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即中國舊曆甲午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史稱中日甲午戰爭。
9月15日淩晨,日軍四路重兵向平壤(rǎnɡ)城內的清軍發起猛攻。清軍統帥葉誌超,昏庸無能,貪生怕死,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不但不組織軍隊憑險抵抗,固守待援,反而率軍逃跑,“一夕狂馳三百裏”。在平壤保衛戰中,雖出現了左寶貴等英勇抵抗的愛國將領,但終於無法挽回敗局,丟掉了平壤城,戰火很快就燒過了鴨綠(lù)江。軍情萬分危機,在國內主戰將領的呼籲下,李鴻章決定雇用英國的五艘商船,運送陸軍八個營增援在朝鮮的清軍。由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親率大小船隻十八艘護送。不料,這個重要的軍事機密,被李鴻章的外甥在日本特務重金賄賂下,給出賣了。
9月17日,日本艦隊又在黃海向北洋艦隊挑起一場海戰。這是整個甲午戰爭中最悲壯的一幕。當時雙方參戰的艦船,有日艦吉野、鬆島等十二艘,中艦有定遠、致遠等十艘。戰幕一拉開,北洋艦隊雖險情叢生,但廣大愛國將士莫不同仇敵愾,英勇奮戰。
旗艦“定遠”號是敵艦攻擊的主要目標,戰鬥一開始,便中彈數發,船上桅杆被打斷,船橋被震塌。正在指揮的北洋海軍提督身受重傷,但拒絕入倉,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鏖戰中見旗艦“定遠”號上的帥旗被打落,立即命令升起帥旗,毅然擔當起指揮艦隊的任務。他見敵艦“吉野”甚為猖狂,認為“苟沉此艦,定以奪其氣而成事”,便當機立斷,集中火力猛擊“吉野”號。炮手們發炮準確,一排排炮彈發著尖厲的呼嘯聲直朝著“吉野”飛去,打得“吉野”艦火光四起,掉頭逃跑。鄧世昌下令尾隨追擊。由於艦上配備的彈藥很少,不多時,炮彈便打完了。“吉野”發現這一情況,便又反撲過來。鄧世昌在廣大愛國士兵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的鼓舞下,毅然決定:開足馬力,撞沉“吉野”。視死如歸的官兵們的怒吼聲在黃海上空回蕩。“吉野”號上的日本官兵被中國水兵的英勇行為嚇呆了,驚恐萬分,紛紛跳水逃命。就在“致遠”號逼近“吉野”的時候,它不幸撞上了敵艦攻擊“定遠”號的魚雷,鍋爐爆炸了,艦上燃起了大火,船體緩緩下沉。但艦上的二百餘位中國官兵,無一人跳水離艦,他們在高呼殺敵的喊聲中,隨自己的軍艦,隨著艦旗沉沒在黃海的怒濤中。
當“致遠”、“經遠”被敵人炮火分隔開後,“經遠”號也在激戰中受了傷。管帶林永生指揮受傷的“經遠”艦獨立作戰,力圖把敵艦吸引過來,讓“致遠”狠揍“吉野”。在混戰中,一敵艦受重傷企圖逃跑,“經遠”立即開足馬力追擊,準備給以致命打擊,不幸也中了魚雷。林永生大呼:“為國殺敵,死而後已!”全艦官兵同仇敵愾,在艦身逐漸下沉的情況下,繼續向敵艦猛烈射擊。最後,全艦二百七十人除十六人獲救外,全部為國殉難,表現出崇高的愛國氣節。
“致遠”、“經遠”將士的英雄壯舉,激勵了艦隊眾多官兵的鬥誌。戰鬥持續了五個小時,在北洋艦隊的嚴厲打擊下,敵艦大傷元氣:旗艦“鬆島”受創極重,官兵死亡一百餘人,完全癱瘓;“比睿(ruì)”後艦起火,逃出重圍;“西京丸”中彈累累,運轉失靈;“吉野”也喪失了戰鬥力。此時,敵人感到再打下去已力不從心,於是先行退出戰場。北洋艦隊也返回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