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建朝
大禹,名文命。據傳為黃帝之後。黃帝之妻西陵氏嫘祖(現代考古證明係山西省夏縣人)生子昌意。昌意居若水一帶,娶蜀山氏昌濮,生子韓流;韓流娶淖子氏女樞,生子顓頊,號高陽氏;顓頊有的後代有個叫駱明的,他的兒子被稱為鯀,居崇山一帶,是有崇氏的首領。鯀娶有莘氏女誌,生下大禹。
當時,中原地區建立了一個諸夏聯盟,由陶唐氏、有虞氏、少昊氏、有濟氏、有崇氏、有莘氏、共工氏、防風氏、有扈氏、有邰氏、有仍氏、有鬲氏等部族組成,盟主從各部落的首領中產生,稱為“禪讓製”。諸夏盟主,陶唐氏首領堯,對鯀頗為不滿,因為他為維護自身利益大修城堡,而且治水不利,於是將他流放到羽山,由大禹繼任。
堯年老時,將盟主之位傳給有虞氏首領舜,舜充分利用各部族特點,對其首領合理任用,其中大禹仍負責水利。
大禹治水,不辭勞苦,四處奔波,順勢疏導,創立了不朽的功業,為人敬仰。他娶了塗山氏女嬌,生下了啟,不久又投入治水的大業中去。舜對他十分滿意,便將盟主之位禪讓給他。
夏禹治水有功,被禪位為天子,成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帝位後,都於陽翟(音「敵」,今河南禹縣),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夏縣)或平陽。他一再會合諸侯,並將中國分為九州島島(曆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島島、爾雅九州島島、周禮九州島島等分別。一般乃指周禮九州島島,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定貢賦的製度。
九黎,三苗的侵擾,是遠古時代的嚴重遍患。「少昊」、「顓頊」的時候,黎、苗繼作亂,堯、舜曾征討,至大禹時代才將之平服。從此,長江中遊平定,黎、苗不再北侵。這是遠古對抗南方部族的一長期的艱苦戰爭。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大禹死後,他的兒子破壞禪讓的傳統,自立為王,恢複了黃帝王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製度。從此,王位的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製度,開始了古人所說的「家天下」。這是一種政治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