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百四十一節 大津巴布韋千古懸念

  大津巴布韋文化的發現

  大津巴布韋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傑出代表,得名於一組古代巨石建築群遺址。距離津巴布韋南部維多利亞堡東南大約27千米,靠近凱爾湖處,有一個名叫大津巴布韋的古建築,人們至今對它的來曆眾說紛紜。

  1868年,葡萄牙獵人亞當·倫德斯到凱爾湖邊狩獵。一天,他追逐一頭野獸,穿過了一片樹林,忽然眼前一亮,在一片開闊地前麵的小山坡上,他發現了一座黑黝黝的城堡。

  倫德斯小心翼翼地走進這空無一人的古城堡,好奇地打量著。這裏已成了廢墟,根據依稀可辨的字樣可知,這裏原叫大津巴布韋,在當時曾是一個熱鬧的去處。倫德斯看到:大津巴布韋有一個橢圓形的建築物和一個如同衛城一般的堡壘。

  大津巴布韋的內部構築

  整個大津巴布韋的建築異常精致和整齊:橢圓形的建築物實際上是一座小城,城牆高9米,長256米,牆壁是用堅硬的花崗石砌成的,石塊排列得非常整齊,雖然沒有采用任何粘合劑,但石塊與石塊接合得很嚴密,城的東西北三麵各有一扇門,門的頂部用花崗石砌成拱形。

  令人費解的是,小城的東南部還有一道平行於城牆,與之相隔一米左右的石牆,牆與牆間的通道竟有100米長。通道的盡頭是一個半封閉的院子,院子裏豎著一座9米高的錐形石塔。

  大津巴布韋內有複雜通道、石級和走廊,城牆與一個大孤丘結合在一起,隨著岩石起伏,以精湛的技術把花崗岩石堆砌起來,順其自然之勢與大孤丘混為一體。站在衛城頂上,可把整個津巴布韋遺址風光盡收眼底,可見當初設計者的別具匠心。

  小城外麵的懸崖上,古人們找出了一條可以到達衛城的小道,衛城在小城90米高處,城牆有10米高,五六米厚,登上它可以鳥瞰四處,將小城看得一清二楚。更令人驚歎的是,小城和衛城的牆上都雕著精美的圖案。

  大津巴布韋的神秘建造者

  倫德斯回去以後,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朋友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許多人都知道了此事,一時間,考古學家和欲先睹為快的人們全都擁向這片寂靜的山林。

  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和研究,大津巴布韋曾經繁榮興起過的說法似乎已成定論。但是,當時的人們為什麽能掌握如此高超的建築藝術?他們又是怎樣懂得幾何學、物理學等高深知識的?還有,他們為什麽要造古堡?造了以後為什麽又要放棄?

  閱讀點擊

  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裏,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

  從已經發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韋遺址曾經是一座非常繁榮的城市,農業、冶煉業、對外貿易都相當發達,而且一度與中國、阿拉伯、波斯等許多國家有著經濟、文化的交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