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首次提出地圓說

  哥倫布的妻子莫妮茲有一個妹妹嫁給了一個叫做克萊歐的人,他是當地很有名望的航海家,曾經也當過島上的總督。

  哥倫布和克萊歐的關係很好,因為兩個人都是航海家的緣故,所以很談得來,在很多方麵的興趣愛好都相同,感情也日漸深厚。

  有一天,克萊歐興衝衝地跑來對哥倫布說:“哥倫布,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你快說。”

  “我剛剛得到消息說,從瑪德拉島向西航行300海裏,可以看到3座島嶼。”

  “這可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前幾天我也曾聽人說過,有一位船員在愛爾蘭的西麵意外發現了一塊陸地,他們推測那就是東方的韃靼國。”哥倫布欣喜地和他交換意見。

  克萊歐趕緊拿出一個本子把哥倫布所說的話都給記錄下來,本子很粗糙,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了各種簡單的信息,全部都與航海大發現有關係。

  “這樣說來的話,我手中記錄的證據又多了一份了。”克萊歐非常興奮地說道。

  “這麽說,你手中還有其他更多的發現嗎?”哥倫布有點好奇地問道。

  “是的,關於在海的西方的傳說和資料我還聽說了不少,就在一年前,我們葡萄牙王國曾經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前往亞速爾群島,中途遭遇了一次大風暴,船隊偏離了原先的航線,風帆帶著船隊到達了西方的海麵。”

  “在那裏,船隊撿到了一塊刻有圖案的木片。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那種圖案不是用鐵器雕刻的,好像是用石器刻的,因為花紋非常粗糙簡陋。”

  “根據我的猜測,這應該是從西方漂流過來的。如果這項判斷正確的話,那麽,在我們西方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島嶼或陸地。哥倫布,你覺得我的看法對不對呢?”克萊歐說完以後,盯著哥倫布看,似乎在征詢他的意見。

  “你的意見我完全讚同,克萊歐,以前我出海航行的時候,曾經在波德·珊特島海邊也曾撿到過這一類的碎木片,這種東西有明顯的異國情調,我想那也應該是從西方飄過來的吧!”

  哥倫布停頓了一下,像是在回憶什麽一般,然後說道:“此外,我聽說還有人撿到過連根的蘆葦呢,這些想必都是從西方漂過來的。”

  “什麽?那不是古代大哲學家記錄在古典書籍上的印度蘆葦嗎?”克萊歐失聲問道,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也許是吧,現在還不敢肯定,但是倘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麽這可真算得上是一件驚人的大發現了。”

  哥倫布的眼神中既謹慎,又熱切,顯然對於這一切,他也十分想知道確切的答案。

  “除了以上幾件事情以外,我還聽說在弗洛密斯島發現了幾具屍體,既不像非洲人,又不像歐洲人。在亞速爾島又曾發現過巨大的鬆樹,被海浪衝上岸邊,這種鬆樹是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假設這些屍體和鬆樹都是從西方飄來的話,那麽……”

  哥倫布凝神思索,沒有搭腔。

  克萊歐繼續抒發他自己的看法,他說:“這幾年來,我一直在搜集各項證據,並加以研究,最終我得到的結論是,在海的對麵,大西洋的西方一定存在陸地,也許那就是馬可·波羅所描述的中國、日本和印度。”

  “我有絕對的理由相信,地球是圓的,隻要一直向著西方走,就一定能夠找到陸地,當今國王雖然很熱心地希望發現繞道非洲到達東方的新航路,但是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如此麻煩,隻要一直往西航行就可以了,朝著西方走,我倒認為近一些。”

  “嗯,有這個可能,但是還要多搜集證據,加以證明,不能這麽簡單地就下定論。”

  哥倫布是一個大膽而又謹慎的人,對於克萊歐的結論他表示一定程度的認可,但是在沒有大量確實可信的材料來證明的情況下,他不想就這樣輕率地下定論。

  波德·珊特島位於大西洋上,島上有一個專為來往於歐洲西海岸的貿易船補給食物和淡水的港口。

  哥倫布經常從那些過往的船員口中獲悉一些新消息和新資料,然後默默地把這些資料詳盡地記載下來並一一加以分析和研究。

  關於大西洋的西邊可能還有陸地的說法,不斷縈繞在哥倫布的腦海中,手中搜集的資料越多,他的這個信念就越加地肯定。

  哥倫布堅信隻要一直往西航行,就能到達東方。不過現在看來,他未免把地球看得太小了。

  在當時的歐洲,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是三大洲,即歐洲、亞洲和非洲,在歐洲和亞洲之間存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大西洋。但是在大西洋上還有一個廣袤的美洲大陸,卻是誰也不知道的。

  哥倫布做夢也想象不到歐洲和亞洲之間還橫亙著一片廣大的陸地和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假如哥倫布事先知道這一點的話,那麽他也就明白自己所堅持的從西方去花費的時間要比南下非洲海岸所花費的時間要短得多是一個多麽可笑的錯誤。

  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路程要比南下航行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風險係數也更高,如果哥倫布知道這一點,也許他就不會冒險出海了,那麽發現新大陸的榮耀可能就不會落在他的頭上了。

  但是曆史沒有假如。正是因為哥倫布堅定地相信海的西方就是東方,就是那個生產黃金的神秘國度,所以他一心一意遊說國王,組織船隊向西探險。但是在當時,天圓地方深入人心,教會所宣揚的學說也是上帝居住在天上,地球居於宇宙中心,太陽、星星圍繞著地球運轉。

  雖然在公元前也有一些學者探索、研究關於天體和地球方麵的知識,其中也有人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但這種觀點不能為一般人所接受。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地球一麵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一麵圍繞地軸做自轉運動。

  而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說代表作《天體運行論》出版於1543年,是哥倫布死後40年的事情。因此,哥倫布所堅持的地球是圓的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件多麽可笑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的地圓理論,被人視為荒謬怪誕到了極點。

  “如果這個世界是圓形的話,那麽,生活在地球那一邊的人,不就是要滑倒了嗎?又怎麽站立得住呢?”

  “真是可笑!難道人還能倒著走路不成?”

  “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我們是頭朝上,腳朝下走路,如果地球是圓的,那另一邊的人,豈不是頭在下,腳在上麽?這還能是人嗎?”

  “依我看呀,哥倫布沒準就是個神經病,在說胡話吧!”

  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但是都把哥倫布的說法當做瘋子講瘋話,根本沒有人肯相信。就連有名的學者和知識淵博的修士,也不把他的話當做一回事。

  但是哥倫布卻沒有因此而灰心、沮喪,他的信念如磐石一般堅定,不可動搖,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於自己信念的無上激情。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