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年6月,哥倫布正在海地島上辛勤經營、艱苦奮鬥的時候那幾位先前受馬加利特唆使,潛返西班牙的貴族和僧侶卻在國內大放厥詞,拚命地攻擊哥倫布,肆意地對他加以誹謗。
“哥倫布這個野心家,意圖獨占新大陸的財富,對待部下極為苛刻,強迫他們去從事勞動。”
“所有的人都要不眠不休地工作,但即便是這樣也得不到合理的待遇,簡直連牛馬還不如。”
“由於過度的勞動,加以糧食缺乏,每個人都體力不支,病倒下去,但是哥倫布卻把病人看做是蟲子一樣,不給他們醫治,死了就隨便扔到山澗中。”
“如果部下不小心犯一點過錯,不管是貴族還是百姓,他就動輒鞭笞,任意侮辱。他簡直沒有把國王和女王放在眼裏,他自己就是一個暴君。”
抨擊誹謗哥倫布的流言從那些叛逃回來的人們口中流傳出來,如此一傳十,十傳百,人們慢慢也就相信了。
流言越傳越廣,最後傳到了國王和女王的耳中,兩王召見了這些人,想要了解一些哥倫布在新大陸的具體情況。
“哥倫布到達新大陸之後都做了什麽事情?又到過什麽地方呢?最近可有什麽新的發現?”
這幾個船員一直待在海地島上,哥倫布在古巴島南岸和牙買加的那40天的航行,他們並沒有參加,所以回答起來隻能是吞吞吐吐、前後矛盾。
斐迪南國王皺著眉頭,沒有再說什麽。
伊莎貝拉女王說:“你們先回去,等候我們的答複。”
第三天,女王和國王召集了禦前會議,首先由財政大臣作了一個冗長的發言,他將哥倫布兩次遠航的費用和哥倫布帶回的物資進行了詳細的比較。
“陛下,臣以為,這是一項完全賠本的買賣,哥倫布從新大陸帶回的少量黃金、珍珠和其他物資,遠遠不能抵償兩次航行所耗費的錢財。”財政大臣最後總結說。
會上吵吵嚷嚷,莫衷一是。有的主張立刻將哥倫布逮捕法辦,說他是個十足的騙子。
有的主張必須敦促哥倫布帶回更多的黃金,用來補償國庫的虧損。還有的人認為,哥倫布的成績不容抹殺,海地島既然已經有了金礦,就說明希望仍然是存在的。
人們吵鬧不休,爭執不下。
斐迪南國王緩緩開口說道:“隻要將掘出黃金的2/3上繳國庫,任何企業主都可以裝備帆船去西方發現新土地並開采黃金。”
後來,流言從國內新來的人們口中傳到了哥倫布的耳朵裏。他心想,我忠心耿耿地為政府效力,辛辛苦苦地在這裏規劃經營,卻無端地受到人們的讒毀、誹謗。馬加利特這幫人實在太可惡了。為了澄清這種可怕的流言飛語,看樣子他有必要回國一趟。
哥倫布建造了一艘新船,定名為“聖·庫列茲號”,另外又把“尼納號”翻修一新。哥倫布把一些水土不服、不適於島上居住的以及需要回國治病的人分別載在這兩艘船上,向西班牙回航。
沒有想到哥倫布又一次遭遇到了第一次回航途中的那種大風暴,不過比起第一次來,這一次顯然有了經驗,兩艘船雖然差點沉沒,但是船隻並沒有損壞。
因為受到怒濤和狂風的阻隔,船隊不能如期回到西班牙,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船上隨行人員很多,船隊麵臨著斷糧的危險。
每人每天都隻能分到一個麵包和一點點淡水,如果吃光了,他們就隻能眼睜睜看著其他人吃麵包。每個人都困苦饑餓,但是在這種條件下他們也隻能祈求上帝的保佑。
禦前會議結束不久,哥倫布率領他的船隊也回到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這一次沒有舉行歡迎儀式。
斐迪南國王冷淡地接待了哥倫布,伊莎貝拉女王也不再興致勃勃地問這問那,國王把禦前會議的決定通知哥倫布以後,就說自己身體不適,需要到後宮休息,哥倫布也隻好告辭了。
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遠航的事跡一直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哥倫布第一次遠航所遇到的特大風暴,第二次遠航在海地島染上的可怕的黃熱病,都被繪聲繪色地加以描述。
至於哥倫布戰勝風暴和黃熱病,不僅被編成故事,而且還加上了許多神秘的色彩。所以,哥倫布在一般市民的心中,簡直像神話中的英雄一樣受到敬仰。
國王斐迪南雖然向人們宣布了禦前會議的決定,鼓勵企業主到西方去開采黃金,但是,人們一想到那可怕的風暴和黃熱病,便都猶豫起來。
而哥倫布在兩次航行中雖然差一點送了命,但回到西班牙以後,又在積極地準備第三次遠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