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jǐn)原本是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姐,後來由父母做主,嫁給了一個富豪子弟。結婚後,秋瑾跟著丈夫到了北京,交了許多思想進步的朋友,接觸到先進的科學文化。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秋瑾一家到南方避難。途中,秋瑾看到八國聯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情景,不由暗下決心,決定從事革命活動來解救全中國人民。
為了更好地從事革命活動,秋瑾毅然離開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到日本去留學。在日本,她和革命家徐錫麟(lín)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留學回國以後,秋瑾回到了家鄉,並與徐錫麟相約準備發動武裝起義。
徐錫麟起義失敗後,秋瑾在紹興也被捕了。紹興知府和山陰縣官審問她。他們拿著查抄出來的材料,問道:
“這些書稿是從哪裏來的?快說!”
秋瑾一點兒也不害怕,平靜地說道:
“這些全部都是我寫的,至於革命黨的事,你休想從我口中知道半個字。”
縣官一聽,惡狠狠地說:“難道你不怕砍頭嗎?”
秋瑾堅定地說:
“什麽?砍頭?革命黨人是不怕死的,要殺就殺吧。”
縣官一看問不出來,便指使手下的人嚴刑拷打秋瑾,秋瑾被打得遍體鱗傷,她咬緊牙關,還是不說一句話。這時,縣令叫人拿來紙筆,逼她寫招供詞。隻見秋瑾手握著筆,望著窗外的蕭蕭風雨,略微地想了一會兒,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
寫完後,她把筆一扔,不願再回答任何審問了。
7月15日,一群清軍將秋瑾帶到紹興古軒亭口,把她秘密地殺害了。為了紀念這位第一個為革命犧牲的婦女,人們在她犧牲的古軒亭口旁邊,建立一個六角亭,取名叫“風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