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

  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漸漸過去了,小哥倫布長大了,他已經是一個中等身材結實的小夥子了。隻是他的藍眼睛還是那樣明澈、晶亮。

  哥倫布開始孜孜不倦地學習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以及航海技術。他那隻放貝殼的小木箱,已經換上了有關航海和船舶製造的書籍,還有一些地圖,自己的筆記,其中還有一本他最喜愛的讀物,拉丁文的《馬可·波羅遊記》。

  自從德國人穀騰堡在1445年利用鉛字發明活版印刷術以後,雖然已經過去了20年,但是印刷的書本還是非常珍貴,隻有相當富有的人才買得起這種書。

  哥倫布自然是買不起的,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叔叔叫做巴羅尼,巴羅尼是一位見多識廣的商人,家裏收藏著很多書籍,為人很親切,也很喜歡聰明好學的哥倫布。

  哥倫布想要看什麽書,直接找巴羅尼叔叔借就可以了,不管多珍貴的書,巴羅尼叔叔都會借給哥倫布看,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哥倫布必須要看得懂才行。

  在羅馬帝國時代拉丁文被定為國語,但是這門語言無疑是十分難學的,不管是讀或寫都相當困難,然而,如果不學會拉丁文就沒有辦法讀書。哥倫布在工作之餘,開始盡量抽出時間學拉丁文。他的家庭雖然不是十分富裕,但是父親卻開明,他知道兒子的心願,也盡可能地幫助兒子成才。

  因此,哥倫布14歲的時候,父親將他送到了熱那亞一所不錯的學校巴比亞學校進修,哥倫布十分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他總是孜孜不倦地學習,而一旦會一點拉丁文了,他就翻弄那本好不容易借來的《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是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於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曾經到東方經商,來到元大都,即今中國北京,並朝見過蒙古帝國的忽必烈大汗,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

  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他們回家後,小馬可·波羅天天纏著他們講東方旅行的故事。這些故事引起了小馬可·波羅的濃厚興趣,使他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到中國去。

  1271年,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複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10多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裏到波斯灣的出海口霍爾木茲就可以乘船直駛中國了。

  然而,這時卻發生了意外事件。當他們在一個鎮上掏錢買東西時,被強盜盯上了,這夥強盜乘他們晚上睡覺時抓住了他們,並把他們分別關押起來。半夜裏,馬可·波羅和父親逃了出來。當他們找來救兵時,強盜早已離開,除了叔叔之外,別的旅伴都不知去向了。

  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來到霍爾木茲,一直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去中國的船隻,隻好改走陸路。

  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路,是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他們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饑渴的困擾,躲開了強盜、猛獸的侵襲,終於來到了中國新疆。

  一到這裏,馬可·波羅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麗繁華的喀什、盛產美玉的和田,還有處處花香撲鼻的果園。

  馬可·波羅他們繼續向東,穿過塔克拉瑪幹沙漠,來到古城敦煌,瞻仰了舉世聞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畫。接著,他們經玉門關見到了萬裏長城。最後穿過河西走廊,終於到達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這時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們離開祖國已經過了4個寒暑了!

  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禮物,並向大汗介紹了馬可·波羅。大汗非常賞識年輕聰明的馬可·波羅,特意請他們進宮講述沿途的見聞,並攜他們同返大都,後來還留他們在元朝當官任職。

  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就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的機會,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遼闊與富有讓他驚呆了。

  馬可·波羅先後到過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還出使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馬可·波羅每到一處,總要詳細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後,又詳細地向忽必烈大汗進行匯報。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馬可·波羅盛讚了中國的繁盛昌明,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宏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

  書中的內容,使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無限神往。17年很快就過去了,馬可·波羅越來越想家。

  1292年春天,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護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們趁機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大汗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

  1295年末,他們三人終於回到了闊別24載的親人身邊。他們從中國回來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威尼斯,他們的見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從東方帶回的無數奇珍異寶,一夜之間使他們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在當時,意大利四分五裂,各個港口城市之間的競爭很激烈,熱那亞雖然在發展時間上要晚於威尼斯,但是在商業經濟和海權方麵卻一點都不比威尼斯遜色。當時熱那亞和威尼斯這兩大貿易港由於商業上競爭的關係,形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麵。雙方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分別派出了強大的艦隊擔任護航。

  為了搶奪財物、占領貿易優勢,熱那亞艦隊與威尼斯艦隊經常開戰,打打殺殺幾十年來從未斷過。

  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敵對雙方的陣容中,威尼斯擁有艦隻95艘,熱那亞則有80艘。戰爭雙方勢均力敵,威尼斯方麵稍占優勢。兩支艦隊相遇,立即展開激烈的戰鬥。在一場混戰中,有的船相撞,有的船起火燃燒,許多水手從船上掉到大海裏去。

  因為威尼斯方麵戰艦較多,所以在戰爭初期占據優勢,但是當時的船舶都是帆船,依靠風向行駛,戰爭相持階段風向突然之間轉變,熱那亞艦隊乘機發動猛烈的反攻,威尼斯艦隊慘遭失敗。

  9月7日,馬可·波羅像所有戰敗的士兵一樣成為俘虜,被戴上腳鏈,關進熱那亞的監獄裏。在獄中,馬可·波羅遇到了作家魯思梯謙,於是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思梯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在世的時候,正是歐洲中世紀暗無天日的時候,絕大多數歐洲人認為這是神話,被當做“天方夜譚”,很多人譏笑他是“吹牛大王”,甚至連“馬可·波羅”這個名字,也還被人當做“吹牛皮”的代名詞來使用。

  當哥倫布出生的時候,馬可·波羅已經去世130多年了,而這個時候意大利卻興起了文藝複興運動。《馬可·波羅遊記》作為歐洲人的第一本亞洲遊記,也在這個時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所見所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馬可·波羅遊記》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馬可·波羅遊記》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哥倫布對於這本書十分著迷,從一開始讀這本書,就再也無法停下來了。他懷著異常興奮的心情,完全沉醉於故事之中,覺得自己仿佛就是馬可·波羅。對於書中對“黃金之國”中國的描寫尤其讓哥倫布向往,書中用極度誘惑性的語言寫道:

  位於亞洲大陸東方的這個國家,住著黃皮膚的人,他們很有禮貌,又有高度文化,物產也很豐富。

  那裏有取之不盡的黃金,但是國王卻禁止輸出,而且因為該地民風很保守,東西交通又極為不便,所以西方的商人也沒辦法和他們來往。

  那裏的黃金真是多得不可勝數。統治者所住的宮殿屋頂上都是用黃金修茸的,宮殿內的房間和道路鋪著厚達4厘米的純金板,窗戶是黃金製成,玫瑰色的珍珠也出產得很多。

  人死了以後,要把珍珠含在嘴裏埋葬。此外,那裏寶石的產量也極其豐富。

  多麽華麗的語言,哥倫布將書合上,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片遍地黃金的土地,看到了那一個神秘的東方古國。

  哥倫布心中立下了宏願,他一定要到馬可·波羅所描繪的那片遍地黃金的土地上看一看。隻是,這條路在何方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