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幟,就是換旗,是指廢除北洋政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國旗(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代表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改掛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國旗一升一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步履(lǚ)維艱,因為五色旗的降落,意味著北洋軍閥統治時代的壽終正寢。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東北三省歸順南京政府,標誌著中國結束了軍閥連年征戰的混亂局麵,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張學良是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在求學期間,他受到辛亥(hài)革命、五四運動以及歐美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影響,在個人愛好、理想和抱負方麵,與其父張作霖多有不同。當他看到國內軍閥紛爭,帝國主義坐收漁利時,立誓“本個人之良心,盡個人之能力,努力以救中國”。在其父張作霖在世時,就曾多次向其進諫(jiàn),希望能夠停止內戰。但是,出身綠林的張作霖一心要成為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對兒子的話自然是充耳不聞,甚至還破口大罵。為此,張學良甚為苦惱。
1928年6月,隨著皇姑屯一聲爆炸聲響,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集國恨家仇於一身,易幟決心更堅。
張學良東北易幟的主張,得到了東北人民的熱烈擁護。但是,激烈反對者大有人在。在東北軍內部,元老重臣幾乎全部反對東北易幟。他們主張東北自立天下,不能聽命於南京政府,紛紛苦口婆心地勸誡張學良:“換了旗就等於失去了自主,得聽別人指揮;不換旗,擁兵關外,舉足輕重,戰守自主!”麵對這些曾是張作霖左膀右臂及拜把兄弟的前輩,張學良感到壓力重重。
而在外部,日本政府更是明目張膽地阻止東北易幟。因為他們害怕易幟之後,英、美會將觸角伸到東北來,與其共享東北的權益,而日本一直都是將東北視為自己的殖民地,它是絕對不允許別國插手東北的。所以,日本首相向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發出訓令:“堅決阻止東三省政府同南方合作”。
接到訓令的第二天,林久治郎就親自拜會了張學良。雙方一番寒暄之後,林久治郎直接切入主題,“東三省應保境安民,不宜實行三民主義。”張學良聽罷,沉默不語。林久治郎拿出田中首相的信遞給張學良。信中說:南京政府帶有共產黨的色彩,而且地位還遠未穩固,東北實在沒有與之聯係的必要;如果南京政府以武力壓迫東北,日本願不惜犧牲,盡力相助;如果東北財政發生困難,日本銀行也願予以充分接濟等等。張學良深知,如果直截了當地拒絕日本的“好意”,會招致日本動用武力解決問題。那樣,東三省的老百姓就要遭殃(yānɡ)了。為了避免與日本發生正麵武裝衝突,張學良隻好通電蔣介石——“弟現在實處兩難,不易幟無以對我兄,無以對全國,易幟則禍亂立生,無以對三省父老。”易幟之事隻好暫緩。
日本對此還不肯善罷甘休,借張作霖葬禮之機,派特使林權助會晤(wù)張學良,對其軟硬兼施。“東北不能懸掛青天白日旗。”林權助端起茶杯陰森森地說。“這是大勢所趨!”張學良毫不示弱地回答道。“哼!”林權助惱羞成怒,“如果東北當局不聽從日本的勸告,要與南京政府達成妥協,為了維護我國的既得利益,我們將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動。”張學良聽後微微一笑,義正詞嚴地說:“貴方好比是我們的良友,而南京政府則好比是我們的主人。就理論而言,似先當聽主人之言,然後才能容納良友之見。”張學良一席不軟不硬的話使林權助麵紅耳赤,他蠻不講理地高聲叫嚷:“我們就是不準你掛旗。”雙方不歡而散。
在張學良回訪林權助時,雙方再次就東北易幟問題發生了尖銳的衝突。林權助威脅張學良說,東北如更換旗幟就等於與日本斷交,日本絕不會漠然置之,甘願冒幹涉中國內政的嫌疑,也在所不惜!進而警告說,如果張學良一意孤行,日本將不惜訴諸武力。張學良對日本的強硬態度極為憤慨,他再三強調,我是一個中國人,當然以中國人的立場為出發點,必須以東北三省人民的利益和誌願為依歸,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能違背東三省的民意!第二天,日本就在沈陽火車站集合軍隊,進行示威,製造緊張局勢。為了避免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張學良再次電告蔣介石:“對於日方如此態度,人皆氣憤,但是對付之策有三種:一是強硬,二是軟化,三是圓滑。強硬就必須要動武,不但東三省力有不足,即全國協力亦無把握。軟化就會將東北變成日本的保護國,這也是不行的。目前,隻能暫時以圓滑之法以延宕(dànɡ)之,爭取國際支持。”並通知林權助:“東三省易幟,延期三個月。”
就這樣,在內外壓力下,特別是在日本政府的粗暴幹涉下,東北易幟之事不得不一拖再拖。但是,易幟步伐並沒有因此停止。此間,美國政府唯恐日本獨霸東北後,會有損於美國的利益。於是,美國駐華公使馬克謨,在征得南京政府的同意後,前往沈陽會見張學良,表示美方願為實現東北換旗付出努力。張學良機智而又巧妙地利用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利用美英等國牽製日本。美英等國為自身利益,緊緊抓住日本出兵山東的問題不放,一再向日本施加壓力。在日本國內,在野派也不斷加強反對田中內閣的活動。在各方麵的壓力下,處於內外交困之中的田中首相不得不宣布:“東北易幟之事,隻要維持日本在滿蒙的既得利益,日本就不再持反對意見。”
東北易幟的條件漸趨成熟。12月24日,張學良決定,於本月29日東三省同時改懸青天白日旗,並嚴正強調,事前必須嚴守秘密,不能走漏絲毫風聲,以免惹起他方注意。
1928年12月29日,在奉天省府禮堂內,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站在高高的台子上,張學良激動地說:“我們為什麽易幟,實則是效法先進國(日本)的做法。該國起初也是軍閥操權,妨礙中央統治,國家因此積弱。其後軍閥覺悟,奉還大政於中央,立致富強。我們今天也就是不想分散中央的權力,舉政權還給中央,以謀真正統一!”全場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12月31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作相等人為副司令。易幟工作基本結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
東北易幟,既是張學良息內爭、禦外侮、反帝愛國思想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他為拯救國家危亡而聯蔣抗日的一大壯舉。這一義舉,無論在結束新老軍閥混戰局麵,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還是在挫敗日本直接占領或獨立東北的陰謀,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方麵,都有一定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