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致使革命力量損失慘重。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總結了教訓。為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進攻,挽救革命,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前敵委員會書記。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從武漢經九江到達南昌,著手組建前敵委員會,作為此次起義的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由周恩來、李立三、惲(yùn)代英、彭湃組成,周恩來任書記。經過反複協商,決定“8月1日4時動作”。
為確保起義成功,周恩來動員了中國共產黨所能影響的一切武裝力量向南昌集結。第二十軍軍長賀龍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他決心一生追隨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7月25日率部開赴南昌。為準備起義,賀龍召集了一次團以上軍官會議。賀龍嚴肅地說:“大家都知道,國民黨已叛變了革命,國民黨已經死了。我們今天要重新樹立起革命的旗幟,反對國民黨,反對反動的政府,打倒蔣介石!大家都是多年的兄弟,我今天要起義了,願跟我走的,我們一塊革命;不願跟我走的,可以離開部隊!”話音剛落,軍官們就異口同聲地回答:“軍長怎麽辦,我們就怎麽辦!”“我們堅決跟你走!”“好!”賀龍的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大家願意跟我走,那我就宣布起義計劃……”散會後,各團團長馬上著手起義的準備工作,要求各級軍官人不離槍,馬不離鞍;所有部隊整裝待發,進入臨戰狀態;軍官輪流值夜,聽候命令。
參加此次起義的部隊,除賀龍的二十軍兩個師七個團外,還有葉挺的第二十四師,朱德率領的第三軍軍官教導團的一營學兵,共十五個團,約三萬餘人。此外,三十名女兵、兩名蘇聯同誌、幾位朝鮮同誌也參加了起義。
戰前的南昌城氣氛緊張。為刺探敵情,做到知己知彼,有的部隊派出了偵察員,化裝成敵人的夥夫。這些“夥夫”挑著水桶,一邊在敵營挑水一邊問:你們是第幾營的?團部在哪裏?從這個營挑到那個營,水挑完了,天也黑了,要摸的情況也摸清了。於是,這些“夥夫”坦然地混出敵營。相比之下,教導團偵察敵情的方式較為輕鬆。這些年輕的總隊長們,以熟悉地形、增長見識為名,請敵軍團長親自領著在敵營房內外著實考察了一番。此間,朱德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使命。根據前敵委員會的指示,7月31日午後,朱德利用自己與滇(diān)軍的“舊誼”,宴請敵軍四名團長。一桌魚翅席,吃得敵軍團長昏頭漲腦。在觥籌(ɡōnɡchóu)交錯、談笑風生間,朱德“杯酒釋兵權”,使得起義打響後,有幾個團的敵人群龍無首。
起義的準備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雖然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但狡猾的汪精衛還是嗅到了共產黨要對國民黨發動攻擊的氣息。於是,他惴(zhuì)惴不安地通電全國各黨部、省政府、軍部嚴加注意防範共產黨的一舉一動。南昌城內軍隊的頻繁調動,也使敵人加強了戒備。他們在一些重要地段構築了臨時工事,嚴格盤查進出人員。但是,這一切補救行動都為時已晚,整個南昌城實際上已在起義軍的控製之中。
由於起義軍副營長趙福生叛變投敵,將起義計劃報告給了敵軍。為避免被動,爭取主動,前敵委員會果斷決定,將原定的起義時間提前兩個小時。
1927年7月31日晚,“砰!砰!砰!”三聲清脆的槍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起義總指揮部發出了起義進攻的信號。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正式爆發了!頓時,古老的南昌城,槍炮轟鳴,火光衝天。
按照預定計劃,賀龍指揮的第二十軍的主要任務是進攻第五方麵軍總指揮部,消滅大營房駐敵,解決省政府的守衛部隊,並負責警戒南昌北麵水陸交通要道;葉挺指揮的第二十四師的主要任務是殲滅天主堂、貢院、新營房等處的敵人,攻占敵衛戍(shù)司令部,占領敵人設在佑民寺的修械所和彈藥庫;朱德率軍官教育團一個營負責監視其駐地附近的敵情,協同友軍作戰。
戰鬥首先在葉挺第二十四師等七十一團與敵第五十七團之間打響。8月1日淩晨零點30分,距離正式起義時間還有半個小時,敵軍企圖實施突圍,我軍立即以猛烈的火力予以還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敵人在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紛紛爬上城牆逃跑,遭到早已布置在城牆附近的工人糾察隊和公安局警士的英勇阻擊。敵人見突圍不成,轉而又向原駐地步步退卻。最後,敵人見大勢已去,被迫繳(jiǎo)械投降。
當駐天主堂的敵軍聽到槍聲後,也企圖衝出大門實行突圍,起義軍與之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由於該巷道狹窄筆直,雙方交戰,無法隱蔽,所以易守難攻。我起義軍在衝擊中有二十餘人傷亡,攻擊暫時受阻。營長再次挑選精幹官兵組織突擊隊,重新向敵人發起了進攻。在機槍的掩護下,突擊隊員匍匐(púfú)前進,向敵人發起強攻,終於迫使敵人向天主堂院內後撤。此時,我擔任迂回進攻天主堂的起義軍已翻牆進入院內。敵人遭到前後夾擊,倉皇逃到天主堂的鍾樓,負隅(yú)頑抗。起義軍一麵繼續勇猛衝擊,一麵敦促敵人繳械。最後敵軍舉起了白旗。
起義軍第七十二團向駐紮在貢院的敵軍也發起了進攻。敵人遭到起義部隊的突然襲擊,驚慌失措,沿著與貢院毗(pí)鄰的東湖邊向北敗退,又遭到起義軍在東湖對岸觀音亭的機槍火力的阻擊,很快便失去了戰鬥力。
打得最為激烈的是進攻朱培德第五路軍總指揮部的戰鬥。這支部隊是朱培德的“精銳之師”,加之由於叛徒趙福生告密,事先已有戒備,因而,戰鬥異常激烈。賀龍首先命令軍部特務營封鎖了總指揮部的大門,接著從正麵向敵人發起強攻。但是,敵人的火力十分凶猛,賀龍急令三、五團火速增援。據當時的一位排長回憶:大約晚上11點左右,團長命令一營各連,全副武裝,趕到軍部待命。出發時,全體官兵將袖子和褲腿卷起,不吹號,不驚動居民。在路上他聽到槍聲驟起,接著全城槍聲大作,他急忙問連長是怎麽一回事。連長說,最先響槍的地方大概是子固路,離軍部不遠。當他們跑步趕到軍部時,一團已經和敵人交上火了。在機槍的掩護下,他們從敵人背後越牆打進去。前後夾擊,幾經拚搏,全殲了朱培德的警衛團。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8月1日拂曉,戰鬥勝利結束。起義軍共殲敵三千餘人,繳獲步槍五千餘支。南昌市民將緊閉了一夜的城門敞開,用鞭炮、美酒、水果表達他們的喜悅心情。
起義勝利後,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選宋慶齡、鄧演達等七人組成主席團。以宋慶齡等人的名義發表了《中央委員宣言》,號召一切革命者“繼續為反帝國主義與實行解決土地問題奮鬥”,任命賀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
8月3日,起義軍按照中共中央的決定,開始撤離南昌城,向廣東進軍。
南昌起義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布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繼續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它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南昌起義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麵前樹立了一麵革命武裝鬥爭的旗幟,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