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決定中國出兵支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始,他和周恩來總理商量,決定用“中國人民支援軍”的名字向朝鮮戰場派兵。但在向民主人士征求意見的時候,黃炎培先生認為不妥。
黃先生說:“所謂支援軍,總是有人派出去支援的。那麽是誰派的呢?是我們國家嗎?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確實,如果用“支援軍”的名義,事情便可能有點複雜化。
毛澤東一聽,覺得有道理。他隨手拿起筆,圈去“支援”二字,思索了一會兒,寫下了“誌願”一詞。毛澤東解釋說:“這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我們不跟美國宣戰。我們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嘛,人民誌願去朝鮮幫助作戰。這是民間的聯係,而不是國與國的對立。”
周恩來當即表示讚同:“對!誌願軍在世界上是不乏先例的。馬德裏保衛戰不就有其他國家的誌願軍嗎?”
黃炎培先生頻頻點頭笑著說:“改得好,改得好,師出有名,戰無不勝!”這一年中國就派出了抗美援朝誌願軍,開赴朝鮮戰場,支援朝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