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傳說堯舜禹時期,首領繼承人的選擇采用舉薦方式,讓賢能之人來接班,史稱“禪讓”,所以有堯舉舜、舜舉禹的故事。禹繼位後,先舉薦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早卒。禹又舉薦益為繼承人。
禹死後,啟繼位成為夏後的說法不一。一說,禹死後,各個部落並不擁護益,而擁戴啟,益於是重演禪讓故事,把權力讓給禹之子啟,自己隱退起來。於是啟便繼位而正式建立夏朝,開始了“家天下”的局麵。據《孟子·萬章上》記載:“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啟由此得天下。此與《史記·夏本紀》所載略同。
一說,禹死後,啟攻益而取得天下,建立夏朝。由此開始確立了以父死子繼的世襲製為核心的家天下王朝體製。據《竹書紀年》載:“益幹啟位,啟殺之。”《戰國策·燕策一》亦雲:“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此與《史記·燕召公世家》所載略同,屈原《天問》中亦有所反映。兩說之中,啟以武力誅殺益而奪取天下的說法較為可信。
禪讓製反映了氏族社會中采用舉薦賢能之人作首領的傳統。這一傳統的破壞,代之以父死子繼的王位世襲製是一種全新的製度。因此,有些學者把夏代的建國算在啟的頭上,稱為夏啟建國。也有學者則因啟是禹之子,認為傳子世襲製的出現是從禹開始的,把夏王朝的建立和十四世十七王的世係都從禹開始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