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英國軍艦駛進長江口的時候,吳淞口的兩江總督(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的最高官員)官邸(dǐ)裏,正發生激烈的爭吵。
七十多歲的江南提督陳化成激動地說:“總督大人,如果我們不做好準備,洋人打過來怎麽辦?”
“洋人來了,我們也不能打。”總督牛鑒怪聲怪氣地說,“關天培和洋人打得多激烈,虎門還不是失守了。”
陳化成見牛鑒是個貪生怕死的賣國賊,知道再勸他也沒什麽用了,便氣憤憤地離開總督官邸。臨出大門時,他對牛鑒說:“既然總督大人不敢應戰,我陳化成隻好以死保衛吳淞口了!”
自從離開廣州,英國軍隊一路上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盡管各地軍民英勇抵抗,可是由於官府腐敗,廈門、鎮海和寧波都相繼失陷。現在英艦已經開到了吳淞口的長江水麵上。吳淞口炮台有東西兩座,兩炮台由陳化成親自駐守。
陳化成剛回到炮台,就聽江麵上傳來了隆隆的炮聲。他向遠處一望,隻見無數隻英國軍艦正朝炮台撲來。“馬上準備,打跑洋鬼子。”陳化成一邊下命令,一邊和炮手們調準大炮,瞄向遠方江麵上的英艦。
英國軍艦越來越近,就連桅杆上的米字旗(英國國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陳化成大吼一聲:“放炮!”“轟轟——”隨著一陣炮彈的轟鳴,前麵的幾艘軍艦立刻冒了煙兒,船上高掛的米字旗也被打成碎片兒,在硝煙中飛散。
“轟轟——”又是一陣密集的炮彈打向江麵。前麵那幾艘軍艦還沒來得及逃跑,就沉進了江裏。
這時候東炮台的清兵深受鼓舞,也朝洋鬼子猛烈地開起火來。炮彈雨點般地打向敵艦,敵艦首領璞(pú)鼎查不得不下令英國艦隊迅速後撤。牛鑒正要準備溜走,聽說陳化成打退了洋人的進攻,也頓時來了精神。不過,他想的並不是怎麽樣徹底地打垮洋鬼子,而是要趕快趁機搶點功勞。他鑽進八抬大轎,領著人急急忙忙地朝炮台奔來。
牛鑒來到江邊時,英國艦隊發起了第二次進攻。璞鼎查一見江岸上出現了大隊人馬,便下令朝岸上開炮。隨著炮彈爆炸的巨響,隊伍裏立刻亂了起來。有一顆炮彈竟把牛鑒的轎子掀去了一半兒。這家夥正洋洋得意地想著美事兒,卻不料一下子被掀倒在地上。他還以為是洋鬼子已經衝上岸了,便不顧渾身骨頭摔得生疼,連滾帶爬地鑽進了亂糟糟的人群。士兵們一見當官的都這副怕死的模樣,也紛紛四處奔逃。別看牛鑒打仗沒本事,逃跑倒挺內行。他甩掉朝服和頂戴花翎,將被炸死的一個清兵的衣服扒下來就披在了身上。
鎮守東炮台的清兵看見總督大人隻顧自己逃命,便也沒了抵抗洋人的勁頭兒,一個個爭先恐後地逃下了炮台。西炮台的一些清兵一見這情景轉身想溜。陳化成憤怒地揮刀砍死了其中一個,然後大聲吼道:“誰敢逃跑,這就是下場!”
清兵們不敢亂動了,可是這時候炮彈又出了問題。許多炮彈根本打不響。英國軍艦便趁機瘋狂地向炮台撲來。同時,一部分洋鬼子從沒人看守的東炮台上了岸,從背後向陳化成包圍過來。
陳化成見前後都是敵人,便鼓勵士兵們說:“弟兄們,皇上把炮台交給了我們。如果我們活著,炮台卻丟了,我們還有什麽臉麵去見皇上和鄉親父老們呢!今天,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在炮台上。”說著,他拉開一名犧牲了的炮手,瞄準了一艘撲來的英艦,拉燃了大炮。沒想到這顆炮彈沒有打出去,卻在炮膛裏爆炸了。大炮一下子炸裂,陳化成的臉和前胸都被炸傷,就連眉毛和胡子都被血染紅了。
這時候,後麵撲來的洋鬼子已經衝上了炮台。他們哇哇怪叫著朝陳化成殺來。陳化成不顧自身的傷痛,揮舞著大刀與敵人拚殺起來。他一連劈死了三個洋鬼子,在他正在撲向第四個時,一顆炮彈突然在他麵前爆炸了。這位七十多歲的老英雄倒在了血泊裏。
“為陳大人報仇——”清兵們見陳化成死得如此壯烈,群情激憤、義憤填膺(yīnɡ)。最後,將士們全部英勇犧牲。鮮紅的血水染紅了炮台,也染紅了炮台周圍的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