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百二十五節 偉大的萬裏長城

  為什麽修築長城

  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建築,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長城修築的曆史可上溯至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擊,築城堡以防禦。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爭霸,根據各自的防禦需要,在自己的邊境上修築起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了六國諸侯,完成了建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保證統一國家的軍事安全和農業生產的安定,防禦北方強大遊牧民族的侵擾,便大修長城。

  秦朝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建了很多部分。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5%。

  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是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

  長城的兩端在哪裏

  中國的長城號稱萬裏,實是當之無愧,並無疑義,但長城的兩端到底在什麽地方卻有著不同的說法。因為長城的修築前後曆經2000多年,很多長城並不是綿延不絕連在一起,以及早期修築的頗多損壞,以致對長城兩端所在地的認識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說法是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長城的兩端是臨洮和遼東。可惜的是,經過時間的侵蝕,我們很難再看到西起臨洮的這一段長城是否存在過,因為幾乎看不到綿延於山川田野的城牆。有關專家曾在這裏找到了很多秦代遺物,不過這一帶本來就是秦朝活動區域,找到一些秦遺物並不能說明問題。

  第二種說法是萬裏長城東端到遼東,西端為現在新疆羅布泊地區,此種說法是基於漢代所修築的長城之上的。漢武帝時國力空前強盛,於是漢王朝不再唯唯諾諾,而是主動出擊。經過一係列戰爭,打通了甘肅經河西走廊到新疆羅布泊的交通要道,在軍事進攻的同時,還四次大規模修築長城。

  第三種說法是長城分別是東到山海關,西到甘肅的嘉峪關。這兩座雄關修建得氣墊磅礴,至今保存完好,又經過多次修複,一東一西相互對峙,所以被認為是萬裏長城的兩端。

  萬裏長城的兩端到底在什麽地方,以什麽時候的為標準來定,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

  太空中能不能看到長城

  我國學生從小就在自然常識、曆史等教科書和許多課外讀物中學到:長城是太空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唯一兩個人造建築之一。在太空究竟能不能看到長城呢?

  2003年,“神州5號”航天飛船勝利返航,中央電視台采訪楊利偉時問道:“你在整個飛行的20多個小時的過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樣的,有沒有看到大家都在說的長城?”

  楊利偉說:“看地球景色非常美麗,但是我沒有看到我們的長城。”

  2004年5月,事情有了轉折。歐洲航天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展示了一幅衛星拍攝的據稱是“中國長城”的太空照片,並稱如果天氣、光線合適,宇航員從太空中可以用肉眼看見中國的長城。

  2004年12月,《文匯報》等又刊登“最新研究”的報道,稱中國科學家已通過理論分析、遙感實驗和實地驗證,為這樁爭論三四十年的科學公案作出結論:肉眼無法從太空看長城,但遙感衛星可以“看”到長城。

  事情似乎可以蓋棺定論了。但2005年3月,有趣的事情又來了。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北京海澱區一位初三女學生用模擬實驗反證,在太空中用肉眼看見長城是可能的。她的結論還得到了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的支持。

  長城千年不倒之謎

  長城整個布局有主幹,有分支,沿線設立許多障、堡、敵台、烽火台等不同等級、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建築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

  城牆是聯係雄關、隘口、敵台等的紐帶,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體,牆基平均寬約6.5米,頂部寬5.8米,斷麵上小下大成梯形,使牆體穩定不易倒塌。

  牆身由外簷牆和內簷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外簷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麵。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125%。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性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

  內簷牆是指外皮牆城內的一麵,構築時一般沒有明顯的收分,構築成垂直的牆體,關於外簷牆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處的牆體厚度為準,這裏的厚度一般為一磚半寬,根據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磚的砌築方法以扁砌為主。

  因此,長城能夠曆經千年的風霜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閱讀點擊

  我國民間流傳著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薑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薑女身背寒衣,曆盡艱辛,萬裏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薑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