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六節 太陽門之謎的考證

  蒂瓦納科文化遺址

  蒂瓦納科文化遺址是一個散落在長1000米,寬400米的台地上的大遺跡群,地處太平洋沿海通往內地的重要通道上。

  遺址被一條大道辟為兩半,大道一邊是占地210平方米,高15米的階層式的阿加巴那金字塔,另一邊是由長118米,寬112米的台麵組成的卡拉薩薩亞建築。

  這些建築在一塊塊100噸重的砂岩上,壘上一塊塊60噸重的石塊砌成了牆。巨大的石塊表麵都琢磨得十分平滑,拚合處的角度也十分精確,有銅榫連在一起,全部石工做得十分精巧。

  一些重約10噸的石塊上發現了一些2.5米深的孔,這些孔的用途至今還沒法解釋。一些從同一塊石頭上開下來的好些塊5米長的磨薄了的石板,也無助於解開蒂華納科城隱藏的奧秘。

  太陽門用途之謎

  太陽門作為蒂瓦納科文化的代表,由重達百噸以上的整塊巨型石雕鐫而成,造型莊重,比例勻稱。它高3.048米,寬3.9629米,中央鑿一門洞。

  門楣中央刻有一個人形淺浮雕,雙手各持著護仗,在其兩旁平列著3排48個較小的的圖像,其中上下兩排是麵對神像的帶有翅膀的勇士,中間一排是人格化的飛禽,浮雕展現了一個深奧而複雜的神話世界。此外,還有眾多至今仍難了解其涵義的符號。

  這塊巨石在發現時已殘碎,1908年經過整修,恢複舊觀。據說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總是準確無誤地射入門中央。

  麵對著“太陽門”,驚歎之餘,人們必然要產生種種疑問。古代的印加人為何要不惜巨大的勞動力來建造這巨大的石門?或者說,太陽門究竟是作什麽用的呢?

  從太陽門秋分時節射入第一道太陽光這點來看,有人認為,太陽門上刻的是曆法知識。如果是這樣,那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曆法。然而這些圖案與符號是如何表達曆法的?古印加人又是如何測算出秋分時節太陽與太陽門位置關係的?

  太陽門巨石搬運之謎

  為了弄清蒂亞瓦納科文化的來曆,美國考古學家溫德爾·貝特用層積發掘法證明該文化最早年代為300年至700年,太陽門等建築在1000年前正式建成。

  建造太陽門的安山岩產於的的喀喀湖上一個名叫珂帕卡班納的半島,它是怎樣搬運到蒂瓦納科來的?玻利維亞的科學家們做過實驗,用木筏在水上隻能運輸較小的石塊。如從陸上運輸,6名士兵才能拖動一塊半噸重的石頭。而太陽門的重量在100噸以上,該用多少人來拖動?

  而且,要把這麽龐大沉重的石門立起來,必須要用大型的起重機。而當時的印加人連車輛都沒有發明,他們是怎樣把這巨大的石門立起來的?太陽門吸引了眾多學者的目光。盡管許多人做了深入研究。但這一切仍無法解釋。

  閱讀點擊

  人們對蒂亞瓦納科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最具有吸引力的是把它解釋為古代進修的伊甸園,另外還有一個奇特說法是,這地方是12000年前古代宇航員在地球上的棲息地。這個民族不論對南美洲或是對美洲中部,甚至遠至複活節島,都具有極其廣深遠的影響。太陽門被視作蒂瓦納科文化的最傑出的象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