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十九節 最早的紀傳體通史

  司馬遷的發憤著書

  《史記》,是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西漢偉大的曆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所著。

  《史記》,始作於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至天漢二年,即公元前99年。因作者為李陵辯解獲罪下獄遭到宮刑而擱淺。作者出獄後,忍辱含垢,發憤著書,並加進了自己更為光輝的思想,曆10年艱辛,終於完成。

  《史記》是中國曆史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中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曆史學方麵極其寶貴的貢獻。

  作者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態度,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即公元前101年。共3000年時間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曆史,其中對戰國和秦漢記載尤詳。特別是對西漢不到100年的曆史竟用了幾乎全書一半的篇幅進行了撰述。

  《史記》的體裁形式

  《史記》是先秦兩漢時期成就最高、影響最大、通過人物描寫來較全麵而深刻地總結中國古代曆史、反映中國古代社會麵貌的偉大曆史巨著。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共52萬字。

  “本紀”除《秦本紀》外,按帝王世係與年代記載曆代帝王的治政情況與政治大事。“表”用簡單的表格排比譜列各個曆史時期帝王和諸侯國間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絡和補充。

  “書”是記載個別事件始末的文獻,它們分別敘述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麵的發展和現狀,近似於後世的專門科學史。

  “世家”主要敘述諸侯王國的世係與興衰存亡的曆史,也包括漢代宗室和有功之臣以及曆史上有某些特殊地位的人,如孔子、陳涉等。“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有影響人物的事跡,少數列傳則是敘述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君長統治的曆史。

  上述5類中,“列傳”、“本紀”和“世家”均為傳記文學作品。

  作者繼承過去曆史著作的傳統,從幾千年雜亂無章的曆史資料中進行整理、考核和排比,然後分別歸類於100多個曆史人物的傳記之中,又以八書總述其曆史背景,最後在年表中排比年代,從時間上加以補充,使全書體係完整,疏而不漏。從而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學文學樣式。因其主要內容是本紀和列傳,故稱之為紀傳體通史。

  《史記》的巨大成就

  《史記》問世2000多年來,它無論在史學上,還是在文學史上,都給予了後世以無窮的啟示和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史學方麵,它是曆代“通史”和“正史”的典範,特別是它的體裁形式,一直被《漢書》以後的一切“正史”所沿用。

  在文學方麵,傳記文學的形式、體裁及文筆對後世散文乃至小說等文學樣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後的古文家把它作為古文寫作的楷模,後來的戲曲、小說都從中吸取大量素材。作家“發憤著書”的精神更成為了我們優良的民族傳統直接繼承和發揚。它先後被譯成了英、法、俄、日等國文字而流行世界。

  魯迅稱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被後世譽稱為“史聖”、“中國曆史學之父”。

  日本當代著名曆史小說家福田定一,因仰慕司馬遷竟自名為司馬遼太郎,意思是比司馬遷遠為遜色。

  閱讀點擊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