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百二十九節 明朝皇家十三陵

  十三陵是什麽陵

  在北京市昌平區的天壽山麓,有一組宏偉壯闊的古建築群,始建於1410年,那裏埋葬著明朝明成祖至明思宗13個皇帝,所以人們稱它為明十三陵。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南麵,稱“明孝陵”。明朝16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13位都葬在天壽山。

  明十三陵,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500米,多至8000米。除明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餘均成扇麵形分列於長陵左右。

  曆史上,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最終是自焚還是從秘密隧道中逃走,至今還是個迷。

  十三陵石碑上為何沒有字

  明十三陵有一個怪現象,這就是除了思陵之外,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十二陵都是明朝時建造的,但是每座陵都有一座當時沒有鐫刻文字的石碑,人們稱之為“無字碑”。

  這些石碑為什麽當時不刻文字呢?曆史文獻沒有詳細記載其原因。豎碑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彰顯功德,彰顯功德自然要通過對功德的陳述文字來表達。

  有人推測,當時皇室認為碑上無字,可以表示祖先功德無量。也有人認為,世宗迷信道教,莊老之學的“無為而治”導致了世宗認為無字之碑較之有字之碑在等級上更高一籌,是更高、更偉大的意境表現。

  思陵中為何會埋葬著太監

  在十三陵中的思陵中,埋葬著明朝皇帝崇禎帝朱由檢,還有一位令人疑雲重重的太監王承恩。為什麽一位太監會被陪葬在皇陵中呢?這個太監有何功勞呢?

  1644年3月19日早上,崇禎帝朱由檢吊死在景山壽皇亭東側的槐樹上。司禮太監王承恩陪伴崇禎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

  中午,李自成進入皇宮,下令“報告皇帝行蹤的人可以得到萬兩黃金的獎賞,並封為伯爵;知情不報的人要誅滅九族”。直至李自成占領皇宮三天後,才發現崇禎屍體被停放在東華門外。

  為了拉攏當時的貴族和文人的支持,4月4日,李自成命令將崇禎帝埋葬在十三陵悼靈附近崇禎貴妃田氏墓中,後人稱為思陵。王承恩因為其衷心耿耿,也被埋在思陵附近。後來,清朝順治皇帝還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閱讀點擊

  明定陵地麵建築的總布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我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征意義。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1584年開工,曆時6年完成,耗銀800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隻有28歲,直至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