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是我國文化史上最大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匯集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各類著作七八千種,全書共達一億七千萬字,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典籍。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部巨型百科全書,在嘉靖年間重錄以後,正本卻下落不明了,對此,產生了種種說法和猜測。
一種說法是,正本隨明世宗殉葬於永陵了。理由是,明世宗生前十分喜愛《永樂大典》,並要求重錄一部,以備不測。此外,明朝皇帝死後以書殉葬的例子很多。
還有許多人認為正本已毀於明亡之際。一般認為,1557年,皇宮奉天門、三殿等處著火,《永樂大典》經搶救幸免於難,明世宗恐再出意外,命人用5年時間摹寫出一個副本,從此,正副本分別藏於文淵閣,明末,文淵閣被焚,正本也毀於一炬。但這種說法從明末開始就有人懷疑。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清朝末年,正本毀於乾清宮的一場大火中。但這種說法的可疑之處更多。從史籍上看,從沒有明確《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人們希望這本巨著能夠尚存人間,重見天日。
§§第四章 趣味名著故事語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