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1960年發現於河南安陽。遺址為一洞穴堆積,發現哺乳動物化石(如最後斑鬣狗、洞熊等)、鴕鳥化石及石器、裝飾品等。石片以錘擊法和砸擊法製成,有尖狀器及刮削器。礫石工具有砍砸器。在小南海遺址中有部分長石片及小長石片,顯示了某些細石器文化的特征,它可能與峙峪、虎頭梁等文化有較密切的關係。其地質時代相當於晚更新世末期,距今約13000年。
小南海古人類洞穴遺址,位於安陽市西南25公裏的北樓頂山之腰,座西朝東距小南海近一華裏,乃一溶岩洞穴。這是中州地區唯一的舊石器時代遺址,1963年被頌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0年3月,安陽人民修小南海水庫,開山取石時發現此天然石洞,洞口朝東,背依大山,前為開闊地,東南距洹河近一裏。洞向西南延伸,深約50米,寬約2——3米,高約2.5——3米。1960年4——5月,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舊石器考古專家安誌敏主持了第一次試掘。1978年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掘。兩次試掘都在洞口附近,內部大規模發掘任務待以後進行。據洞口兩次試掘得知,文化層厚6米左右,可分5層。出土有石器7078件,多種動物化石及用火灰燼。石器一般器形較小,絕大部分為人工打製的石片。石料以燧石為主,石英次之,也有少數火石、石髓及石灰岩等,種類計有石核、石片、敲砸器、尖狀器和多種刮削器,也有少數裝飾品。動物化石有野驢、披毛犀、水牛、野豬、斑鹿、羚羊、狗、猩猩、鴕鳥蛋、刺蝟狼等動物種屬。
據放射性碳十四科學測定,洞穴的文化遺存,上層堆積距今約13000年,下層距今約2——2.5萬年。其時代和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相當;從石器看,兩者還有遙承淵源。小南海原始洞穴遺址是河南境內發現的第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建國後在華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遺址,被郭沫若定名為“小南海文化”。它填補了考古研究上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的缺環。為人類的發展曆史以及其它各方麵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寶貴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