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約十五公裏豐台區永定河上。該橋始建於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自該橋建成之日起,便成為華北西南部以至中原地區進出北京的咽喉要道。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進入近代之後,在盧溝橋附近又修建了鐵路橋,於是這裏又成為京漢鐵路和北寧鐵路的交匯點,其地位愈加重要。在盧溝橋東端約二百米處,聳立著一座古老的城池——宛平城,是當時宛平縣政府的所在地,守衛盧溝橋的中國軍隊也駐紮在城中。該部隊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零旅。

  一一零旅旅長何基灃1933年曾率全旅官兵在長城喜峰口英勇抗擊日軍進犯,是著名的長城抗戰英雄。該部官兵在進駐盧溝橋地區後,深受當時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抗日激情高昂。何基灃旅駐紮盧溝橋地區後,經常遭遇日本軍隊的騷擾挑釁,他始終據理力爭、針鋒相對、寸土不讓。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策劃華北五省自治,企圖將華北從中國分裂出去。陰謀未能得逞,便大舉增兵華北北部,企圖以武力攻占北平、天津,進而侵占整個華北。自1937年4月起,駐豐台地區的日軍開始在盧溝橋附近頻繁地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以期挑起事端,為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借口。

  麵對日軍的瘋狂挑釁,二十九軍增派軍力加強了盧溝橋一線的防務,將一一零旅中戰鬥力較強的二一九團主力部署在宛平城及相鄰的長辛店一帶。同時在日軍頻繁演習的地區增設崗哨,加強警戒,以防日軍發動突然襲擊。

  駐防宛平城並負責守衛盧溝橋的是二一九團三營。營長金振中當年曾參加過長城抗戰,作戰英勇,屢立戰功。他接防盧溝橋後,對士兵們說:“若日軍硬攻時,必抱定與城橋共存亡之決心,以維護本軍榮譽以報答全國同胞。”金振中派精銳部隊重點把守盧溝橋重要位置和宛平城主要地段,並不斷激勵全營官兵鬥誌。官兵們士氣高昂,每當飯前和入睡前都齊聲高呼:“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官兵們同仇敵愾,日夜保持著高度警惕。

  同年7月7日下午,駐紮豐台的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由中隊長清水帶領,在宛平城西北約一公裏處的龍王廟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夜幕降臨後,日軍並未像往常那樣撤退,卻在演習地點修築工事,並出動六百餘名士兵向龍王廟以東移動。這一異常情況引起了駐守龍王廟中國軍隊的密切關注,宛平城牆上的中國哨兵也在蒼茫的夜色中高度警惕(tì)著。

  當晚10時40分左右,突然從日軍演習方向傳來一陣尖利的槍聲。這槍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驚起宛平城內和附近村莊一片犬吠(fèi)。片刻過後,數名日軍來至宛平城下,聲稱一名士兵在演習中走失,要求進城搜查。入夜之後,宛平城門即已關閉,日本軍隊在城外演習,丟失的士兵不可能在城內。守城的中國軍隊據理予以堅決拒絕。日軍當即包圍宛平城,並鳴槍示威。

  不久,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開始向北平當局施加壓力,聲稱“今晚有一中隊日軍在盧溝橋演習時,仿佛聽到宛平城內軍隊發出的槍聲,造成演習部隊一時混亂,致使一名士兵丟失,今晚日軍要入城搜查。”並威脅說:“如不允許,將以武力進城。”北平當局據理堅決拒絕,但為避免事態擴大,同意由中日雙方派人調查此事,並指派宛平縣長王冷齋負責與日方交涉。

  次日淩晨4時,中日雙方代表進入宛平城,日方代表卻又突然提出將駐守宛平城東門的中國軍隊撤走,由日軍占據東門後再行調查等無理要求,遭到王冷齋拒絕。雙方正交涉間,城外驟然響起密集的槍聲,日軍出動大批兵力悍(hàn)然向中國守軍發起了進攻。在日軍侵略軍的瘋狂進攻麵前,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反擊日軍進攻,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由此爆發。

  日本侵略軍兵分兩路,一路直撲龍王廟,另一路從東麵進攻宛平城,日軍企圖迅速攻占兩地,進而占領盧溝橋和鐵路橋。進攻龍王廟的日軍排成四路縱隊,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槍,殺氣騰騰地直撲龍王廟。龍王廟的中國守軍約兩個排,一排排長申仲明挺身而出,迎著日軍的槍口走上前去,以理阻止前進。日軍突然開槍,申排長當即重傷倒地。中國士兵們早已對日軍恨之入骨,日軍的突然襲擊激起了士兵們的極大義憤,在另一位排長的指揮下,士兵們拿起武器,向敵人射出一排排仇恨的子彈。不久,敵人衝上了陣地,士兵們揮起大刀,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拚殺。陣地上刀槍相撞,殺聲連天,血肉橫飛。士兵們雖拚死戰鬥,但由於寡不敵眾,大部分壯烈犧牲。龍王廟遂落入日軍手中。

  另一路日軍,先以大炮猛烈轟擊宛平城,隨後在炮火掩護下,向宛平城發起衝擊。城上中國守軍以城垣為依托,待日軍進入有效射程後,再以猛烈的火力在短距離內消滅敵人,一次次擊退了日軍的進攻。傍晚時分,日軍再次向宛平城發起進攻。在猛烈炮火轟擊後,日軍以九輛坦克為先導,掩護步兵向中國守軍猛攻。此時,宛平城內早已被炸成一片廢墟,城內守軍僅有一個連的兵力,但士兵們人人鬥誌旺盛,個個抱定誓與城共存亡的決心,依靠手中的手榴彈、步槍等簡陋武器,激戰三個多小時,終於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入夜之後,二一九團團長吉星文為奪回白天被敵人占領的陣地,組織了大刀突擊隊,用繩梯悄悄墜出城牆,以莊稼地做掩護,沿永定河岸無聲無息地逼近日軍占領的鐵路橋。午夜12時,大刀隊突然衝向敵人陣地,士兵們齊聲呐喊,舉刀砍殺,鐵路橋上霎時殺聲震天,刀光飛舞。日軍遭此突襲,頓時張皇失措,東逃西竄。大刀隊則越戰越勇,一個年僅十九歲的年輕士兵,揮舞大刀,連續砍殺十三名侵略軍,還生擒一個人,自己也壯烈犧牲。戰鬥一直持續到次日淩晨,侵占鐵路橋的日軍幾乎被全殲於橋上,鐵路橋陣地再次回到中國軍隊手中。

  激烈的戰鬥時斷時續,一直持續到7月10日。7月11日,中日雙方在北平達成3項停戰撤軍協議。中國軍隊開始遵協議撤退。

  日軍方麵一邊以和談為緩兵之計,一邊將關東軍兩個旅團、駐朝鮮的一個師團、國內的三個師團派往華北,又將十八個中隊戰鬥機編為臨時航空兵團,從國內派往山海關、錦州、大連。到7月中旬,平日在平津一帶的兵力已達十萬人,並完成了對平津的戰鬥部署。7月25日,日軍連續在北平西郊發動攻擊。26日,日軍強占廊坊,切斷了北平與天津的聯係,並企圖派兵進入北平城,與中國守軍發生戰鬥。當日日軍向二十九軍發出最後通牒,限二十九軍三十七師於28日正午前退出北平附近地區。未等中國方麵答複,日軍便於28日早晨對北平發動了總攻。二十九軍奮起反擊,在南苑等地與日軍激戰,副軍長佟麟閣和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激戰中殉國,成為抗戰以來最先殉國的高級將領。

  為配合二十九軍保衛北平,盧溝橋守軍在何基灃、吉星文等將領率領下,主動向駐所在豐台車站的日軍出擊。他們設計將日軍引出車站陣地,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加以包圍殲滅,並奪回豐台車站。然而局部的勝利已無法扭轉整個戰局的失敗。29日,北平淪陷。北平失守後,堅守盧溝橋已毫無意義。30日深夜,盧溝橋的保衛者眼含熱淚,離開了浴血奮戰二十多天的盧溝橋,懷著滿腔悲憤,與二十九軍餘部一同撤出了北平地區。30日,天津也落入了日軍的鐵蹄之下。

  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布通電,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用武力侵占平津和華北的陰謀,指出中華民族已到危急關頭,疾呼全國同胞實行全民族抗戰,號召全國人民武裝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國民黨愛國將領及地方人士也紛紛發表通電,主張堅決抗戰。許多民眾團體及文化界人士也積極支援前方抗戰部隊。7月17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表明了南京政府的抗戰立場。中國曆史從此進入了八年抗戰的艱苦歲月。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