塊兒走了,伽利略每個月還會定期給他們寄一些生活費。
甘巴走了,屋子裏也不再有幾個孩子的歡聲笑語。如同剛剛來到威尼斯一樣,伽利略又是孤身一人了。伽利略有些替自己悲哀,45歲了,他仍然連一個美好的家庭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