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古埃及

  尼羅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在很久以前,人類的祖先有一些在當時看來無法解釋的現象,對此他們認為是神的旨意。在一個時期我們把這叫做迷信,從某種程度上看卻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體係,有一些是獨創的,有一些是從其他民族借鑒來的。但不管怎麽說,那些神都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並庇佑著本民族的人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對埃及如此重要的一條河流,古埃及人對它有獨特的情感,自然不肯讓它閑置。

  最早被封為河神的是奧西裏斯(Osiris),在古埃及的傳說中,他是豐饒之神,同時他還是文明的賜與者。這倒符合古埃及人對尼羅河的定位。不過後來他在一次外出時,被他惡毒的兄弟謀害身亡。就連屍體都剁碎了扔到全國各地,多虧了他精通法術的老婆伊西斯(Isis),用法術找到他的屍體殘塊,讓他死而複生,並幫助他做了冥界之王。死後能得到這個類似閻王爺的職位不能不說奧西裏斯是塞翁失馬因禍得福了,真羨慕他有這麽一個神通廣大的老婆。

  鑒於尼羅河神位置的重要性,而原河神奧西裏斯又升遷做了冥王,我們還是把這個職位委任給後期提得較多的哈比神(Hapi),由他來專職管理尼羅河。

  哈比神也是古埃及最古老的神祗之一。甚至曾經有學者證實哈比神單詞的詞根“hep”很可能就是尼羅河的古稱謂。不管是還是不是,我們還是沿襲傳統把它叫作“尼羅河”。

  把河流比喻成“母親的乳汁”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但古埃及的哈比神卻是個長著胡子的大老爺們,這略微缺乏一點美感和浪漫色彩。不過古埃及人也一定想到了乳汁的比喻,因為所有廟宇中的雕像上哈比神都長了兩隻豐碩的乳房。這看起來有點滑稽,不過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豐滿的胸部象征的是哺育土地的能力。

  在埃及眾多的古雕塑作品中以哈比神是題材有很多,而且不盡相同。上下埃及分立的時候上埃及的哈比神頭戴蓮花,而下埃及的哈比神頭戴的是紙莎草。在諸多金字塔文或者紙莎草文獻中也可以看出稱謂的不同,上埃及的哈比神全稱叫“Hap-reset”,他的妻子Uatchet是一隻兀鷹。而下埃及全稱則叫“hap-meht”,他的妻子Uatchet則被說成是一條眼鏡蛇。上下埃及統一以後對哈比神的說法也統一起來,所以後期的雕塑中蓮花和紙莎草會同時出現在他的身上。

  傳說中的這位哈比神是一位風流成性的“神仙”。他經常背著自己的妻子與水之深淵的女神努恩(Nun)幽會,並有一個私生子拉神。天知道這位如水的女神看中了這個半男半女的家夥什麽地方。

  好在古埃及人是善解人意的,隻要能有足夠的河水來灌溉土地,他們甚至願意每年再額外為這位好色的河神娶一位漂亮的偏房。

  美尼斯統一埃及

  文字的誕生本來是對語言的一種補充,或者說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書寫的語言。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文字逐漸派生出另外一種令當初創造者想不到的功能——那就是文學。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誕生不久就有零星的文字作品產生。有些東西也許還不能稱為文學,但我們已經能從其中看到文學的苗頭了。

  這些最早的文學作品記錄在墓壁上、金字塔和神廟的牆上以及一些零星的紙莎草紙的碎片上。按格式大致可以劃分為詩歌、箴言、自傳、散文和小說。

  詩歌

  這是一種最早出現的文學體裁,當然,也不排除一種情況,那就是詩歌在文字誕生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或者說同步產生。畢竟詩歌是勞動的產物。也許這些詩歌稱為勞動歌謠更合適一些,奴隸們在傳唱之中,除了消解身體的疲乏之外,也在抒發胸中的鬱結。這和中國的情況比較一致,《詩經》中最早收錄的也正是這樣一些勞動歌謠。從兩者的比較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相同的東西:

  我們整天搬運大麥和小麥

  倉庫已經裝滿

  麥子溢到了外麵

  船上也已經裝滿

  麥子溢到了外麵

  但我們還得搬運

  好像我們的心是用青銅做的

  這種不滿和《詩經》中的“坎坎伐檀”有著同樣強烈而辛酸的無奈。除了勞動歌謠之外,古埃及文獻中還有大量的情歌,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看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我的妹妹在水那邊

  河流從身邊淌過

  阻擋了我的妹妹

  河流中常有鱷魚出沒

  我踏著激流過去

  激起陣陣浪花

  我的心堅硬如石頭

  愛情讓我得到了水中的咒語

  把鱷魚視為田鼠

  我邊走邊喚她的名字

  直到她的身邊拉住她的手

  《詩經》中也有被水阻隔的句子:“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水永矣,不可方思。”同是被水阻隔人家連鱷魚都不怕,我們的祖先就沒有那麽勇敢了。這種勇敢還表現在對愛的直白的表達上:

  門啊,你是我的生命

  為了你我殺掉了公牛

  門啊,不要履行你的職責

  我把最長的牛角給門栓

  短的給了門鎖

  我把野雁給了門鎖

  油脂給了鑰匙

  最好的肉給了木工的兒子

  讓他用蘆葦做門栓

  用青草做門

  讓她的哥哥隨時都能進去

  走進她的臥室

  她的床上鋪著亞麻布

  上麵躺著我的情人

  好一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在表達上古代的埃及人更直白大膽,也更火熱得讓人臉紅。當然不管是古埃及也好,古中國也好,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都不鮮見:

  我在門前眺望

  希望我的哥哥來看我

  我看著他來的那條小路仔細聽著他的腳步聲

  卻什麽也等不到

  為了他的愛我已經拋棄了一切

  沒有哪兒還能安頓我的心

  信使卻來告訴我:

  他欺騙了你

  他已經找了另外一個女人

  那個女人遂了他的心願

  並把你的心扯成了河邊的柳絮

  這樣的句子一聽就是一個“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的埃及版。看來見異思遷是不分國度的。

  除了勞動歌謠和愛情詩,古埃及留存下來的還有宗教詩和讚美詩。讚美詩一般獻給法老,宗教詩其實也是一種讚美詩,略微不同的是它獻給了神靈。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奉承人的本領還是比較高超的,有一些甚至到了讓人肉麻的程度。

  自傳

  最早的自傳來自古王國初期的墓壁上的一些墓葬主人的介紹,一般來說,這種介紹出現在王公大臣的墓葬中幾率要大一些。因為古埃及人很注重自己的墓葬,一般在生前就建好自己的墳墓,所以有一些介紹是墓葬主人自己寫上去的,也有一些是埋葬死者的時候才由後人寫上去的,但這種介紹,我們都把它們歸類到自傳裏麵。

  最初的自傳非常簡單,有點像我們現在常填寫的個人履曆。一般記載的是曾經擔任過的官銜和職務,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是曾經獲得過的土地,這是財富也是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種榮耀。因為土地一般是國王賞賜的,而要得到國王的封賞肯定取得過別人不曾取得的業績。這種榮耀是要大書特書的,就好像我們在個人履曆中重點填寫某年某月曾經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一樣。

  比較有代表性的自傳是《梅騰自傳》,此公曾經擔任過州長和王室田莊的大管家,並數次得到過國王的賞賜。因為《梅騰自傳》中還不具備文學作品的基本條件,所以我們還不能把它說成是文學作品。但是後期很多具備了文學作品條件的自傳記,都是從這樣的傳記發展來的,所以我們還是需要介紹一下。再說它的史料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文學價值了。

  《大臣烏尼傳》和《梅騰自傳》比較起來,敘事的成分就開始多起來,因為宗教理念的逐步完善,死者(當然是在生前)開始考慮怎麽樣才能通過奧西裏斯的審判,順利地拿到通往天堂的綠卡,所以自吹自擂的成分也開始大起來。再加上敘述的事件拉長了篇幅,《大臣烏尼傳》已經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報告文學了。

  烏尼死後一個叫霍爾胡夫的人接替了他的上埃及總督職務,他的自傳也成為繼《大臣烏尼傳》之後的名篇。因為霍爾胡夫曾經數次率兵入侵努比亞,《霍爾胡夫自傳》中就有了他遠征努比亞的傳奇經曆。這段傳奇經曆是其他人的自傳中從沒有看到過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題材比較新穎。

  在《霍爾胡夫自傳》中也有他自誇的文字,無非是為官清正,為人正直,樂善好施,口碑良好,並經常給神靈獻上豐厚的祭禮,而文中隻字未提他侵略努比亞的時候殺了多少無辜良民。

  到了新王國時期,自傳漸漸地發展成了一種紀實文學。裏麵自誇的成分逐漸少起來,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寫實內容開始多起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雅赫摩斯自傳》,因為自傳的作者在跟隨國王對外征戰的初期隻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所以它有很強的代表性。我們可以從中一窺古埃及士兵的戎馬一生。

  箴言

  箴言的本身就是規勸的話。大約年輕人的熱血決定了他的叛逆性,所以不時需要老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給予一定的規勸。這種規勸自然是為了全社會大多數人都能遵守那種替代法律的行為規範吧。

  箴言中很大部分是老子教訓兒子的。和那種勸善的箴言比起來,那種教諭勸導的語氣更輕而教訓的語氣更重一些。和自己的兒子沒什麽好客氣的,因為任何時候,“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話,都是一句真理。

  還是讓我們看看那些箴言都在講些什麽吧:

  “若想被人稱讚,就應避開貪婪,不要同它友善,它是一種頑症,是種種壞事的動因,是一切惡行的根源。”

  “倘若你成了高貴者、富裕者,不要忘記被人輕視的窮困的日子。”

  “遇事要思考後再去做,不經考慮的舉止必將貽笑大方;行事不要傲慢自大,講話要和顏悅色;寬厚能夠克服艱難,暴躁必將攪渾生活。”

  “不要被你的知識欺騙,向愚者求教要和向智者求教一樣。學問無止境,誰也達不到它的頂峰,沒有一個學者能對某門科學不斷言。有價值的話比綠寶石還不易找到,盡管這樣,你或許在推著磨的女奴手上發現了它。”

  除了這些箴言之外,還有一種箴言是老國王講給小國王的,內容自然是教給兒子如何治理天下。這樣的治國箴言在中國封建曆史中也不鮮見。

  在中王國時期,還有一個勸子讀書的教訓很有名氣。《杜阿烏夫之子赫琪給其子柏比的教訓》中的赫琪是一位書吏,他教導兒子到首都的書吏學校中,好好學習那些難學的象形文字,說隻要學會了那種文字就不用像鐵匠那麽辛苦、珠寶匠那麽日夜操勞、搬穀人那麽勞累。這和孔老夫子的理論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了。

  故事

  古埃及的故事已經很像小說了,略有不同的是故事的細節少了一些,而空有情節。不過這可不能埋怨古埃及人,那個時候文學的審美功能還沒有開發出來,能把一個故事講得如此引人入勝已經非常不錯了。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故事要算《魔術師的故事》了,這是一個故事集子,寫在一個叫魏斯特卡爾的紙草上,按照慣例,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了這個紙草。

  這個故事集一共講述了五個故事,其中完整的有兩個。一個講述的是某位國王的仆人和神廟祭司的老婆私通,事情敗露以後,祭司施展法力把一個蠟做的鱷魚變成了真鱷魚,真鱷魚找到那個膽大包天的仆人把他拖進了尼羅河。而國王懲罰了祭司的老婆,把她捉到活活燒死,骨灰也撒到了尼羅河裏。

  這個故事中講述的一切很符合埃及的風俗,在古埃及賣淫嫖娼不僅不受法律約束而且連道德約束也沒有,可是通奸卻是犯罪,這樣的罪犯一般要被處死。

  另外一個完整的故事,講的是國王帶領著一群嬪妃宮娥湖上泛舟時發生的一件事。那些穿著網眼服的漂亮MM正在歌舞升平的時候,正在掌舵的一個宮女一不小心把一隻耳環掉到了尼羅河裏。一隻寶石的耳環對她來說又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宮女自然要抹眼淚。國王在安慰未能奏效的情況下召來了魔術師,魔術師施展魔法排幹了湖裏的水,找到了那隻耳環,於是掌舵宮女破涕為笑。

  另外三個故事都殘缺不全,有一個故事有很曲折的情節但是沒有結尾。因為大家都不喜歡看沒有結尾的故事,還是不講為好。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古埃及人喜歡在講故事的時候吊人胃口,而實在是歲月無情,那些記錄故事的紙草殘缺所致。

  《一個有口才的農夫》是至今還在流傳的故事,作為修辭方麵的典範它甚至還被寫進了埃及的教科書,那些妙語連珠的辯護詞至今還是學生們修辭學科目上的考試題。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阿努普的農夫從瓦迪·奈泰隆趕著馱著鹽巴的毛驢到附近的村莊裏去販賣,經過大臣拉西尼農莊上的麥地,被大管家有意刁難。這時馱鹽巴的驢子啃了莊園裏的大麥,管家就命人扣留了這頭毛驢和驢背上的鹽巴。農夫想搶回驢和貨物的時候還被打了一頓。

  農夫隻好到大臣拉西尼那兒去討還公道,可是因為事情牽扯到了自己的管家,拉西尼遲遲沒有判決,於是農夫一次次在衙門間奔走,並用自己善辯的口才訴說陳情。拉西尼把農夫每次說的話都記錄下來並都拿給國王去看,國王很欣賞農夫的口才,但也指示拉西尼不要急於作出判決,以得到更多能言善辯的詞句。農夫得不到答複,在訴說中徹底絕望了,他準備到神靈麵前去訴說冤屈。這個時候,國王才命令拉西尼秉公而斷,拉西尼懲罰了自己的管家,歸還了被搶的貨物。

  除了以上的幾個故事,古埃及比較有名氣的故事還有《遇難的水手》、《倒黴的王子》、《占領尤巴城》、《關於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兩兄弟的故事》等等。

  等待複活的木乃伊

  順便提一下古埃及人的醫術。從金字塔建造者的木乃伊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中的一些人曾經患過一些骨科疾病並得到過良好的醫治。一些關於醫學的紙草文書也證明古埃及人的醫療水平曾經到過一個很高的水平。其中較為著名的醫學文書是《史密斯紙草》和《埃伯斯紙草》,這些紙草都是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的。

  在《史密斯紙草》中有很多病例及治療方案,其中有一個治療手腳生蛆的病例,他把手腳出現惡臭的膿液作為判斷病症的依據,並用上埃及的希阿(埃及的一種藥物)和下埃及的希阿配上油脂敷到生蛆處治療。希阿也許是一種殺蟲生肌的良藥,隻是上埃及的希阿和下埃及的希阿怕沒有太大的區別,這麽做很可能是一種故弄玄虛罷了。自古巫醫一家,古埃及的醫生可能依然兼任著巫師的角色。隻是通過木乃伊的製做,使他們更了解一些解剖學。

  金字塔與獅身人麵像

  吉薩大金字塔

  世界公認的七大奇跡,首推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大金字塔。吉薩是埃及吉薩省首府,為旅遊勝地,位於尼羅河下遊西岸、開羅西南約六千米處,與開羅隔河相望,有大橋相連,人口150.9萬,自古以來,以金字塔著稱於世。城西南10千米處利比亞沙漠中有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獅身人麵像和大理石陵廟等古跡。最北的胡夫金字塔最大,原高146.6米,基底邊長230米,現在高度己蝕落為137米。中間為哈夫拉金字塔,南麵是孟卡夫拉金字塔。它們是全國約80座金字塔中最雄偉的建築,修建於埃及第四王朝時期。

  漫話金字塔

  一般說法認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為了顯示其至高無上的權威,並幻想成為永久的統治者,在生前就為自己建造陵墓。到目前為止,開羅附近的尼羅河兩岸,尚存70餘座金字塔。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組成的長方形墳墓中,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他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方形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57米高的六級梯形金字塔——這就是人們現在所看到的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王的六層金字塔。

  建金字塔之風在第三王朝法老時擴大,到第四王朝時,法老更加驕縱無度,不計代價地興起造墓之風,於是便出現了吉薩三大金字塔。第五王朝是由太陽神的祭司長建立的。由於人民的激烈反對和法老財力的拮據,第五王朝建造金字塔的規模顯然縮小了。第六王朝以後,地方勢力抬頭,各州州長紛紛自立,法老的中央集權有名無實。古王國的統一局麵逐漸陷於分裂瓦解,金字塔之風也由此衰弱。

  所有金字塔的基座都為正方形,四麵大致呈四個相等的三角形,遠望如同漢字的“金字”,所以漢語譯作“金字塔”。專家認為,金字塔的建造與古埃及人信仰太陽神有關。古王國時期,太陽神已被奉為埃及的國神,法老被認為是“太陽神主子”。金字塔銘文裏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淩空升天。”這句話表明法老希望死後回歸太陽神之界。吉薩的大金字塔是由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於公元前2500年下令建造的。第二座金字塔以及獅身人麵像則是在後來的法老卡夫拉統治時期建造的。卡夫拉的兒子,後一任法老又下令建造了第三座金字塔以及那些小金字塔。每座金字塔的東牆外都建有一個專門用作喪葬之用的神殿,有一條小路從這裏傾斜而下,一直延伸到位於尼羅河邊的一個神殿門前。那些死去的法老在通過船隻運到尼羅河岸邊後,正是經過這條小路開始他們最後一段旅途的。吉薩的古建築群是一個連貫的整體,這裏的一切都是為了神化那些死去的法老或達官貴族以及死亡本身。這個古建築群的部分遺跡現在還在不斷的發現之中。

  大金字塔內部探秘

  自古以來,人們就傳說大金字塔內有許多財寶,但因不知入口在何處,以前誰也沒能進到金字塔裏麵。據記載,最早進入大金字塔的是埃及的哈裏發阿爾瑪蒙,時間是公元820年。阿爾瑪蒙命人采用爆破石材的辦法開出通道進入大金字塔。在挖掘途中,他們偶然發現了原有通道,從而勘察到內部的一些構造。遺憾的是,當他們辛辛苦苦走到“王室”時,卻隻看見一口空石棺,阿爾瑪蒙夢想得到的天體圖和財寶等一件也沒有。

  1682年,英國人約翰·格裏普斯對大金字塔進行了測量,並計算了堆壘起來的石塊的總重量。1765年,英國人納薩涅爾·戴維遜注意到在王室說話時回聲有異樣,結果他發現王室的上麵還有空間。這就是現在稱之為“減重室”的結構。不久,意大利人卡維格裏亞在塔身內開通了豎井,隨後。英國軍官哈瓦德·懷斯對大金字塔內部做了進一步調查。1839年,在“減重室”發現了有關胡夫法老的古文字資料。1880年,被稱為“考古學之父”的英國人弗林達斯·匹特裏對大金字塔進行了測量,所測得的數據與今天人們掌握的數值非常近似。1986年,法國建築學家提出大金字塔內還有未知空間,引起了一場大轟動。無論在哪個時代,大金字塔之謎都強烈地吸引著人們。

  站在胡夫大金字塔北側的正麵,從頂部往下看,可看到觀光客的出入口,那就是阿爾瑪蒙打開的隧道入口。走進阿爾瑪蒙打開的隧道,不久便可來到原有的通道。再往前行,是一條爬坡向上的通道,那裏有三塊重約5噸的花崗岩擋住去路。當年,阿爾瑪蒙一行來到這裏無法通過,隻好另開通道迂回前進。上升通道通向一條大長廊,大長廊兩側等間隔地開著用途不明的洞。大長廊一直可通到“休息室”,那裏有個落石裝置,把它拉開,便是王室。王室上方則有被稱作“減重室”的五層房屋。塔內另有一條與上升通道同樣坡度的“下降通道”。它在傾斜下降大約97米之後,變為水平方向,並到達地下室。這是個尚未完工的房間,位於地下30米處,大約在金字塔頂端的正下方。

  太陽船

  1954年5月,考古隊的瑪爾·瑪拉赫在大金字塔附近發現了最古老的大木船。在對大金字塔進行除沙作業時,他偶然發現一個用石灰岩蓋蓋著的長31米、深3.5米的凹坑,裏麵藏著拆散了的船的構件。經曆了13年多的歲月,考古學家們複原了一艘全長43米的大船,上麵有胡夫的繼任者傑多弗拉的名字,因此人們認為這艘船是傑多弗拉為其先王胡夫而埋葬的。因為在古埃及,人們相信國王死後會變成太陽神,靈魂則乘船飛往天空。

  金字塔建材之謎

  據研究,胡夫金字塔共用了約220萬塊巨石。每塊石頭都有一人多高,約2.5噸重。人們一直存在種種疑問:這些石塊是怎樣開采、運送的,又是怎樣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擁有世界上所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建築師也很難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數百千米範圍內竟然難以找到類似的石頭。

  不久以前,科學家約瑟·大衛杜維斯提出了他驚人的見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衛杜維斯借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真研究了巨石的構造。他根據化驗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金字塔上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其方法類似今天澆築混凝上。由於這種混合物凝固硬結得十分好,所以人們難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頭的差別。此外,大衛杜維斯還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佐證:在石頭中他發現了一縷約2.5厘米長的人發,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工人在操作時不慎將這縷頭發掉進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一些科學家認為,鑒於現代考古研究已證實人類早在數千年前就知道如何製作混凝土,所以大衛杜維斯的論斷頗為可信。

  建造金字塔的目的之疑

  對許多人來說,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有關教科書和參考書上也寫道:金字塔是埃及法老之墓。是的,通常的說法就是這樣,可是,如果進一步究其根據,回答不外乎以下兩點:距今大約2500年以前,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根據當時埃及人的說法,寫下了“金字塔是王墓”這樣的話語;在吉薩大金字塔等建築物中,有被認為是石棺的石箱。然而,希羅多德寫下的話隻是傳言,而且在金字塔的那些石箱中,也從未發現過一具木乃伊。因此,細究起來,說金字塔是墓的根據不太有力,相反,否定金字塔是墓的材料卻有很多。有人認為墓既然是埋葬屍體的場所,不可能不在地下;在所謂的石棺裏,不要說完整的木乃伊,就連繃帶和木乃伊的碎片也沒有,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在紙莎蘋紙和碑文等記載中,沒有能說明金字塔是墓的文字,這也是極大的疑點。總之,否定的意見非常有力。金字塔是王墓的說法在這些否定的意見麵前顯得軟弱無力。那麽,它究竟是什麽呢?雖然有學者認為,金字塔隻是起到埋葬設施的作用,不是墓。但是研究古埃及的考古學家卻一直不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近20年來,一些學者一直在尋找金字塔時代各王的真墓,認為一切都要從那裏開始。

  金字塔神力說

  有關金字塔神力的發現,可追溯至20世紀初。熱衷於超自然科學的法國人安東尼·博維於1930年前往埃及,在參觀了吉薩金字塔群落後,他提出大金字塔的形狀非同一般,由此又為金字塔神秘論增添了新的內容。博維熱衷於“感覺輻射”的造型研究,這項技術的基本概念就是說物體會輻射某種能量。當博維在大金字塔參觀時,進入王室的他,不經意地往當成垃圾箱的罐子一看,發現裏麵竟放著貓和老鼠的屍體。當時他想,這些動物大概是在金字塔內迷路,無法走出而死亡,然後被丟在垃圾罐中的吧。可是,他隨即又注意到有些奇怪的事,因為盡管墓室中非常潮濕,但屍體卻未腐爛,這麽說來,這些動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樣幹透了嗎?且墓室中豈不是具有能夠使物質脫水之力嗎?博維認為,這種現象應該是和大金字塔的幾何學圖形有關。他在回國後就立即用硬紙板做了一個底邊0.9米的大金字塔的模型,並將其四個方位配合上東西南北的方向,再將貓的屍體放在與墓室位置相同的距底部三分之一的高度之處。結果他發現,過了數日,貓的屍體竟然沒有腐爛。接著,他又用肉片及蛋等等加以實驗,結果確認不論放入什麽東西全都不會腐爛。最後,他得出一種假設,或稱為一個定理:來自太陽的宇宙微波,通過聚集於塔內的地球磁場,活躍了模型內的震蕩波,使內部的物體“脫水”而不腐。這種特性不局限於胡夫金字塔模型,其他形狀和大小的金字塔模型也能對物體產生同樣的作用。金字塔這種神奇的力量是否早已被古埃及人所認識?修建金字塔是為利用這種神力嗎?往事逾數千年,已無人能答了。

  獅身人麵像史話

  吉薩的獅身人麵像,是埃及最傑出的建築之一。雖然它在高大的金字塔前顯得矮小,但最初它高達20米,長度則超過72米。獅身人麵像是將古埃及君主頭部的形象與強;壯的獅身形象組合而成的。其頭部象征著智慧,而獅身本身與太陽的象征有關聯。雖然在後來的埃及藝術建築中,獅身人麵像很普遍,但是到目前為止,吉薩的獅身人麵像無疑仍是它們當中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座。

  古希臘人認為“獅身人麵”這個字源於一個希臘字“sphingein”,意指“勒死”,但真正的字源有可能是埃及文“shesep ankh”,意指“活生生的形象”,該詞專用來指建築,偶爾也指獅身人麵像這座雕像。埃及的獅身人麵像通常是獅身、人頭,常戴著皇家頭飾,如奈姆斯頭巾。據推論,獅和人結合在一起原是象征國王與太陽神的結合。埃及獅身人麵像與希臘獅身人麵像的主要差別在於,最早的埃及獅身人麵像一直是男性,一直到中王國時期才出現女性,也開始出現首批帶翅膀的獅身人麵像。

  吉薩的獅身人麵像的材料,是從吉薩高原的岩石上挖掘出來的。它可能是古帝國第四王朝統治者卡夫拉統治期間修建的,因為其位置與這一時期修建的金字塔鋪道以及穀中的神廟都很接近。雖然最近有人認為,獅身人麵像上的風化情況表明,它比那些金字塔要早了幾千年。

  幾個世紀以來,雖然人們曾不斷為獅身人麵像清除積沙,但它卻幾乎完全掩埋於沙丘之下。新王國時期,獅身人麵像就等於是太陽神,也許是因為獅身人麵像巨大的頭部看來就像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獅身人麵像前麵有一座未完成的神廟,神廟和獅身人麵像是用同一塊岩石修建的。神廟可能是為膜拜太陽神的三個形態而建:早晨的克皮裏、正午的瑞,黃昏的阿圖。

  建造年代之爭

  關於獅身人麵像建於第四王朝統治者卡夫拉時期的論斷,在19世紀60年代有了更有說服力的證據。1953年,馬裏埃特對鄰近獅身人麵像的卡夫拉河穀神廟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結果顯示極有可能是卡夫拉時期建造了獅身人麵像,而獅身人麵像的頭部也許就是依他的長相而塑造的。而且,獅身人麵像頭部有與眾不同的特征,它的奈姆斯頭巾、聖蛇和外貌,都和第四工朝的皇室雕像非常相像。

  然而,這令人信服的考古與藝術史定年的推論,在1992年卻遭到質疑。美國地質學家蕭賀聲稱,有證據顯示獅身人麵像的岩石及其圍牆曾被漫流的雨水嚴重侵蝕,侵蝕的開始時間至少比第四朝早了250年。他首先認為,這明顯的侵蝕隻可能是在獅身人麵的身體雕好之後發生的;其次,要造成這樣的風化,所需的高度降雨量隻有在新石器時代才會發生,時間是介於公元前7000~前5000年之間。此外,該雕像及神廟是分兩個階段建成的,先雕刻核心,再砌上外層腹麵石塊。他解釋說,頭部的藝術史定年較晚。因為頭部可能是由第四王朝的統治者所雕塑或重雕的。

  曾對獅身人麵像進行精密的照相勘測的考古學家雷納駁斥了蕭賀的幾個論點,包括他提出的兩階段搭建獅身人畫像和神廟的說法。雷納指出,這和現今所知的古埃及人所用的建築方法完全南轅北轍。雷納在獅身人麵像圍牆西端發現了一個典型的第四王朝的陶罐,還有石槌、黃銅。據推測,這類工具被用來鑿刻圍牆,也可能用來雕刻獅身人麵像本身。此外,他還在緊鄰包含第四王朝陶器的地質層上發現一個大石塊,它原本可能是要用來搭建末完成的神廟的。雷繆最終認為,由卡夫拉金字塔建築群發掘出的數量龐大的與獅身人麵像風格類似的大型雕像,尤其能證明卡夫拉可能就是獅身人麵像的建造者。

  建築過程

  很難判斷建造獅身人麵像之前,周圍地形是怎樣的。因為這塊地基曾被大麵積開采,以提供建造金字塔用的石塊。獅身人麵像的頭部,可能是由一塊立在高原水平線上的天然岩球雕成。現在,在它咐近還留有一塊形狀相似的未加工的天然岩石。這塊岩石肯定是特意留在原地不動的,而旁邊的石頭則被采來用於建築金字塔。

  獅身人麵像較低的部分,是在高原地平麵以下雕刻的。為此,在組成主體的岩心周圍,挖了個凹形的壕溝。像金字塔及鄰近廟宇一樣,獅身人麵像的方向準確地對著東方。它旁邊的壕溝實際上呈梯形,壕溝的南邊沿著卡夫拉金字塔的鋪道挖掘,並與鋪道平行。在建築獅身人麵像的時候,埃及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采集和運輸巨石的技術,所以挖建這樣一條壕溝並不成問題。

  當被開采的岩石快與岩床剝離時,埃及人會在岩石的邊上挖一條格子狀的窄溝。挖好的溝的深度比被采岩石的高度更大一點。然後,在岩床下挖掉一點,再用木杠杆把岩石從岩床上分離。最後,從前麵把它拖出溝外。在挖鑿獅身人麵像邊上的窄溝的過程中,許多巨石石塊被挖出來並被用作建築神廟的核心石塊。因為這些石塊的岩層,與溝邊上的岩層和獅身人麵像上的岩石十分相符。

  由整塊巨石雕成的獅身人麵像,臉寬4.1米,鼻長1.75米,嘴大2.3米,耳長1.9米。下頜掛著標誌國王威儀的長須,脖子圍著項圈,獅身裝扮著鷹的羽毛。石像麵貌慈祥,微露一絲神秘的笑容。在兩腿之間,有一塊大理石碑,叫“紀夢碑”。相傳,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圖坦蒙斯尚未當政的時候,一天在獅身人麵像前睡了一覺,獅身人麵像托夢對他說,你將來會當國王,在你登基以後,請你解救我,我雖人頭在外,獅身卻埋在沙子裏,呼吸困難,十分痛苦。後來,圖坦蒙斯果然當上了國王,他即動用大量人力,把埋在獅身上的沙子清走,並建了圍牆,防止風沙覆蓋。碑記便記載了一傳說。

  實際上獅身人麵像並不是十分符合比例的:身體太長而頭部太小。古代雕刻家可能受製於它們的材料:頭部的大小受製於它的母石,即受製於那塊天然岩球的大小;而身體的加長,可能是因為在準備雕後腿的地方發現了斷層,所以隻好往後拉長。雖然如此,這個奇特的比例還是證明了雕刻家缺乏經驗。古代藝術家可能不太適應在這樣一個龐然的大物體上工作。同一時期,一些實物大小的雕像也不成比例。這表明,埃及人還沒有發明一種在後來的雕像中成功運用的格子方法,即比例係統。而且,雕像者在這樣一塊不平的石頭上工作,碰到了很多困難。埃及雕刻家更喜歡在一塊方形的岩石上工作,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上麵畫像並從長寬方麵決定各部分的位置。

  石像密室說

  獅身人麵像底下有密室的傳說,至少從中世紀就開始流傳著。兩位阿拉伯人馬奎茲和柯代描述獅身人麵像底下有個密室,有三條通道可通到外麵,每一條通道都可連到三座金字塔之一。早期歐洲的旅行家對這類傳說堅信不移,如1579年海爾菲利希曾描述一個通到獅身人麵像頭部的隧道,古代的祭師據說就以此取信信徒,聲稱獅身人麵像會發出神諭。雖然考古研究並未顯示在獅身人麵像或其神廟底下有密室,但此雕像和埋藏的秘密知識寶庫等相關話題仍在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人凱西再度引爆。凱西聲稱,亞特蘭提斯的“智慧典籍”就存放於和獅身人麵像相連的一個地下資料廳,在20世紀出土將會引發某個大災難。雖然科學家在1977~1978年、1992~1995年進行的電阻係數勘測顯示,獅身人麵像的周遭的確有一些反常現象,但之後的多次勘測,包括使用電磁勘測等於段,顯示這些反常現象是自然的縫隙和坑洞。

  斯芬克斯文化

  從金字塔到獅身人麵像,從法老的墓地到雅典娜神殿……人們發現,在古埃及遺址的每一個角落:墓地、石碑、雕塑、器皿、裝飾、繪畫……幾乎都可以找到一類被稱之為“斯芬克斯”的古怪圖案,它們無一例外地均為人獸合體。盡管在表達方式上不盡相同,但是它們都是由人、獅、牛、鷹共同組成的。人們將其稱為“斯芬克斯現象”或“斯芬克斯文化”。這種現象或文化似乎帶著一種蔓延的趨勢,從古到今,從內向外。在南美洛基山,在大和民族繁衍生息的日本島,在世界屋脊藏傳佛教的那些寺廟裏,以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人們都能找到這種類似於人獸合體的東西。這些東西往往作為一種帶有某種神力象征的聖獸出現,它們能夠拯救人類於水火之中,能夠醫治或者複活人類中的英雄,甚至可以直接降臨人間,以拯救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人類社會……也許,人們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這種“斯芬克斯文化”正是人婁共有的記憶,也即是說,萬物同源。人類也曾經擁有過對另一種精神的共同追求。這種追求存在於人類記憶的深處,從遠古走來,在某一個曆史與現實的交匯點,獲得足夠的能量之後,它將再一次以生命的形象突然呈現於人類的眼前。也許,人類不應該再在曆史的旅途中踟躕不前了,而應該邁開大步,大膽地去探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真實。

  埃及豔後

  漫話亞曆山大

  亞曆山大是埃及最大的海港,曆史名城、地中海沿岸的避暑勝地,素有“地中海明珠”之稱,位於尼羅河口以西,距首都開羅約200千米。城市東西長約30千米,南北最窄處不足2000米。整座城市麵對浩瀚的大海,背倚波光瀲灩的邁爾尤特湖,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一世統治時建立了這座城市,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定為首都。城中有壯麗的公共廟壇和王宮,宮殿占全城麵積四分之一以上。其中一部分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亞曆山大博學園,它包括藏書70萬卷的圖書館、動植物園,研究院幾部分。公元前48年,羅馬統帥愷撒率兵占領亞曆山大,燒毀了圖書館,珍藏的典籍付之一炬,罹致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亞曆山大港口建有被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觀之一的法羅斯燈塔。1477年,在倒塌的燈塔的原址上修建了城堡,1966年,改為埃及航海博物館。從館內展出的古代船隻和現代船隻的模型以及海戰曆史等,可以了解埃及幾千年來的造船史、航海史。亞曆山大現在是埃及的交通和工業中心,被稱為埃及第二首都。港口有兩道防波堤和狹長的法羅斯島屏障,分東西二港,東港主要是漁港;西港是商港和軍港。城東和城南為居住區。

  法羅斯燈塔史話

  亞曆山大的法羅斯燈塔一直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曾屹立於亞曆山大港口的法羅斯島上。當年該燈塔用來引導船舶安全進入亞曆山大港。據說修建它共用了15年的時間,耗資巨大。燈塔始建於托勒密一世時期,於托勒密二世時期的公元前283年左右竣工。除了吉薩金字塔以外,該燈塔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現在法羅斯燈塔遺址上矗立著中世紀建造的阿拉伯卡特貝古堡。古堡的中心塔可能就建於法羅斯燈塔的基座上,也可能就是依據法羅斯燈塔原來的平麵形狀及大小尺寸重建的。用於修建古堡的材料大部取自於法羅斯燈塔。在19世紀時,古堡中心塔被英國殖民主義者破壞,以後幾經修複,現在,在東港灣僅存一座黃灰色的石頭堡壘,為中心塔遺址所在。另外,在離亞曆山大城48千米處,有一個縮小的法羅斯燈塔複製品,供遊人觀賞憑吊。盡管在古錢幣、磚石和古典阿拉伯作家的文字記錄中,都可以找到有關法羅斯燈塔形狀的圖示和描述,然而要精確重塑燈塔的外形是十分困難的。在埃及阿布西爾有一座荒廢的塔,被認為也是仿照法羅斯燈塔修建的。20世紀60年代,一位埃及潛水員在卡特貝堡附近的海底發現了大塊的石材和雕像。這些被認為是古燈塔的殘塊,目前由法國潛水員和考古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正在對其進行研究。

  燈塔原貌

  據文獻描述,法羅斯燈塔由四層構成,並均略向裏傾斜。燈塔底層為正方形,高60米,有300個房間和洞孔,供人員住宿、存放器物。第二層為八麵體,高30米。第三層為圓形,由8根圓柱撐著一個圓頂,並有螺旋通道通向頂部,這一層即燈體所在。關於塔燈,有人說是一個大型的金屬鏡,可在白晝反射日光,夜裏反射月光。但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塔中放置有巨大的長明火盆,另有磨光的花崗石所製的反光鏡用以反射火光。這樣,遠處海船都能遙見塔上燈光,晦明不息,據以導航。第四層為海神波塞冬的巨大塑像,高7米。整個燈塔麵積約930平方米,高達180米,全為石灰石、花崗石、白大理石和青銅築成,氣象巍峨。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中,原有巴比倫城城牆,約從公元6世紀起,法羅斯燈塔乃取代巴比倫城牆而被列為七大奇觀之一。公元1435年,燈塔全部為大地震所毀。

  燈塔的建造與損毀

  對法羅斯燈塔的修建有一些推測。學術界普遍認為修建燈塔的白色石頭是當地產的石灰石而不是大理石。另外,因為花崗岩負重力比石灰石強,所以在燈塔的底部和門口的上部采用了花崗岩。在海底新發現的許多石塊都是花崗岩,其中有的重達75噸。亞曆山大曾是古希臘的一部分,法國潛水小組曾考察過鄰近許多埃及雕塑,但是認為法羅斯燈塔的建築特色比其他任何埃及建築都更具希臘風格。燈塔遺址附近海底發現的托勒密及其王後的巨大雕像很可能就聳立在燈塔的外麵。在如此高大的建築上抬運及安裝石塊,必須經過深刻縝密的思考和獨具匠心的設計。建築者們運用希臘式建築的技巧,包括運用改進過的起重機和上升裝置,大大方便了工程的進展。修建燈塔上層的大量石塊當然也有可能是通過塔內螺旋坡道拖運上去的。塔燈燃料可能是由牲畜馱運,經螺旋坡道輸送,並由上升裝置拖運到頂部。當時有可能運用了一種能放大燈光的反光鏡,但是現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來證明。法羅斯燈塔曆經過多次損毀及修複,但是到公元11世紀為止,燈塔大部分還保存完好。公元7世紀,燈體部分被埃及國王拆毀,公元880年曾修複。約在公元1100年左右,八麵體部分被地震毀壞,僅留底層。後來,人們利用法羅斯燈塔底層正方形基座的支撐,在它的上麵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但是所有的建築都毀於1303年的另一場大地震之中。1479年,最終是卡特貝堡屹立於其遺址之上。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