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六節 中國曆史提要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裏。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裏,生活著一批被稱作“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征。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製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麵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裏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曆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曆法叫夏曆。

  16、夏曆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製訂的,又叫陰曆。由於曆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曆。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征,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誌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麽?”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臥薪嚐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麽?”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裏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尚書》、《春秋》等“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未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孫臏賽馬”是一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鍾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43、在出土的鍾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鍾,最為珍貴。這套編鍾在地下埋藏了2400餘年,現在仍能以準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

  44、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45、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采用。

  46、“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贏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製,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並繼續采取一係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書同文”,來鞏固秦萬裏長城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甲骨文、金文,西周時期有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遊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裏,號稱萬裏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

  5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巨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隻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59、公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製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曆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遝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蔡侯紙”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於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並逐漸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後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到中國,對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東漢時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

  71、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後各種大小戰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夷陵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史稱三國(公元220~280年)。

  72、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後世中國人的尊崇。

  73、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總結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抱樸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74、《水經》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注釋,取名《水經注》。

  75、《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曆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76、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傑出的書法家。據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推浙江紹興蘭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餘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並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78、瓷器的製造工藝比較複雜,故瓷器的出現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胎堅質細、色澤翠豔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的青瓷最為有名。

  79、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有六個朝代在南京建都,後人稱南京為“六朝古都”。

  80、三國時代的大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割圓術”。他從圓內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

  81、南朝的數學家祖衝之,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數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經過四、五百年戰亂,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

  83、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後,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製度後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後世沿用。

  84、隋朝創立了科舉製,後又設進士科。“科舉”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立的科舉製,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85、隋朝時,中國經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86、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裏,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87、隋朝工匠李春營造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的單孔大拱跨度為37.37米,完全用石塊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撫百姓,他經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誡朝廷官員。

  89、中國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於兼聽納諫。他鼓勵臣下直言切諫,且常能屈己納諫。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一生對皇帝據理力諫達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後,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94、唐代開始,東南沿海許多商人紛紛揚帆出海。他們每年九、十月間,乘著東北季風南下東南亞各國經商,待來年三、四月間再隨著東南季風“回唐山”。這些在東南亞“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為最早的華僑。

  95、唐後,許多國家都把盛唐的中國人及華僑稱為“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撓舍生取義之士。著名者如玄奘隻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經,過沙漠、翻雪山,越叢山峻嶺,闖林莽沼澤,九死一生,曆時19年,行程5萬華裏。

  97、唐朝天寶初年,鑒真和尚乘船五渡東海挫敗,幾度死裏逃生,曆經12年磨難,雖雙目失明,信念仍不減當年,六渡滄海終於成功,終老日本,成為一代宗師。

  98、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帶去許多工匠、技藝、典籍、物種,對西藏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99、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富權略,能用人,掌握政權達40餘年,死後,唐中宗複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賢相,稱為開元盛世,但晚年因寵愛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從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01、唐朝工匠用各種礦物燒製出青、綠、黃三種豔麗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為人物或動物俑,個個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為藝術珍品。

  102、唐代的繪畫風格十分注重線條的變化,不論是凡人常物,還是雲中的飛天神仙、反彈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給人以“天風飛揚,滿壁風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學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張遂),他通過觀測,證實了太陽的運行速度是不均勻的,時快時慢。僧一行還大規模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國古代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們分別是陝西西安、河南洛陽、江蘇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幾個朝代的都城)、河南開封和浙江杭州(分別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時期,中國是東方最先進的國家,日本先後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人數多時達五六百人。這些日本譴唐使回國以後,積極傳播中國的社會製度和文化,促進了中日的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曆史上稱為後梁。此後的50多年裏,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相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時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後出現了10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麵結束。

  107、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發動兵變,手下將士們把黃袍加到他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取國號為“宋”,定都在開封,曆史上稱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他設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後實行變法,整理財政和軍政,稱為“王安石變法”。後來由於司馬光等人的強烈反對,變法維持不到十年就結束了。

  110、北宋時期官員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人們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為“包公”、“包青天”或“包龍圖”。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包公的動人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國時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時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經》,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印刷佛經。

  112、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相當發達,火藥、造紙、印刷術和指南針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113、沈括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對天文、曆法、音樂、醫藥、數學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了自己豐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發明創造,比較有名的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等。

  114、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被譽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時期,畢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115、火藥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有密切關係。因為火藥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唐朝末年,被廣泛應用到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技術有了更大的改進。後來火藥的製造方法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各國。

  116、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發明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

  117、北宋時期大量開采金、銀、銅、鐵等礦藏,銅錢是當時的本位貨幣,鑄造量非常大,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

  118、兩宋時期的製瓷業非常發達。宋瓷品種繁多,花紋秀麗,並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鎮已成為中國著名的瓷都。

  119、宋朝時期,市場上流通貨幣以銅錢、鐵錢、金銀等金屬貨幣為主。為了攜帶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使用為商業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

  120、宋代的針炙學和法醫學成就突出,《洗冤集錄》是中國第一部係統的法醫學著作,比西方同類專著早了300多年。

  121、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曆史學家,他用了19年的時間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著名編年體通史,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1300多年的曆史。

  122、宋朝末年,宋江領導的一批民眾在山東省梁山一帶起義。後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

  123、宋朝時期,中國境內還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權,如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軍隊攻破開封,俘虜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徽宗的另一個兒子趙構稱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權,曆史上成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24、嶽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他率軍北上以收複被金軍占領的宋朝領土,卻被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嶽飛葬在杭州西湖邊上。後人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等人的跪像,表示對奸臣的強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大舉進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將領文天祥組織軍民抵抗,失敗後被俘虜。元朝統治者采用各種方式勸他投降,他寧死不屈,寫下了《正氣歌》和《過零丁洋》等詩篇,表現了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成為千古名言。

  126、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12世紀末,鐵木真經過十多年戰爭統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的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意思是“堅強的君主”。

  127、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稱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過程中及成立以後,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地戰爭,向西一直打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對世界曆史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128、在中國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實行行省製度,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大都就是中國現在的北京。

  129、元朝中後期,棉花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種植,棉紡織業發達。棉布成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這是中國古代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黃道婆,推廣了黎族人民先進的棉紡技術,對棉紡織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130、元朝時期,中外交往頻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寫下《馬可波羅遊記》一書,生動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激發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向往。

  131、元朝時期有大批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同漢、蒙、維吾爾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132、元朝同許多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當時和埃及的亞曆山大港並列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長著很多刺桐樹,故以刺桐城聞名於世。

  133、1368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推翻元朝政權,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後來,明成祖把都城遷到北京。

  134、1405到1433的近30年間,鄭和率領的船隊先後7次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135、1417年,蘇祿(今菲律賓)國王帶領300多人訪問中國,歸國途中病逝於山東,明成祖派人為他舉行隆重葬禮。明朝以後,中國多次修護蘇祿王陵,表達了中國對這位菲律賓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

  136、明朝時期,日本海盜商人經常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騷擾。他們勾結明朝土豪奸商,到處搶掠財物,殺害百姓,給中國沿海造成極大的禍害。這些強盜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將戚繼光組織軍隊,給倭寇以痛擊。1565年,戚繼光聯合俞大猷,把橫行百餘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滅。

  137、明朝後期,顧憲成和高攀龍等人在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講學,他們經常在書院裏議論朝政,抨擊當權者,這些人被稱為“東林黨”。當時大宦官魏忠賢專政,凶險殘暴,東林黨人不怕迫害,指斥魏忠賢等人為“閹黨”,與他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138、明朝規定用科舉製度選拔官吏。政府規定科舉考試隻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應考的人不能有個人見解,文體要呆板地分成八個部分,叫做“八股文”。

  139、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選派解縉等3000人編輯成《永樂大典》,共110095冊,輯入各類圖書七八千種,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一部類書。該書先後抄錄正副兩部。正本後來被燒毀,副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兩次被焚毀劫掠,目前存世的僅有300餘冊。

  140、明朝卓越的醫學家李時珍,曆經20多年,寫出了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文獻。

  141、明朝時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他在傳教的同時,也積極傳播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明神宗給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馬竇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142、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他向利瑪竇學習天文、數學、測量、武器製造等各種知識。他編寫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他還和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

  143、明朝末年,科學家宋應星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對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總結,這部書被譯成好幾國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44、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根據他一生遊曆考察的成果,寫出了《徐霞客遊記》一書。書中最早揭示了中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地貌的各種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為世界上科學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驅。

  145、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鬆花江南北及黑龍江一帶。16世紀,女真族建真部的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發展。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他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自山海關南下,占領北京。

  146、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結束了明朝的統治。駐守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農民軍,在北京開始了大清帝國(公元1644~1911年)的統治。

  147、1662年,鄭成功率領軍隊驅逐占據台灣的荷蘭軍隊,收複了台灣。

  148、1684年,清朝廷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

  149、清朝乾隆皇帝組織大批學者編寫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

  150、1724年,清朝廷確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領袖達賴和班禪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的製度。

  151、1727年,清朝廷開始在西藏設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152、1839年6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將繳獲的英、美走私商110多萬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全部銷毀,史稱虎門銷煙,表明了中華民族禁煙的決心和抵抗外侵的堅強意誌。

  153、為了強行向中國傾銷毒品鴉片,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稱為鴉片戰爭。1842年中國戰林則徐像關天培像敗,戰爭結束。戰場主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沿海沿江地區。1842年8月,清朝廷被迫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中國自此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54、1842年8月29日,中英兩國在南京江麵的英國軍艦上簽訂了《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朝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主要內容有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等。

  155、在鴉片戰爭期間,清朝官員林則徐堅決禁煙,積極抗英,並主張學習外國的長處,用於抵抗外國侵略,他被稱為清朝廷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現在福州有林則徐紀念館。

  156、鴉片戰爭期間,廣州人民奮起反抗英國侵略軍的燒殺搶掠。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裏數千民眾痛擊英軍,圍殲英軍200多人。現在廣州三元裏立有紀念碑和陳列館。

  157、關天培是鴉片戰爭中的抗英將領。他支持林則徐實行禁煙政策,並加緊備戰,多次擊退英軍侵犯。1841年2月率將士在廣東虎門炮台奮勇抵抗英國侵略軍,浴血奮戰,壯烈殉國。

  158、陳化成是鴉片戰爭中的抗英將領。1842年6月英國軍艦進犯長江口的門戶吳淞口,當時他已年近70歲,還親率將士堅守炮台,在多處受傷的情況下仍奮勇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159、龔自珍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和詩人,他支持林則徐嚴禁鴉片,主張用武力抵抗外國侵略。他在詩文中猛烈抨擊封建製度的弊端,疾呼社會的改革必須“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材,對當時和以後的愛國誌士產生了很大的思想影響。

  160、魏源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鴉片戰爭期間,他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也就是要學習外國的長處,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161、魏源編寫的《海國圖誌》100卷,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盡地介紹西方的著作,出版之後,風行海內外。

  162、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於1856年10月,英軍進攻廣州,1860年10月結束。

  163、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1860年又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

  164、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是舉世聞名的宏偉華麗的皇家園林,它綜合了中西建築的精萃,園中收藏有無數珍寶、典籍、藝術精品等。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軍攻占北京,闖入園內,大肆搶劫破壞,最後為消滅罪證竟放火將其燒毀。

  165、19世紀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它強迫清朝廷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裏。

  166、在1858年簽訂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國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60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

  167、1860年中俄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占中國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萬平方公裏的領土。

  168、《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簽訂,俄國據此割占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44萬多平方公裏的領土。

  169、1881年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以及以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又使俄國割占了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

  170、洪秀全,廣東花縣人,領導了反對清朝廷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對孫中山的思想影響很大。

  17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反清武裝起義——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172、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洪秀全自稱天王。

  173、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製度》,內容主要是將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耕種,提出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174、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廷內部政見不一,出現了頑固派和洋務派。頑固派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洋事物;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主張學習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洋務派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

  175、19世紀60年代90年代,清朝廷中的洋務派為“自強”和“求富”,學習、引進西方生產技術,史稱洋務運動,主要內容有: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民用工業,建立新式軍備和近代海軍,創辦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等。

  176、清末大臣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是洋務派首領,掌握軍政、外交大權。他創辦了江南製造船廠。

  177、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清末大臣。他創建了湘軍,創辦了安慶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等新型軍火工業,是地方勢力中最大的實力派。

  178、曾國藩崇尚忠孝仁義道德,對子女教育有方,給子女、家人寫的書信,編成《曾國藩家書》,在中國廣泛流傳,對後世影響很大。

  179、1861年初,清朝廷為辦理洋務(外交),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辦理外交事務,派出駐各國的公使,兼管通商、海關、軍火和派留學生等項事務。

  180、清末大臣張之洞,開辦了著名的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湖北織布局等,並籌辦蘆漢(北京蘆溝橋——武漢漢口)鐵路。

  181、1898年張之洞發表《勸學篇》,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重要思想,影響很大。

  182、清末大臣左宗棠,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等新式軍事工業和福建海軍,還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海軍學校——福州船政學堂。

  183、1876年,左宗棠率軍隊進入新疆,擊敗俄、英支持的阿古柏政權,收複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保衛了祖國領土。

  184、19世紀7080年代,清朝廷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185、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是中國最早設立的最大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

  186、19世紀6070年代,中國近代民辦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較著名的有1869甲午戰爭中的威海衛海戰圖年方舉讚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械廠。

  187、1872華僑商人陳啟源在廣東南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絲工廠——繼昌隆絲廠。

  188、京師同文館是中國第一所近代學校,1862年正式開學,主要教習外國語文和自然科學,培養了許多翻譯人才和外交官員。

  189、清末官員郭嵩燾是中國的第一位駐外國公使。先後任駐英、法公使,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並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出國華僑。

  190、1878年8月15日,清朝發行了第一套蟠龍圖郵票,1897年2月20日,“大清郵政”在北京開辦,標誌著中國國家郵政的正式開始。

  191、中法戰爭爆發於1884~1885年期間,是法國侵略越南時和中國發生的戰爭。1885年,清朝軍隊獲勝後反與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新約》。

  192、馮子材是中法戰爭中大敗法軍的愛國將領,他以年邁退職,1885年初被重新起用,率部隊及兩個兒子在廣西邊境奮勇抗法,取得鎮南關——諒山大捷,迫使法國內閣倒台。

  193、1894年,由於日本向朝鮮發動侵略,並對中國海陸軍進行挑釁,中日戰爭爆發。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又叫甲午中日戰爭。

  194、《馬關條約》是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強迫清廷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95年4月17在日本馬關簽訂。此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195、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割讓台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196、鄭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戰中的民族英雄。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在彈盡艦傷情況下,他指揮致遠艦快速衝向日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與全艦官兵250人一起壯烈犧牲。

  197、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攻占旅順後,對手無寸鐵的當地居民實行野蠻屠殺,全城死難者達18000多人,稱為“旅順大屠殺”。現旅順有“萬忠墓”。

  198、1895年訂立的《馬關條約》中,有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的條款,俄國出於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目的,聯合德國、法國一起幹涉此事。中國被迫向日本增加賠款白銀3000萬兩以“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幹涉遠遼。隨後三國以此為機,強迫清朝廷給予許多侵略特權。

  199、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全國人民無比憤慨,堅決反對割讓台灣。台灣人民紛紛組織義軍抗日,著名首領徐驤和劉永福所率清軍在台南奮戰四個多月,斃傷日軍3萬多人;柯鐵所率民眾武裝在台中堅持鬥爭達四年之久。

  200、1898年,德國強迫“租借”膠州灣,以山東半島為其勢力範圍。

  201、1898年,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將長城以北和新疆據為其勢力範圍。

  202、1898年,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及雲南據為其勢力範圍。

  203、1898年,英國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並將長江流域10個省據為其勢力範圍。

  204、日本在割占台灣和澎湖列島之後,又於1898年強據福建為其勢力範圍。

  205、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正忙於同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為擴大其在中國的侵略權益,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的侵略政策,此後,美國在中國雖然沒有強占、“租借”中國領土和劃分勢力範圍,但卻以更狡猾的方式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206、《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英國強迫清朝廷訂立的關於“租借”九龍的條約,於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為:九龍(不包括九龍城)租給英國,租期99年。

  207、1898年英國強迫清朝廷“租借”九龍半島,激起九龍人民的義憤。1898年4月15日16日,九龍民眾武裝數千人在大埔墟阻擊英國侵略軍。後在英軍和清軍的鎮壓下,鬥爭失敗。

  208、中美華工條約是美國強迫清廷訂立的關於限製旅美華工的條約,1894年3月在華盛頓訂立。主要內容有不準華人入美國國籍等。

  209、《中葡北京條約》是葡萄牙在英國支持下強迫清廷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有:中國準許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等。

  210、1895年5月2日,康有為發動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舉人1300多名,上書光緒帝,反對簽定《馬關條約》,提出遷都抗日,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古時中國朝廷用車馬接送到京城考試的讀書人,後來人們就用“公車”作為到京城考試的舉人的代稱)。

  211、1898(戊戌年)中國發生了一次政治改革運動。是年,清朝光緒帝接受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的變法主張,頒發了一係列變法詔書,推行新政,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進行改革。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但戊戌變法隻進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後的鎮壓下失敗。

  212、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1898年開辦於北京,是戊戌變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被迫停辦。辛亥革命後改為北京大學。

  213、譚嗣同,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後鎮壓政變後,譚不願逃走,表示甘為變法流血犧牲,後慷慨就義,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著名詩句。

  214、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貧苦農民、城市貧民等在華北、東北等地自發組織的反帝武裝,1900年發展到北京、天津地區。義和團英勇抵抗八國聯軍的侵略,迫使侵略軍多次退卻,最後在八國聯軍和清軍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215、八國聯軍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侵華的聯合軍隊。1900年為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鬥爭,擴大侵略,八國聯軍大舉進攻中國,攻陷天津、北京,到處燒殺搶掠,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16、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強迫清廷於次年訂立《辛醜條約》,其中規定中國賠款白銀4億54萬多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抵押。這筆賠款通稱為“庚子賠款”。

  217、《辛醜條約》是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強迫清廷訂立的喪權辱國條約。1901年(辛醜年)7月由清廷與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在北京簽訂。

  218、《辛醜條約》的主要內容為:中國賠償白銀四億五千多萬兩,以海關等稅收作保;清廷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廷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這個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並表明清廷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219、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1900年7月,趁八國聯軍進攻天津之時,俄國出動17萬人軍隊,分六路侵入東北三省。16日,俄國侵略軍突然包圍位於黑龍江東岸的海蘭泡,把6000多中國人或用刀槍屠殺或驅入黑龍江活活淹死。第二天又強占江東六十四屯,用同樣的手段殘酷屠殺當地居民。

  220、慈禧太後是清末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自1861年發動政變實行“垂簾聽政”後,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

  221、1905年,清朝廷宣布廢除科舉製度,中國各地開始興辦新式學校。

  222、1905年,為了反抗美國虐待華工和限製華工入境,上海、廣州、長沙、漢口、天津等城市發起抵製美貨的愛國運動,中國留日學生和海外華僑也紛紛響應。

  223、1903年,年僅19歲的中國留日學生鄒容在上海寫成《革命軍》一書,號召中國四億同胞起來推翻清朝廷,建立一個獨立、民主、自由的“中華共和國”。這本書暢銷100多萬冊,轟動了知識界和海外華僑。

  224、1903年,留學日本的陳天華寫出《猛回頭》、《警世鍾》兩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唱詞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國麵臨亡國的危險,呼籲中國人要警醒,共同擔負起救國的責任。這兩本書在當時宣傳革命影響很大。

  225、孫中山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偉大的民主革命家。他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和封建帝製的辛亥革命。

  226、1905年,孫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

  227、興中會是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愛國華僑建立的革命團體,第二年在香港設立總會,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製度的綱領。

  228、1905年8月,興中會和華興會、光複會聯合,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一致推舉孫中山為總理。229、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林覺民等100餘人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後經廣州人民收斂死難者屍體,收得72具,葬於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230、1911年5月廣東、湖南、湖北、四川人民,為反對清廷將已由民辦的川漢、京漢鐵路的建築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集團,掀起保路運動,以四川最激烈。各地除派代表到北京請願外,還組織集會遊行,舉行罷市、罷工、罷課,遭鎮壓後一舉發動了武裝起義,直接促成了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

  231、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發生的由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為代表的封建帝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232、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又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233、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毛澤東、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了代表大會。後來中共中央把7月1日定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日。

  234、1924年,孫中山領導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起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統一戰線。

  235、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得到了華僑的大力支持,“華僑是革命之母”,形象說明華僑對辛亥革命的巨大貢獻。

  236、黃興,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和孫中山一起參加辛亥革命,領導和指揮了同盟會的多次武裝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

  237、1904年黃興等人在長沙組織成立了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並策劃了反清起義。

  238、秋瑾,又稱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中的女誌士。1904年離家別子到日本留學,先後加入光複會、同盟會,是同盟會浙江負責人。1907年在浙江準備發動反清起義,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239、二次革命:1913年孫中山繼辛亥革命之後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獨裁、維護民主共和體製的鬥爭。李烈鈞、黃興分別在江西、江蘇組織討袁軍,宣布獨立,南方幾省相繼響應,但最終戰敗,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240、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掌握了清朝軍政大權。他一麵出兵威脅孫中山讓位,一麵又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竊取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

  241、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北洋軍閥是依靠帝國主義的封建軍閥政治集團。

  242、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把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自己當皇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製。

  243、袁世凱宣布恢複帝製,激起全國上下的強烈反對。蔡鍔會同李烈鈞等人在雲南組織護國軍,出兵討伐袁世凱,各地紛紛響應。這就是著名的護國運動。

  244、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分化為皖、奉、直三個派係。

  245、皖係軍閥是北洋軍閥派係之一,主要首領是段祺瑞,掌握北係政府實權,控製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段是安徽合肥人,故稱為皖係。

  246、直係軍閥是北洋軍閥派係之一,主要首領是馮國璋,其後為曹錕、吳佩孚。主要勢力在直隸(今河北)、湖北、江蘇、江西等省,由英、美兩國扶植。馮是直隸(天津)人,故稱為直係。

  247、奉係軍閥是北洋軍閥派係之一,以張作霖為首,控製東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張作霖是奉天(今遼寧)人,故稱為奉係。

  248、李善蘭,近代數學家、翻譯家,寫了許多數學專著,較早闡述了微積分的初步理論,在當時數學界影響很大。他翻譯了《代數學》、《幾何原本》、《植物學》、《談天》等書,介紹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249、徐壽,近代化學家、翻譯家。他有多項發明創造,與華蘅芳合作,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以蒸汽為動力的木殼輪船,並大量翻譯西方化學、醫學、法學著作。

  250、徐壽在譯著《化學原鑒》中發明了對固體金屬元素的中文命名法,創造了鋅、鎂、錳等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

  251、詹天佑,中國近代傑出的鐵路工程師。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1905年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252、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持建成的由北京至張家口的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幹線。為確保行車安全,設計出人字形路軌,並出色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京張鐵路於1905年動工,1909年(比預計提前2年)完工通車。

  253、馮如,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和傑出的飛行家。在旅美華僑的幫助下,他於1909年在美國試製飛機成功。1910年製成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飛機,並在國際飛行比賽中獲第一名。他拒絕美國的高薪聘請,攜帶兩架自製飛機回國,投身於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任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隊長。

  254、嚴複,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曾留學英國海軍學校,後任北洋海軍總教官。主張變法維新。翻譯介紹了許多西方社會學、經濟學著作。

  255、嚴複1895年翻譯了《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點,在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

  256、容閎,廣東香山人,中國最早的留美學生。曆任留美學生監督,駐美副公使。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活動。著有《西學東漸記》。

  257、蔡元培,清朝進士,著名教育家,後積極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1月,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他的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258、麥克馬洪線:1913年,英國印度殖民政府的外交大臣麥克馬洪,背著中國政府非法炮製的一條中印東段邊界線,將中國西藏東南部9萬平方公裏的領土(約等於浙江省的麵積)劃歸英屬印度。中國政府一直拒絕承認。

  259、伍廷芳,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官,他出生於新加坡華僑家庭,先後擔任駐美國、秘魯、墨西哥、古巴等國公使,後任中國外交部長。

  260、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示威遊行,抗議帝國主義的侵略,要求嚴懲政府中的親日派賣國賊。6月3日以後,上海等地工人罷工,工商業者罷市。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成為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

  261、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以總理身份任大會主席,標誌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開始。

  26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從廣州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他們占據了東北、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北伐的最終目標是統一全中國。

  263、廖仲凱,廣東惠陽人,出身於美國華僑家庭。早年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為最早的會員之一。辛亥革命後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1922年後,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實現國共兩黨合作起了重要作用。

  264、香港海員罷工:1922年香港海員因要求增加工資遭到拒絕舉行罷工,遭到香港英國當局武力鎮壓,激起香港10餘萬工人的反抗,實行總同盟罷工,最終取得了勝利。

  265、省港大罷工:廣州、香港工人舉行的反帝大罷工,罷工的規模大,時間長。從1925年6月開始,堅持到1926年10月,曆時16個月。香港25萬工人參加罷工,其中10萬餘人離港回到廣州。

  266、1925年6月13日,省港罷工工人及農民、學生、黃埔軍校學生等10多萬人在廣州舉行反帝遊行示威。當經過沙麵租界對岸的沙基時,遭英、法兩國的槍擊和軍艦的炮轟,死50餘人,傷數百人。慘案震驚中外,稱為沙基慘案。

  267、張謇是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清朝狀元。甲午中日戰爭後致力於實業與教育,建成大生紗廠以及鹽業、榨油、麵粉、冶鐵、輪船等企業,形成大生資本集團,並創辦了10多所學校。

  268、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269、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起義,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市因此獲得英雄城的美稱。

  270、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長。它是當時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1928年,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青銅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成為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1934年,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建立天文台,開始了近代中國自己的天文觀測工作。

  271、陶行知是一位人民教育家,他積極推行鄉村教育,以改造廣大農村,進而改造中國社會。1927年,他在南京郊區創辦曉莊師範,這是一所培養鄉村教師的別開生麵的新型學校。

  272、1928年,張作霖由於拒絕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一些條件,被日本軍隊炸死在沈陽附近。他的兒子張學良繼任總司令。年底,張學良發表通電,宣布服從國民黨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完成統一。

  273、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關東軍炸毀中國東北沈陽北郊的一段鐵路,反稱是中國軍隊破壞,並以此為借口,占領了沈陽城,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變”。此後不久,東北三省10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全部淪於日軍之手,東北3000萬同胞受盡欺淩,流離失所。

  274、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軍隊突然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著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的指揮下,奮起抗戰,這就是“一·二八”事變。愛國將士多次打退日軍進攻,迫使日軍三次更換主帥。這次戰事得到中國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而有力的支援。

  275、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東北三省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東北人民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

  276、1933年,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等人,組織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他們痛擊日軍,把日軍趕出察哈爾省。後來,同盟軍彈盡糧絕,宣告失敗。

  277、1935年10月,為了北上抗日,實行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裏的長征,曆時一年有餘,環繞大半個中國,勝利到達甘肅。

  278、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六七千大中學生不顧當局的禁令,衝上街頭同使用水龍、警棍日軍攻占沈陽的軍警搏鬥,向當局請願,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稱為一·二九運動。

  279、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守衛盧溝橋的戰士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中國各個政治派別以民族利益為重,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使中國走上停止內戰進行全民族共同抗戰的道路。

  280、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的蘆溝橋發起進攻,全麵發動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曆史上稱為“蘆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81、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南京,稱為“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抗擊,同日軍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三個月的激戰,史稱“鬆滬抗戰”。

  282、1937年12月,日本軍隊在攻陷南京後的6周時間內,屠殺中國軍民達30餘萬,連老弱病殘甚至嬰兒也不放過,2萬多名婦女遭受淩辱,南京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築在烈火中化為灰燼。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28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中國實施細菌戰,時間長達12年,地區遍布中國20多個省,造成至少27萬人死亡。這是世界上造成傷亡人數最多,損害程度最大的細菌戰。

  284、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陪都。

  285、1938年春,愛國將領李宗仁指揮軍隊和日軍在山東台兒莊展開激戰,消滅日軍1萬多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日本企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286、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進步人士的有力支持,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印度醫生柯棣華等,前來中國參戰,為了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埃德加·斯諾等,及時向世界報導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事跡。

  287、1940年,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先後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公裏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的反攻,史稱“百團大戰”。它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本軍隊中規模最大的戰役。

  288、1940年,日軍以重兵進攻湖北棗陽和宜昌地區,以威脅重慶。在這次戰役中,宜昌等地失守。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為國捐軀,英勇犧牲。

  289、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美國、英國、中國等26個國家簽訂反對德、意、日侵略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組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統一戰線。

  290、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為了把中國變成太平洋戰爭的後方基地,對抗日根據地展開反複的“大掃蕩”,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和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徹底消滅抗日根據地。

  291、1942年初,日軍進攻緬甸。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派出遠征軍到緬甸同日軍作戰,4月,遠征軍克複仁安羌,救出被困的7000多名英軍以及被俘英軍、美國傳教士和記者等500多人。

  292、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是全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也是人民抗日力量的指導中心。許多工農群眾、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從四麵八方來到延安,又從延安把革命火種帶到全國各地。

  293、楊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40年他率領士兵在中國東北同“圍剿”的日軍展開遊擊戰。最後,楊靖宇單身一人和數百名敵人周旋了幾個晝夜,壯烈犧牲。日軍解剖了他的屍體,發現他的胃裏竟連一粒糧食也沒有,隻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294、在抗日戰爭過程中,廣大海外僑胞節衣縮食,踴躍捐獻,出人出力,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作出積極的貢獻。1938年10月“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簡稱為“南僑總會”,選舉陳嘉庚為主席,莊西言、李清泉為副主席。這是東南亞華僑救亡鬥爭的最高領導機關。

  295、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年的抗日戰爭結束。9月9日,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軍遞交的投降書。

  296、1945年10月25日,日本駐台灣總督將投降書交給中國政府代表,這樣,被日本統治達50年之久的台灣,終於回到中國。

  297、1947~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3年解放戰爭。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298、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1日被定為國慶節,毛澤東當選為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