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頂石碑名字之謎
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畔,矗立著一座細長的尖頂石碑,高21米,從底至頂最寬處不過兩米多一點,碑身四周刻有精美圖案,石碑重達200噸,卻是用一整塊花崗岩製成的。這就是著名的克婁巴特拉石碑。
眾所周知,克婁巴特拉是古埃及的一位著名女王,她以容貌美豔和詭計多端而流傳千古。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曾說過:“如果克婁巴特拉的鼻子短一點,今天全世界的麵貌都會有所不同。”可見這位埃及女王的巨大影響。
叱吒風雲的古羅馬凱撒大帝和安東尼將軍,都為她的魅力所傾倒。給這樣一位人物立石碑,自然要與眾不同了。但有趣的是,這座與眾不同的石碑雖然冠以克婁巴特拉的大名,但據專家考證,卻與這位埃及女王無關。那麽,這座石碑究竟是為誰而建的?為什麽要以克婁巴特拉的名字命名呢?
方尖碑身世之謎
據考證,這座石碑確實出自埃及,1819年由埃及總督送給英國,而且這塊碑的曆史也相當久遠。有專家考證,這是公元前1460年為一位埃及法老建造的。法老為什麽要建這樣一種碑,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觀點。
有的史學家認為,這種樣式的方尖碑是古埃及人的一種宗教祭掃物,一般成對排列在神廟前,奉獻給埃及人所崇拜的神,而法老們則將其作為登基紀念碑。
可以想見,在3000多年前,人們要把這幾十噸重的花崗岩石刻成石碑並豎立起來,是一項多麽繁重的工程。當時生產力落後的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的這些巨大石碑呢?建造這些石碑的目的是什麽呢?
是什麽時候,由誰把這塊石碑命名為克婁巴特拉?這些問題至今沒有查實。或許是由於這塊石碑來自埃及,而這位古埃及女王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原因吧!
閱讀點擊
掠奪埃及方尖碑的曆史可能從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征服埃及後開始。當時作為勝利者的羅馬人用船隻運走了大量方尖碑,安放在自己國土上,其中光羅馬城就安放了12座,這些方尖碑一直保存至16世紀。今天在意大利拉特蘭的聖佐凡尼廣場上仍然聳立著一座32米高、230噸重的方尖碑,這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埃及方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