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410年8月的一天,有一個奴隸,把彈盡糧絕的羅馬城城門打開了,日爾曼蠻族大軍在哥德人首領阿拉裏克的率領下,攻陷了這座800年來無人攻占的“永恒之城”。
雖然羅馬城失守,但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還是在哥德人肆虐後收複了失地,並且苟延殘喘至476年,末世皇帝奧古斯圖拉斯被他麾下的日耳曼司令官罷黜。
395年,東羅馬帝國建立,定都君士坦丁堡的,直至1453年才被土耳其人滅亡。
西羅馬是怎樣滅亡的
菲裏普·李·拉爾夫在《世界文明史》中認為,導致西羅馬帝國的衰亡主要是由於內部問題。政治上,元首製下缺乏明確的繼承法;經濟上,羅馬最嚴重的經濟問題是由奴隸製度和勞動力短缺所引起的;缺乏公民理想。
410年,羅馬城池慘遭搶掠隻是帝國衰落的一個征狀,並不是衰落的原因。事實上,哥德人隻是想分享羅馬人的逸樂生活,並非要毀掉這座永恒之城。甚至在410年攻陷羅馬城以前很久,哥德人就在漸漸地沿用羅馬人的風俗習慣,住在邊遠地區的羅馬人,也不斷受到蠻族文化的影響。同時,從日爾曼族募來的羅馬士兵也越來越多,他們對羅馬當然並非忠心耿耿。
羅馬城失陷,對羅馬的政權並非致命的打擊。不過,因為那是羅馬帝國800年來的首次失敗,心理上的打擊難以承受,甚至比建築物受到破壞的打擊更大。所以,曆史上一直認為永恒之城的陷落就是羅馬帝國滅亡的象征。
滅亡原因的再追尋
1969年至1976年,在英國南部賽倫塞斯特一座4世紀末5世紀初的羅馬人墳場裏,發掘出450具骸骨。經化驗,多數骨頭內所含鉛量高出正常值10倍,兒童的含量更高。
這些人中,有的可能死於鉛中毒,雖然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證實。根據當時的記載,羅馬帝國的許多人患有四肢麻痹和頭痛病,而這些都是慢性鉛中毒的病症。賽倫塞斯特是羅馬統治英國時期的第二大城市,也許能代表大部分羅馬城市的情況。
羅馬人有良好的供水係統,飲用水通常都用鉛管輸送。他們喝水用鉛杯,烹調用鉛鍋,甚至用氧化鉛調酒。一個人一生中飲食了大量的鉛,就會無精打采,甚至喪失生殖能力。
後期的羅馬皇帝鼓勵生養更多子女,大概是為了防止人口減少。即使吸收少量的鉛,也會影響生殖能力,因此,這些也可能是帝國滅亡的原因吧!
閱讀點擊
410年8月24日晚,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裏克率領下第三次圍攻羅馬城,城內奴隸乘機響應,在半夜裏打開城門,西哥特人占領並洗劫了這個羅馬統治的中心,6天後,西哥特人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以維持著西羅馬帝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