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兩河流域

  人類文明的起源

  人類的古文明無不與水相伴而生,從無例外。

  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和底格裏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化都可以證明這一點。當然,尼羅河流域也離不開這個法則。

  有古文明的地方一定有水,但並不能說有水的地方一定就有古文明。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很多地處雨量充沛、河流湖泊較多的民族往往對人類文明貢獻平平。而古埃及人憑借著尼羅河微薄的饋贈卻創造了至今讓人類歎為觀止的文明財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也許最難得到的才是最容易被珍惜的吧。

  埃及很少下雨,今天如此,幾千年前也是這樣。如果不是世界長度第一、水量第二的尼羅河從埃及境內流過。不要說文明,今天埃及的土地上恐怕還會是個人煙稀少的地方。

  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叫白尼羅河,另一個叫青尼羅河。白尼羅河的源頭在海拔2600米的熱帶中非山區,青尼羅河的源頭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埃塞俄比亞高地。這兩條河流在蘇丹平原匯合以後才形成我們熟知的尼羅河。

  這條發源於赤道以南、非洲東部高原上的大河流向與我們的母親河稍稍有些不同。它由南向北奔騰而過,經過6700公裏的長途跋涉以後流入地中海,這也正應了我們“水流千遭歸大海”的古語。

  尼羅河在埃及境內的長度為1530公裏,不到整個河流長度的1/4.兩岸是3~16公裏不等的河穀。到達開羅後分成兩條支流,這兩條支流夾著的地方就是24000平方公裏的尼羅河三角洲。

  每年的六月,紅鶴飛臨的時候尼羅河水開始泛濫,到11月份才逐漸退去。洪水把非洲高原上的沃土留在河岸兩側及三角洲地帶,積澱成大量的淤泥。7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就用這種天然的肥料改良著自己貧瘠的土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規律來從事農業生產。

  埃及人最崇拜的阿蒙神就曾有這樣的箴言:大水灌溉的地方就是埃及。由此可見古埃及人和現在一樣是世代生活在尼羅河兩岸和三角洲地區的。

  翻翻埃及的版圖將發現如此有趣的一件事:隻占全國麵積4%的這條綠色長廊養活的竟然是全埃及99%的人口。另外那1%的人口,是生活在沙漠裏的綠洲旁。想想說變臉就變臉的沙暴,也真為他們賴以生存的那一汪泉水而擔憂。

  從尼羅河三角洲形成那天開始,埃及便被開羅分成南北兩部分。南部的叫上埃及,北部的叫下埃及。這個分法也和我們的習慣正好相反。從大約5千多年前開始,他們就有了各自的國君。為了爭奪這點有限的資源一直刀兵相見,最終北部的下埃及俯首稱臣。埃及得以統一為早期王朝,文明從此產生發展起來。

  薩爾貢統一蘇美爾

  1.蘇美爾人疑案

  考古發掘已經證明,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立者是蘇美爾人。他們首創了文字體係、宗教和法律,建立了發達的農業和商業經濟,把美索不達米亞帶入了文明時代。無可置疑,蘇美爾人奠定了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礎,塑造了兩河流域獨具特色的風格。

  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了烏爾、埃利都、拉伽什、烏魯克等城邦國家,創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他們建立了城市國家,設立了神廟,發明了楔形文字,創作了奇異的神話和瑰麗的史詩,發明了計算重量和長度的方法,發明了太陰曆,製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車和船,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建築,他們的製造的工藝品直到現在還散發著流光異彩……美國學者S·N·克萊默在他著名的著作《曆史從蘇美爾開始》中,一口氣列舉了蘇美爾民族在世界曆史上首創的27個“第一”,這27個“第一”是這樣的:

  (1)最早的學校。

  (2)最早的獻媚事例。

  (3)最早的少年犯罪事例。

  (4)最早的“神經戰”。

  (5)最早的兩院製議會。

  (6)最早的史學家。

  (7)最早的減稅事件。

  (8)最早的“摩西”法典。

  (9)最早的判例。

  (10)最早的藥典。

  (11)最早的農曆。

  (12)最早的遮蔭樹栽植實驗。

  (13)最早的宇宙演化論和宇宙論。

  (14)最早的倫理標準。

  (15)最早的“約伯”。

  (16)最早的格言和諺語。

  (17)最早的動物寓言。

  (18)最早的文學論爭。

  (19)最早的類似《聖經》中的事件。

  (20)最早的“挪亞”。

  (21)最早的複活故事。

  (22)最早的“聖喬治”。

  (23)最早的文學移植。

  (24)人類最早的英雄時代。

  (25)最早的情歌。

  (26)最早的圖書館目錄。

  (27)人類最早的黃金時代。

  克萊默教授用了最現代的語匯來表達蘇美爾人創造的文明。在閱讀他的著作後,我們會感到這並非是毫無根據的溢美之詞。那麽,蘇美爾文化究竟是怎樣被發現的呢?

  蘇美爾民族的存在,起初隻不過是學術上的假設。發現這些更古老的民族的存在,是考占學史上最燦爛的成果之一。

  19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恩斯特·沙爾采在兩河流域首次發現了假定存在的蘇美爾人的遺跡。當時的一些石雕殘片被證實製作於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之間,是一種比埃及文化更古老的文化。後來,史密斯破譯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提供了一個更古老文化存在的佐證,那個逃過了洪水之劫的家族的後人,可能就是蘇美爾人。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進入了一個高潮,最令人振奮的成果就是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諸城遺址的成功挖掘。其中,英國考古學家列奧納德·伍利在1922年~1934年間的考古發掘,向世人真正揭開了蘇美爾文化之謎,證實了一個比埃及文明更為古老的文明的存在。

  伍利在蘇美爾古城遺址最有價值的發現,當數找到了烏爾王陵。他在上百座小墓中發現了16座屬於烏爾的“王陵”,王陵中豪華的隨葬品和眾多的殉人令世界震驚。伍利還在舒伯·亞德女王墓中找到了許多冥器,其中有金製器皿和兩隻船隻的模型,一隻是銅的,另一隻是銀的,每隻都有0.6米長。最有價值的是舒伯·亞德女王的頭飾,在一套假發上有三個用天青石和瑪瑙做成的花環,最下麵的那個花環掛著金環,中間一個掛有金的櫸樹葉,最上麵那個飾有直立的金柳葉和金花;一個點綴著金花和天青石的五齒梳插在假發中間。螺旋形的金絲裝飾著佩戴者的鬢角,女王的耳垂上懸著沉重的半月形金耳環。後來,伍利夫人根據一個同時代婦女的頭蓋骨塑造了女王的頭顱,戴上該頭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引起了世界性轟動。

  最後,伍利通過對烏爾遺址衝積層的考證,在查閱蘇美爾諸王的世係表以及研究以往美索不達米亞考古成就的基礎上,作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造者;他們的土地曾被大洪水淹沒過,而這也正是《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所描述的史實。伍利說:“聖經》中的大洪水,諾亞方舟的故事在我的出土物中得到了證實,我可以肯定,諾亞的後代就是當時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

  伍利對人類文化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在他作出如此重大發現之前,人們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僅限於神話與傳奇,正是由於他的工作,證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的存在。

  人們不禁驚歎,在那麽遙遠的過去,蘇美爾人何以創造如此卓越的文明呢?

  蘇美爾城市是現在所知道的人類文明史中,曆史最悠久的文明城市之一,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突然出現於中東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的下遊地區,即現在的伊拉克南部。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一致認為,蘇美爾城市不僅是以後古代東方文明的發源地,更為確切地說,它是現代世界文明的發源地。

  談到蘇美爾文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楔形文字的發明。蘇美爾人不僅發明了文字,還發明了農耕技術、建築技術、灌溉技術、幾何學、法律、天文學、算學等各種科學以及都市國家的民主管理方法等,這些創始全可歸於蘇美爾人。然而,就曆史時間而言,蘇美爾人這些知識是在極短的時間裏突然創造出來的,這一事實更使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目瞪口呆,感到不可思議。

  蘇美爾文明的起源眾說紛紜,說法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哪一種更接近曆史的真相呢?這有待於考古學家與曆史學家的進一步考察與研究。

  2.文明的過渡:三個文化期

  約公元前4300年,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進入晚期銅石並用時代,開始了氏族社會解體和向文明過渡的過程。在考古學上,這是埃利都·歐貝德文化期、烏魯克文化期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埃利都·歐貝德時期(約前4300~前3500),蘇美爾人已經掌握了初步的人工灌溉技術,能夠利用兩河的定期泛濫,從事灌溉農業生產。畜牧業和漁獵活動在經濟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勞動工具大部分為石器和骨器,但已開始出現銅器,如漁叉,等等。蘇美爾人還掌握了簡單的製陶技術。居民的住房為用泥土和蘆葦築成的小屋。在埃利都遺址,還發現一些建築在高大台基上的泥磚神廟,如遺址第8層的一座神廟,麵積約252平方米。泥磚神廟與蘆葦小屋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氏族社會內部的分化。在埃利都遺址的墓地,出土了一座男性雕像,左手執一根泥製棍棒。這座男像代表了氏族部落的軍事首領,其手中的棍棒則是後世主權和權標的起源。這說明,蘇美爾人已進入軍事民主製階段。

  烏魯克時期(約前3500~前3100),人工灌溉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銅器大量出現,陶器製作普遍使用陶輪。社會分化更為加劇。烏魯克遺址出土了一座石膏瓶,其上麵的浮雕清楚地表現出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方是奉獻產品的裸體群眾,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貴族。神廟規模越來越大,如烏魯克遺址的“鑲錐宮”,其庭院的牆壁用紅、白、黑三色的鑲嵌錐體加以修飾,庭院的北端有兩個階梯通往建築在高大台基上的柱廳,柱廳的圓柱直徑為2.62米,這座結構複雜的大神廟顯然是為氏族貴族服務的。人們的居住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人口增加,社會分工複雜和階級分化,一些居民遷往較大的村落,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合為城市或小鎮。例如,烏魯克城是由埃安那、烏魯克和庫拉布三個居民中心聚集而成的。據一種估計,約公元前3200年,兩河流域南部有農村112個,小鎮10個,小城1個。這種由農村到城市的發展過程,表明了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開始讓位於以地域關係為基礎的農村公社。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文字。在出土的一塊約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麵,刻有圖畫符號和線形符號,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至烏魯克文化末期,大約有2000個文字符號,並運用於經濟方麵。這些事實表明,蘇美爾人已經邁入了文明的門檻。

  捷姆迷連特·那色時期(約前3100~前2800),文字進一步發展,產生了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原始文字時期”,文字運用更加廣泛。在經濟文書中,男奴稱尼塔庫爾,意為外邦的男人;女奴稱姆魯斯·庫爾,意為外邦的女人,這說明戰俘是奴隸的主要來源。還有幾類人在經濟文書中也經常提到,例如,恩(最高祭司、統治者)、恩·薩爾(最高女祭司)、格爾·薩布(商人首領)、圖格·迪(首席法官)、帕·蘇爾(指揮官)等。顯而易見,這些人是高居於平民之上的氏族貴族或官吏。在兩河流域南部,這時期已經形成了數十個的奴隸製城邦,主要有埃利都、烏爾、烏魯克、拉伽什、烏瑪、蘇魯帕克、尼普爾、基什、西帕爾等。

  3.蘇美爾早王朝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之後,兩河流域南部進入蘇美爾早王朝時期(約前2800~前2371)。

  蘇美爾各邦之間為爭奪土地、奴隸和霸權展開了長期戰爭。早王朝後期,戰爭愈演愈烈,基什、烏魯克等邦都曾先後稱霸。基什王麥西裏姆(約前27世紀末葉)為霸主時,曾調停拉伽什與烏瑪之間的邊界衝突。後來,拉伽什強大起來。拉伽什王烏爾南什(約前26世紀中葉)的銘文中說:“地爾姆(即波斯灣的巴林)的船從外國帶給他作為貢物的木材。”這說明他已經控製了波斯灣以外的地區。烏爾南什之孫安納吐姆在位時,征服了許多城邦,他的頭銜為“納姆·盧伽爾”,即蘇美爾諸邦之霸主。至早王朝末期,南部兩河流域形成了兩大軍事同盟,南方同盟(拉伽什除外)以烏爾和烏魯克為霸主,北方同盟以基什為霸主。兩大軍事同盟的形成標誌著獨立的小邦開始向地域性的統一王國過渡,反映了南部兩河流域的統一是曆史發展的趨勢。

  在城邦爭霸戰爭過程中,城邦內部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長期的戰爭使大批公民破產失地,人口也急劇流失。據估計,拉伽什王恩鐵美那在位時,拉伽什隻有3600名公民。同時王權在戰爭中不斷擴大,國王和以祭司為代表的貴族之間的矛盾也很尖銳。在拉伽什城邦,烏爾南竹王朝末王恩南納社門執政僅四年,就被高級祭司恩涅塔爾吉(約前24世紀上半葉)推翻。但是,恩涅塔爾吉和其子盧伽爾安達(約前2384~前2378年)上台後,顯然背叛了祭司貴族的利益,而成為專橫的君主。據《烏魯卡基那改革銘文》記載:盧伽爾安達侵吞神廟財產;向高級祭司征收貢稅;加強對神廟勞動者的監督和剝削;廣大平民也遭受官員的橫征暴斂。盧伽爾安達的暴行加劇了拉伽什城邦內部的社會矛盾。

  在這種形勢下,貴族出身的烏魯卡基那(約前2378~前2371)推翻了盧伽爾安達,上台執政。烏魯卡基那執政期間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主要內容是廢除盧伽爾安達時期的“弊政”。烏魯卡基那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緩和城邦內部的矛盾,以加強城邦政權對奴隸實行專政的職能。他采取了一些有利於平民的措施,但大多是以不觸動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貴族用賤價強買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實際還是容許兼並,平民最根本的土地問題並沒得到解決。另一方麵,烏魯卡基那廢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稅,製定給予祭司的口糧和開支的新定額,特別是把神廟地產歸還神廟,從而增強了祭司貴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權。這就說明,改革具有向以祭司為首的貴族妥協並維護其利益的一麵。當然,烏魯卡基那采取的某些措施如減輕平民負擔、興修水利等,對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

  烏魯卡基那執政僅八年,烏瑪王盧伽爾紮吉西就率軍入侵拉伽什,殘酷地洗劫了這座城市。烏魯卡基那的改革徹底失敗。盧伽爾紮吉西又戰勝了其他一些城邦,大有統一蘇美爾之勢。但是就在他的統治時期(約前2371~前2347年),北方的阿卡德興起,擊敗盧伽爾紮吉西,統一了南部兩河流域。

  4.曆史舞台上的閃族

  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中,阿卡德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曾統一了兩河流域,開創了閃米特人成為兩河流域主導民族的曆史。

  公元前30世紀初,一個操閃米特語的沙漠遊牧部落來到了兩河流域的北部,他們在阿卡德建立了國家,這些人後來便被稱為“阿卡德人”。阿卡德人身材高大,皮膚黝黑,臉長鼻鉤,蓄有黑色胡須,而且十分驍勇善戰。公元前2371年左右,阿卡德人在薩爾貢一世(前2371~前2316年在位)的領導下進入蘇美爾人的烏魯克王國,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薩爾貢帝國。他們的到來,結束了蘇美爾人在曆史舞台活動的曆史,使閃米特人從此成為兩河流域的主導民族,繼續創造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曆史。

  閃族的開國之君、阿卡德王國的創立者薩爾貢一世是閃米特民族史上第一位傑出的領袖,也是美索不達米亞曆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關於薩爾貢的身世,還有一個曲折動人的傳說呢。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4世紀,幼發拉底河畔的基什。有一天,基什王宮的挑水夫在河邊挑水時發現河中漂著一個塗了瀝青的蘆葦筐,筐內裝著一個被遺棄的男嬰。挑水夫可憐這個男孩,把他從籮筐裏抱起,收養了他。而誰能想到這個曾經被拋棄、隨時可能葬身水底的嬰兒將成為被我們所銘記的偉大國王——薩爾貢呢。傳說他本來出生於幼發拉底河畔的阿吉利那尼城,母親是一位高級祭司,然而父親卻不知是誰。由於當時王國規定不許女祭司懷孕生子,因此薩爾貢的母親偷偷生下他之後,隻得把他放在葦筐中,送入幼發拉底河,任其漂流,祈求得到上天的救助。

  薩爾貢在挑水夫家裏平靜地長大,在養父的推薦下做了王室的園丁。後來薩爾貢得到國王烏爾薩巴巴的賞識,成為國王的近臣,職位是持杯者。持杯者是當時的高級官員,負責國王日常的起居飲食和宮廷大事的處理。有一天夜裏,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愛神伊南娜的幫助下,取代了國王烏爾薩巴巴,登上了國王的寶座。第二天,薩爾貢便把昨夜的夢詳細地向烏爾薩巴巴描述了一遍。烏爾薩巴巴對此惶惶不安,他害怕這是神給薩爾貢的啟示,他不甘心就這樣把王位讓給一個不相幹的人,不願意就此放棄國家的最高權力。

  為了消除顧慮,保住自己的寶座,烏爾薩巴巴想方設法地要把薩爾貢除掉。據說在愛神伊南娜的幫助下,薩爾貢幾次將臨頭的災難一一化解。最後,種種伎倆均不奏效的國王烏爾薩巴巴設了一個借刀殺人的圈套。他振薩爾貢給烏魯克國王盧加爾紮吉西送一封信,而信的內容卻恰恰是暗示盧加爾紮吉西見信後馬上將信使殺掉。在伊南娜的佑護下,大難不死的薩爾貢再次逃脫暗害。後來,烏爾薩巴巴在一場戰役中向盧加爾紮吉西投降。國王的賣國行徑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全國人民群起而攻之。薩爾貢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會,在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國王,最終登上基什國王的寶座。

  薩爾貢上台之後,立刻開始了東征西討的戎馬生涯。在北方,征服了兩河流域北部的蘇巴爾圖,還進軍到小亞細亞的陶魯斯山區及地中海東岸地帶;在南方,降伏烏爾,征伐拉伽什,幾乎將蘇美爾城市毀於一旦;在東方,遠征埃蘭,掠取蘇撒等城市。

  經過數年的南征北戰,薩爾貢終於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阿卡德王國,並自稱“天下四方之王”。從此,各邦混戰不休、民不聊生的局麵宣告結束,天下統一。

  在隨薩爾貢四處征戰和建立國家的過程中,阿卡德遊牧部落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昔日居無定所的遊牧民逐漸放棄了原來的生活方式,擇地定居下來。他們丟棄了帳篷,建起了磚房,開始從事農耕和商業活動。他們從蘇美爾人那裏學習並發展了楔形文字,采用了蘇美爾日曆、度量衡、數字係統和行政管理的方法。於是,阿卡德人漸漸淡忘了昔日沙漠的遊牧生涯,淡忘了馬背上的武藝,漸漸為擁有先進文化的被征服者所同化,在文化上最終被被征服者所征服。阿卡德人也逐漸與蘇美爾人融為一體。

  結果,阿卡德人在安逸的城市化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征戰的銳氣,國家也開始衰落,公元前2191年被另一支閃族遊牧民庫提人所滅亡。此後,蘇美爾人重振雄風,恢複了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控製。烏爾王烏爾納木在公元前2113年統一了南部兩河流域,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烏爾納木也因頒布了世界曆史上第一部法典《烏爾納木法典》而名垂青史。不過,這隻是蘇美爾人短暫的也是最後的輝煌。公元前2007年,最後一個蘇美爾人建立的國家被來自東部的埃蘭人滅亡。自此,蘇美爾人退出了文明史的舞台。閃族人完全取而代之,他們繼承了蘇美爾人的文明成果,建立了兩個巴比倫帝國和亞述帝國,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一步步推向高峰。直到被波斯征服之前,閃族人作為主角一直活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曆史舞台上。

  巴比倫之王漢謨拉比

  巴比倫曆史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88千米處,幼發拉底河下遊右岸。巴比倫古城約建於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是古巴比倫文化的結晶和象征。古巴比倫王國的領域主要在伊拉克境內,古巴比倫和新巴比倫兩個強盛王國先後在此建都,亞曆山大大帝也曾一度在此定都。此地成為當時兩河流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比倫原是一個小村,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日益繁榮興旺。古巴比倫最傑出的國王是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他統一了兩河流域中下遊地區,是一位智慧英明、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漢謨拉比登上王位後,采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先與拉爾撒結盟,滅亡伊新;接著又與馬裏聯合,征服拉爾撒,隨即揮兵直逼馬裏,基本上統一了兩河流域。漢謨拉比在巴比倫帝國建立了君權神授的中央集權製度。他獨攬軍權,振興經濟,重視農業,開發水利,使巴比倫帝國日益興盛。在巴比倫城,他興建了宏偉的神廟,架建了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大橋,還製造了能夠跨海運輸的大商船。這一切使巴比倫城成為一個極具實力的世界性都市。漢謨拉比最大的貢獻是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部法典刻在一根高225米、上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法典共3500行,用阿卡德語寫成,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前言主要宣揚王權神授、炫耀漢謨拉比的豐功偉績;結語則說明漢謨拉比遵從神意創立了公正法典以垂久遠,並警告後世,若有敢不遵法典之王,必遭神罰。法典的正文共282項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軍人份地、租佃、雇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方麵,是世界上現存的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據說公元前12世紀,西亞的埃蘭人入侵巴比倫時將這根石柱作為戰利品擄回蘇薩,1901年法國考古隊在蘇薩遺址發現了這根石柱。巴比倫不但創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而且第一個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實行七日一周的製度。後來的希臘文化、羅馬文化都深受巴比倫的影響。

  新巴比倫王國以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國勢最為強盛,在鼎盛時期建有宏偉的宮殿、輝煌的廟宇、高聳的樓台以及用釉磚裝飾的牆壁。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領巴比倫城,巴比倫城開始失去往日的輝煌。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中,18歲的亞曆山大曾指揮馬其頓軍隊的左翼取得輝煌的戰果。亞曆山大繼承王位之後,著手仿效希臘人的製度,實行政治、商業和軍事改革。他進行的軍事改革最為成功,他創立了包括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將步兵組成密集、縱深的作戰隊形,號稱“馬其頓方陣”。每個方陣還配有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重裝騎兵,作為方陣的前鋒和護冀。亞曆山大通過這些改革,使馬其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他在平定國內叛亂和希臘反馬其頓起義後,便開始了對東方的遠征。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沿地中海東岸征服了敘利亞和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為“阿蒙神之子”,他還自封為法老。公元前331年春,亞曆山大又率軍回師亞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進,10月初在底格裏斯河東岸的高加米拉以西與波斯軍主力對陣。盡管大流士人多兵強但還是遭遇慘敗。隨後亞曆山大聯軍乘勝南下一舉奪取巴比倫,占領波斯都城蘇薩和波斯波利斯等地,摧毀了大流士政權,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亞曆山大還把城市裏的大部分居民流放出去。從這時起,古巴比倫開始喪失了自己的優勢地位。公元前330年春,亞曆山大引兵北上追擊大流士,人流士被其部將謀殺。亞曆山大由此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然而,奪得大片土地的亞曆山大並不滿足於現狀。公元前327年,他率軍由裏海以南地區繼續東進,在公元前325年,侵入印度,並占領印度河流域。由於多年遠征,軍隊氣力消耗巨大,加之印度人民的反抗和自然條件的不適應,亞曆山大放棄了東進的計劃,於公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不久,亞曆山大因發熱生病而死。從亞曆山大進入巴比倫到塞琉西王朝時期,巴比倫開始沙漠化,城市居民也逐漸離去。再後來,滾滾黃沙完全掩埋了昔日輝煌無比的巴比倫城。直到20世紀初這顆被掩埋了將近2600年的兩河明珠才被考古學家發掘出來重見天日。

  古巴比倫的建築

  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名著《曆史》一書中,曾詳記巴比倫城之盛況。當時的巴比倫城麵積廣闊。幼發拉底河自北而南貫穿全城,河東為老城,宮殿神廟大多在這裏。位於城中的國王宮殿極為華麗。著名的南宮包括五所豪華的庭院和用彩繪裝飾起來的金殿,其規模之宏大實屬驚人。巴比倫的城牆高大厚實,牆為三重,外牆周長16千米,中內牆8千米,牆下有深壕圍護,在牆外之東,築有一道防護土牆,由此形成三重牆垣。巴比倫的街道均用磚鋪設,主要大街儀仗大道北通什特門,南連塔廟。街北是主宮,街東有寧馬克神廟,街西為南宮。在南宮東北角的幼發拉底河上架有石墩橋梁。離城不遠處有一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塔頂有一座用釉磚建的神廟。據說,這就是《聖經》所載的通天塔。巴比倫城還有一處重要古跡——巴比倫之獅。這是用巨大岩塊雕琢而成的塑像,象征著古代阿拉伯人不畏強暴、勇於鬥爭的英雄氣概。由於天長日久、日曬雨淋,獅身的後腰已有裂縫,獅嘴也斷落了。獅身上有放置鞍子的凹痕,傳說是阿什塔爾神站立之位。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巴比倫城飽經滄桑,但許多珍貴的文物還是幸運地被保存下來了。

  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位於古巴比倫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建造的名園。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期是新巴比倫王國鼎盛時期,以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築而馳名。相傳,空中花園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取悅他的妃子修建的。妃子是米提王齊亞庫薩雷的女兒,名叫阿米蒂斯。她來自山區,適應不了氣候炎熱、缺樹少花的巴比倫生活環境,因此經常懷念綠水青山、草木繁茂的家鄉。國王為了給她消愁解悶,便模仿她的故鄉風光和當時盛行的宗教建築大神壇造起了這座別具風格的花園建築。有記載說,尼布甲尼撒國王在15天內就修建起了一座新宮殿,宮殿內有石頭噴泉和梯形高地,樹木種在高地上,就形成了所謂的空中花園。國王本人的日記描述了他的新宮殿:像山一樣高,部分用石頭砌成,在15日的期限內完工。日記中沒有特別提到花園,不過宮殿裏通常都有花園。後來一些希臘文獻中更加詳細地記述了空中花園:花園麵積是120千方米,25米高,也就是城牆的高度。花園裏建有一層一層的台階,每層台階就成了一個個小花園。花園與花園之間還建有可以納涼的小屋。花園的底部由許多道高牆組成,每道高牆大約有7米寬,牆與牆之間相距3米。高牆上麵架有石板橫梁。花園用的泥土置於頂部鉛包外套之中,石柱支撐著由椰棗樹幹製成的木梁,這些木梁非但沒有腐爛,反而為上麵花園裏生長的樹根提供了養分。整個花園用巧奪天工的噴泉和水渠網來灌溉。

  由於不少描寫自相矛盾,許多人懷疑花園是否真的存在。幾千年來,由於人們為了重新利用宮中上等的好磚,所以把巴比倫宮殿的高牆挖得不成樣子。早期的探險家們在高處的夏宮裏尋找花園。夏宮大約180千方米,內有幾眼精致的水井,但沒有足夠的空間修建台階和種樹。一位考古學家認為花園僅於南宮磚砌的拱頂上,而且還在這兒發現了水井。但拱頂實際上可能是國王大臣們辦公的地方,也可能是牢房。然而,任何見過宮殿平麵圖的人都會發現:幼發拉底河在南宮和北宮的北麵和西麵流過,河與宮殿之間有著密集的建築。這些密集建築中的任何一座的上麵都可能是階梯形花園的所在地,也許其中一處真的就是空中花園的遺址。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西邊那塊地方。它長190米,寬80米,外牆有20厘米厚,用塗了瀝青的磚頭砌成。它的北頭建有房間,南頭則有一塊空地。而在空地的一角似有某種類似階梯的東西。在這特殊的建築上,很有可能建有一個方形的花園,因為它與設想的空中花園的規模大小相近。同時,它的上麵還建有納涼的房子和人造的梯形小山。

  空中花園建築雖然比不上巴比倫城牆那樣雄偉高大,更不如金字塔那樣氣勢壯觀,但是作為一種精巧華麗的古代建築則是出類拔萃的,僅憑它成功地采用了防止高層建築滲水的方法也足以使它聞名遐邇了。所以史書中人們總是用“鬼斧神工”、“巧奪天工”之類的美妙字眼來形容這塊凝聚著古代伊拉克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瑰寶。

  巴比倫古城牆

  巴比倫城修築得如同堡壘一般,有內外兩道城牆,外城牆長達16千米。它又由外、中、內三道圍牆組成;外牆用磚砌成,厚約3米;中牆和內牆各厚約7米,可以容一輛四匹馬拉的戰車轉身。城牆端麵建有各稈塔樓和較小的戰垛和箭孔。內城牆由內外兩道磚砌的城牆構成。城牆頂上那條足以讓一輛駟馬戰車自由轉向的寬道對於危險逼近時迅速調動兵力至關重要。整個城牆實際上由一條焙磚外牆和一條帶碎石填充物的土磚內牆組成。內牆可能高於外牆,這樣入侵者得攻克兩道關卡才能進入。城內巴比倫老城區周圍的城牆,也采用了類似的安排。老城區呈長方形,城牆長達84米。希羅多德認為,它幾個和外牆一樣堅固。通過老城區城牆的主要入口是伊什特大門,可能超過25米高,還有15米深的地基,以及用於緩解下沉問題的內部接合點。門的兩側牆上,飾有巨大的神牛雕像和神龍雕像。門樓和街道兩旁的牆的地麵部分和地下部分,都采用了模磚裝飾,描繪了更多的牛和龍的圖案。地麵部分的模磚,還釉上了亮藍色和其他顧色。

  整個巴比倫城固若金湯。雖然如此,它終究還是沒能擋住波斯人和希臘人入侵的鐵騎。對城牆最大的威脅,恰恰就是幼發拉底河本身。巴比倫曾有一個湖泊或沼澤上遊用於防洪,沿著河岸建有附牆,門閘控製著護城河和城內水道的進水口。然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防止自滿的心理。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利用河水的漲落,等到河水平麵降到可以渡過的時候,他的軍隊衝過河床攻入巴比倫,出其不意地攻克了這座城市。巴比倫帝國終於滅亡。雖然這些城牆曾經被使用過,但顯然經不起真正的考驗。

  巴比倫通天塔

  《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取名巴別塔。他們用磚和河泥作為建築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衝入雲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到此塔,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在作祟。上帝決定讓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相互間言語不通,於是通天塔也無法建造了。雖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古老神秘的巴比倫城也確實存在著一座“巴別塔”,這就是著名的巴比倫通天塔。

  巴比倫城裏最早的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赫那裏布攻占巴比倫時就被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通天塔用從黎巴嫩運來的雪鬆木作為建築材料,用鎏金裝飾塔頂神廟,據說建築這項浩大的工程用磚就達5800萬塊,從中不難想像通天塔的雄偉壯麗。通天塔建在一塊窪地上,共有七層,塔基的長度和寬度與塔高相近,各為91米左右。階梯環塔而上直至塔頂神廟。在高聳入雲的塔頂上,還建有供奉馬爾都克神的神殿,塔的上周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通天塔是祭祀神靈的場所,修建塔的目的主要是連通神人,通過各種祭拜活動來獲得神靈的護佑。公元前539年,波斯王攻下巴比倫,他被通天塔的雄偉折服,一反征服者的破壞習慣,保留下了這座塔。

  流離失所的猶太人

  古城史話

  大馬士革古城,位於敘利亞西南部。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它建在克辛山的山坡上,麵積約100平方千米。

  大馬士革城約建於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世紀曾被埃及法老圖坦蒙斯三世征服。在其眾多的古建築中,記載古城不同時期發展曆程的大清真寺是朝聖者的首選;它也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公元前11世紀中期,一支猶太人部落居住在此。公元前10世紀,這裏成為亞美尼亞王國的都城。公元前333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曆山大大帝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這座城市。在大流士王朝統治時期,安條克取代大馬士革成為新的都城。公元前64年羅馬人占領了大馬士革,希臘化的大馬士革變成羅馬敘利亞省的一部分,並日趨繁榮。公元636年拜占庭帝國軍隊失敗後,與西方聯係長達10個世紀之久的大馬士革被穆斯林占領。然後,在奧馬亞王朝的哈裏發統治時期,大馬士革進入了黃金時代;它成為了擁有遼闊疆土,從北非到中國邊界之間龐大帝國的都城。公元705~715年期間,一座大清真寺在羅馬神廟的舊址上拔地而起。阿尤布王朝建立後,穆斯林統帥薩拉丁在大馬士革集結了他所有的軍隊,於118年從十字軍手中奪回了耶路撒冷。大馬士革重新作為一個偉大帝國的首都而大放光彩。公元1516年,大馬士革和敘利亞一起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

  天堂之城

  自古大馬士革就被譽為“天國裏的城市”。據說,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來到大馬士革郊外的山頂,遠眺城市的全景讚歎不已。但是他沒有進城,而是從原路返回。隨從詢問原因,他回答說:“人隻能進入天堂一次,我若進入這座人間天堂,將來就無法再進入天上的天堂了。”

  大馬士革城市設計保留了一些羅馬和拜占庭時期的規劃結構(例如按照四個方位基點進行定向的街道),由一道具有城門的防衛城牆圍護,其布局保持了自奧馬亞王朝的哈裏發時期形成的風格。有篷的市場、宮殿、光塔和頂塔等都證明了大馬士革古城起源於伊斯蘭教的曆史。大馬士革為數眾多的清真寺獨特而完美,其建築影響深遠。奧馬亞王朝的哈裏發時期的整體建築是大馬士革進入黃金時代的有力證明。

  奧馬亞清真寺

  大馬士革古城之內共有清真寺250座,奧馬亞清真寺不但是古城中最著名的一座,而且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它坐落在舊城中央,原本是一座基督教堂,到公元8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占領了這個城市,奧馬亞王朝國王於公元705年親自主持將之改建為清真寺。當時動用了10000名工匠,曆時15年,才建成了這座堪稱伊斯蘭教世界第四大清真寺的奧馬亞清真寺。

  清真寺的大門高約10米。禮拜大廳長136米,寬37米,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建成,由大理石柱支撐。大廳四壁和圓柱上雕刻著精致的花紋,廳頂垂掛著一盞巨大的水晶吊燈,大廳外的廣場四周建有走廊,走廊的牆壁上用金砂、石塊和貝殼鑲嵌出巨大的壁畫,描繪出奧馬亞時代大馬士革的繁榮景象。三座高聳的尖塔直插藍天,具有伊斯蘭教特有的雕刻、裝飾藝術風格。寺前廣場一側有一鑲金小樓,據說是儲存信徒們貢獻的錢財的地方。清真寺中鋪著白色大理石,祈禱殿上貼著金色馬賽克磚,顯得金碧輝煌。像中東很多古跡一樣,清真寺的麵貌和身份隨著時代而變遷,它像變臉一般,任主宰的人為它塗抹信仰的色彩。3000年前閃族人在此修建哈達德神廟,羅馬人來了之後改為朱庇特天神廟,後來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信仰,天神廟改為教堂。公元636年,伊斯蘭教進入大馬士革,把教堂東半部改為清真寺,西半部還是教堂,但後來東半部不斷增建,漸漸就將西邊的教堂擠沒了。

  古城堡

  大馬士革城堡始建於兩千多年前,公元11世紀時被徹底改建。城堡用巨石壘成,四周有護城河,河上架有吊橋。城堡的城牆上有300多個射孔,並建有瞭望和防守的高塔。敘利亞曆史上三位著名的阿拉伯蘇丹(阿拉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努拉爾丁、薩拉丁和紮赫爾·倍貝爾,都在這座城堡中指揮過抵禦外族入侵的戰役。大馬士革古城中的古建築大多被很好地保留下來。

  亞述帝國

  公元前11世紀左右,古巴比倫王國被赫梯人所滅,自此兩河流域陷入了長期的混戰狀態。此時,巴比倫北方的亞述開始崛起,經過幾百年的苦戰,終於擊敗所有對手,建立了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的建立,與薩爾貢二世(約前721~前705)的野蠻好戰是分不開的。

  薩爾貢二世在位時,亞述最強大的敵人是烏拉爾圖王國。公元前714年,他親自率領大軍進攻烏拉爾圖,大軍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烏拉爾圖國王薩杜裏二世兵敗自殺。亞述軍隊殲滅了敵軍主力,毀滅了烏拉爾圖主神哈爾基神廟,占領大片領土,奪得大量財富、人口而還。

  關於這次遠征,薩爾貢二世有一篇充滿詩意的遠征記,它是世界最早的軍事文學作品之一。遠征記描寫他的龐大軍隊行軍揚起的灰塵,好像天邊的烏雲,遮天蔽日;他的軍隊士氣高昂,好像怒吼的雄獅,威震百獸;他的軍隊英勇殺敵,好像飛蝗吞噬莊稼,幹淨徹底。的確,經過幾百年連續不斷的征戰,亞述已經鍛煉出一支鋼鐵般的強大軍隊。這支軍隊兵種齊全,有步兵、騎兵、戰車兵、工兵、水師等部隊。軍隊裝備精良,進攻性武器為鐵兵器,防禦裝備有盔甲、盾牌。工兵裝備有撞城器,這種武器猶如現代的坦克,隻是這種“坦克”不能發射炮彈,隻能以觸角去撞毀敵人的城門或城牆。還有坑道兵,專門挖洞破壞敵人的城牆。據國外學者研究,亞述帝國是世界最早掌握淬火技術和全麵地、大規模地使用鐵兵器的國家。亞述正是依靠這樣強大的軍隊和先進的兵器,才得以在西亞地區所向無敵的。

  薩爾貢二世在消滅烏拉爾圖王國之後,又出兵征服了伊朗的米底(今哈馬丹)地區。伊朗曆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有賴於他的遠征記才得以保存下來。

  薩爾貢二世像阿卡德王薩爾貢那樣,也是個出身不明的人物。他可能是亞述王提格拉特帕拉薩三世的次子,在其兄被神廟祭司集團暗殺之後繼位為亞述國王。但也有人認為他並非王族,而是依靠武力篡奪了王位。

  薩爾貢二世上台時,正當亞述內外交困之際,以國王為首的軍事官僚集團和以神廟祭司為代表的工商業貴族勢力發生了衝突。各附屬國紛紛起而反抗,便亞述帝國的統治搖搖欲墜。因此,他上台之後,對內改變其父片麵支持軍事官僚集團的政策,以大量授予城市自治權的手段籠絡神廟祭司,建立以軍事官僚和神廟祭司集團為支柱的專製王權,鞏固了內部的統治。

  薩爾貢二世是亞述帝國最有名的征服者,但他對被征服地區的政策有很大改變。他把亞述曆代諸王對被征服地區實行的殘酷的屠殺政策,逐步改變為強製移民政策,企圖誘使被征服地區人民停止反抗。

  公元前713年,他下令軍隊進攻耶路撒冷城,軍隊將領拉伯沙基就向城裏的猶太居民喊話:

  “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裏的水。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與你們本地一樣,就是有五穀和新酒之地,有糧食與葡萄之地,有橄欖樹和蜂蜜之地。好使你們存活,不至於死。”

  可是,他的這種欺騙性宣傳並不奏效,因為對於被征服地區的人民而言,被強製背井離鄉遷移到異國他鄉也是巨大的災難。因此,被征服地區人民仍在頑強抵抗,亞述的屠殺政策也沒有停止。他們把當地壯丁全部殺死,村鎮徹底毀滅,婦女兒童則作為戰俘強製遷往他鄉,充當王室農莊的勞力。

  亞述這種極端殘酷的政策,也許是由於亞述人的極度自卑所致。因為他們自知比西亞其他國家落後,就對文明程度較高的被征服者采取野蠻的報複手段,企圖以此消除自己的自卑感。

  公元前705年,薩爾貢二世死於遠征伊朗的戰爭中,但記錄他遠征軍事的文學作品,卻流傳至今。千古風流功與過,任憑後人說。

  波斯國王居魯士

  希伯萊文明雖然受到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大文明的影響,但其主體卻是在迦南文化的搖籃中哺育成長的,古代迦南是猶太民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

  根據考古學家稱,早在數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迦南地區。

  至於新石器時代的古跡,在迦南發現的更多。據放射性碳14試驗結果,約旦河穀的耶利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約建於公元前7000年。在那裏發現的獸類及母性女神小塑像表明當時的居民已有生產力崇拜的習俗,鐮刀、石磨的發現說明那時他們已開始從事穀物耕種。從耶利哥城的大小及四周少量的可耕地來推測,某種灌溉係統那時也已經發展起來。顯而易見,在亞伯拉罕之前5000年,遠古的巴勒斯坦居民業已向人類文明大道邁進了。

  與此同時,人類文明在更適宜農業耕作的尼羅河穀和兩河流域也開始萌芽。公元前5000年前後,尼羅河兩岸的埃及人已利用定期泛濫的尼羅河水發展農業,到公元前4000年初埃及人進入了青銅器時代,隨後逐漸出現數十個具有城市公社性質的“諾姆”。約公元前3100年埃及的美尼斯把埃及統一為一個國家。此後很長時期裏,埃及法老帝國的勢力範圍從努比亞和埃及起,向北延伸到瀕臨地中海的尼羅河三角洲,再向東越過西奈沙漠,一直伸展到迦南和敘利亞,與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相繼建立的西亞強國交界。

  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始於公元前三、四千年左右的蘇美爾王國。公元前24世紀屬於閃族的阿卡德人滅亡了蘇美爾王國,並一度建立了東起波斯灣、西至地中海岸的薩爾貢帝國。公元前22至前21世紀在美索不達米亞南端曾經出現烏爾王朝。公元前19世紀80年代,阿摩利人(Amorites)以幼發拉底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興起了古巴比倫王國,到公元前18世紀上葉漢謨拉比王在位期間達到鼎盛時期,至公元前8世紀才為亞述帝國所滅。公元前7世紀末葉迦勒底人擊敗亞述軍隊,並建立了自己的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發展為西亞強國。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的居魯士滅亡新巴比倫王國徹底結束閃族在美索不達米亞統治的曆史。

  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這兩大文明發祥地之間早就通過迦南和腓尼基發生交往。當時有一條交通路線從埃及經迦南、敘利亞到達美索不達米亞。在古王國時代,埃及法老的碑記文獻多次提及其在迦南的商業利益。同時比布洛斯的迦南人已模仿埃及的象形文字,並發展了一種有音節的文字。公元前3000年迦南進入城市大發展時期。許多後來在聖經中提到的重要城鎮都已出現,諸如米吉多、伯善、艾、示劍、基色、拉吉以及約公元前3300年重建的耶利哥等。位於從沿海到內地商道上的拉希什在當時已十分繁榮,城的四周有磚牆圍繞並設置有角樓防衛,城內還發現各種青銅製造的兵器、工具,刻有記號的陶器以及帶有銘文的埃及蜣螂石。

  公元前23~前20世紀迦南文化已由青銅時代的初期過渡到中期。此時由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都處於戰亂動蕩之中,耶利哥、米吉多、艾等城市在來自東麵的遊牧民族遷徙侵擾中受到暴力衝擊,約旦河西岸的市鎮紛紛被人們荒棄,直到公元前2000年,新遷徙民族逐漸在此定居下來,迦南西部和外約旦北部才有明顯恢複。這些新居民主要是來自西北閃族中的阿摩利人,最初以遊牧為業,逐漸與當地定居務農的迦南人開始發生民族融合。亞伯拉罕率領的希伯萊部落大約也在這前後首次進入迦南地區。

  公元前20世紀上半期,埃及正處於繁榮的中王國時代,其貿易溯尼羅河而上,經迦南遠達腓尼基和克裏特,甚至巴比倫。當時埃及的勢力可以達到迦南大部分地區。比布洛斯不但受到埃及經濟、文化上的影響,甚至當地首領也承認自己是埃及法老的臣屬。

  到公元前18世紀下半葉中王國末期,埃及四分五裂、群雄割據,大批被稱為喜克索斯人的遊牧部族從迦南湧入埃及,征服尼羅河三角洲,並以三角洲東部的阿瓦裏斯為都,建立曆時百餘年的牧羊王朝。他們除直接據有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外,還依靠其封臣、附庸間接統治埃及的部分地區。雖然喜克索斯人的經濟文化發展明顯低於埃及人,但他們把馴養馬以及製造馬拉戰車、排弓、戰斧等技術輸入埃及,並簡化了埃及文字,這直接為後來腓尼基人創造拚音字母作出了貢獻。喜克索斯人的勢力範圍向北一直延伸到敘利亞北部和幼發拉底河上遊一帶,緊鄰埃及的迦南自然處於這片廣袤領域的中心。公元前16世紀中葉,底比斯王國集合埃及各地勢力,推翻喜克索斯人的統治,開啟埃及新王國時期。被迫撤出埃及的喜克索斯人不得不重新退回迦南南部。

  在喜克索斯人統治埃及期間,迦南文化達到其全盛時期。原先以遊牧為生的阿摩利人紛紛築城以居,其首領也成為地方小王。迦南城邦又開始複興,農業成為當地居民的主要職業。除了一些較落後的山區和草原部落仍過著遊牧生活外,在迦南的河穀、窪地及沿海平原,居民們已發展起較為發達的耕作及園藝業。在手工業方麵,出現大量的短劍、斧頭、雕像等青銅製品,陶器製作也更為精良;他們不僅釀製葡萄酒、提煉橄欖油,還用毛、麻生產色彩鮮豔、飾有花紋的豪華紡織品和衣服。在米吉多、吉甲和伯善等地都曾發現該時期最富特色和藝術價值的手工製品。由於埃及在迦南的政治勢力受到削弱,位於從埃及通向敘利亞、腓尼基重要商道上的迦南商業城市得以比較獨立地發展,隨著商隊川流不息通過而更趨繁榮。在語言文字方麵,迦南人大多使用阿卡德語和楔形文字,也有一部分講埃及語和使用象形文字。在宗教信仰上,迦南人的每個公社、城市和部落各有自己的保護神,流行多神崇拜和人的祭獻。從住宅和墳墓隨葬品來看,當時迦南已有十分明顯的貧富分化。

  然而隨著公元前16世紀前葉喜克索斯人被逐出埃及以及埃及人重新征伐迦南,迦南文化趨於衰落,特別是在手工業生產和藝術方麵,陶器質量的顯著下降便是明證。新王國時期的埃及法老利用駐軍和當地臣服的王公控製了迦南大部,榨取名目繁多的貢賦。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3世紀,埃及人與在小亞細亞崛起的赫梯王國為爭霸西亞不斷發生衝突。公元前13世紀初兩者締結和約,分占迦南。在隨後的歲月中,來自海上和沙漠地帶的部落遷徙、攻掠致使迦南各地動蕩不安,也打擊著埃及和赫梯在當地的勢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為猶太人先祖的希伯萊人再度進入迦南,在這兩大文明交匯處開始創建自己的文明。

  大流士改革

  古代希臘人的醫學、生理學起源較早。在荷馬史詩中,我們已能見到醫生一類的人物。在阿伽門農的遠征軍中,就有一位叫馬卡昂的醫師,他長於治療刀、劍一類創傷。也就在史詩中,我們見到了後來的希臘醫神阿斯克列皮奧斯的名字。在《奧德賽》中,奧德修斯在殺完求婚者以後,也對房屋進行了衛生消毒,說明當時的人們已對自身有了較多的認識,並注意到環境和健康的關係。

  自然哲學產生以後,對人類的探討有所進步,阿那克西曼德就猜想人是由海裏的魚演變來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則從其神秘崇拜出發,禁止人們吃豆子一類的食物。及至恩培多克勒,有關人類自身的認識進一步理論化。恩培多克勒從其四根說出發,最早提出了類似“物種進化、適者生存”的理論。他說,從四大元素的混合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存在著,在大地上遊蕩。這些生物隻是些個別的肢體,如頭、脖子、腿、手等。後來,由於愛和憎大規模的戰鬥,這些肢體便相互追逐並結合起來,出現了動物和人。不用說,它們的形狀千奇百怪,有的長著兩張臉,有的有頭無脖子,有的長了無數手腳,還有牛首人身、半人半牛、半男半女的怪物。最後,許多生物因不能繁衍後代而絕滅,僅保存下來現存的數種,人隻是其中的一種。

  醫學和生理學在意大利據說特別發達。據希羅多德說,克羅同城邦的醫生特別著名,一個叫戴謨凱代斯的醫生先後做過厄吉那、雅典的國醫,獲得很高的收入。他後來還到了薩摩斯,成了僭主波裏克拉特斯的私人醫生。薩摩斯被波斯攻占後,他作為俘虜被送往波斯宮廷,因治好了國王大流士的踝關節而深得寵信。但他深知,波斯絕非久留之地,因此在治好王後阿托撒的乳腺炎後,借機回到了意大利。當波斯使節到克羅同要人時,克羅同人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把戴謨凱代斯留了下來。另據記載,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阿爾克美昂不僅是個著名醫生,而且不顧當時的宗教習俗,解剖了人體,發現了視覺神經。而恩培多克勒利用疏浚河道的辦法,撲滅了塞林那斯的瘟疫。據說有一次他還治好了一位被認為已死了1個月的婦女,因而被西西裏人奉為神人。

  阿那克薩戈拉對動物學有一定的研究。他注重從生理角度解釋動物中的某些變異。據說有一次有人牽來一隻羊,此羊隻有一隻角。預言家蘭彭聲稱,此事預兆城邦中會發生兩派爭鬥,鬥爭的結果是一派得勝,並將獨攬大權。阿那克薩戈拉十分不滿,認為這純粹是自然現象,其原因隻是另外一隻犄角被封住,未能順利長出來而已。他下令將羊宰殺,打開羊的頭顱,將其原因向眾人展示。他的這些舉動顯然讓雅典的保守分子不高興,因而被控瀆神,他隻得逃離雅典。

  古典時代的希臘各城邦,都把公民視為城邦的命根子,對公民的健康相當重視,有些城邦專門由城邦出錢聘請醫生,前述戴謨凱代斯隻是其中的一個。不過,各邦願意聘請的可能都是些有名氣的醫生,更多的醫生或者自己開辦診所,或者四方遊醫。

  另一方麵,由於科學和文化知識水平的限製,人們對疾病的認識仍然十分不夠,對許多疾病,尤其是瘟疫無可奈何。公元前430年雅典的大瘟疫,民眾死亡枕藉,醫生們束手無策。到這種時候,迷信和宗教就會抬頭,人們不免會去求神問卜。在整個古典時代,求神問卜是人們治療頑疾的最後手段。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各地興起了阿斯克列皮奧斯崇拜,雅典人鄭重其事地舉行儀式,把這位醫神從外地請來。但香火最旺的是位於伯羅奔尼撒的阿斯克列皮奧斯聖地。據說當人們在廟中睡覺時,醫神會在夢中治好他們的病,個別人則得到藥方,照章抓藥,居然也有靈驗的。

  希波克拉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從事醫學研究和行醫的。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前377年)是古希臘著名醫生,歐洲醫學的奠基人,被稱為“醫學之父”。對於這位古代希臘名氣最大的醫生的生平,我們了解得並不多。他大約公元前460年出生於科斯島,從小就隨父行醫,曾在希臘、小亞細亞、黑海沿岸及北非等地行醫,還曾在故鄉科斯島的醫學學校裏從事過醫學教育。他生前已享有很高的聲譽,柏拉圖曾在其書中兩次提到他,且稱他為“科斯島的神醫”,稍晚的亞裏士多德也稱他為偉大的醫生。他活了八十多歲,最後逝於帖撒利。

  與當時的多數醫生不同,希波克拉底十分重視理論總結,寫有不少著作。現今流傳的歸於他名下的著作未必都出自他的手筆,但肯定有一部分是由他完成的。這些著作涉及古代醫學的各個方麵,大體反映了當時的醫療水平和他本人的醫學思想。

  希波克拉底不相信“神賜疾病”的謬論,認為所有的病,包括當時他及其同代人還不太理解的癲癇病在內,都是由某些內、外原因引起的。就內部原因來說,他提出了四液理論,認為人類機體是由血液、粘液、黃膽、黑膽四種體液組成的。這四種體液不同的混合比例造成了人的不同氣質,它們中哪一種體液占優勢,便體現為哪一種氣質,如血液多者為多血質,粘液多者為粘液質,一旦體液失調,身體就會發病。就外部原因來說,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一個醫生在到達一個地區時,對該地區的坐落方向、土壤、水質、氣候、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都應有所了解。而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除充分研究病情外,還應考慮病人的體質、家庭,力求多方協調,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否則,很可能事倍而功半。

  對於許多具體的疾病,希波克拉底也都進行了研究。他對尿路結石、骨折、顱傷、關節複位等病症及人體結構都有十分精確的知識。

  希波克拉底的最大功績就在於把醫學從原始巫術中解放出來,以理性態度對待疾病和治療,為醫學奠定了科學基礎。在外科學方麵,希波克拉底也作出了重大貢獻。當時的宗教習俗禁止人體解剖,希波克拉底等人衝破禁令,秘密進行了人體解剖,取得了許多關於人體結構的知識,為外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希波克拉底堅信人的各種疾病均是生理失調和外界影響所致,並首倡體液學說。他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外在條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強調醫生應注意各種因素對人體的影響,這與現代生態學的觀點十分接近。在病因和治療方麵,他也有很多創見,如強調自然法,不輕易用藥而相信自然的康複力等。

  希波克拉底給後世影響最大的應是他為醫生這一職業確立的道德規範,這就是後世通稱的“希波克拉底誓詞”。其內容大致是:尊敬師長父母,悉心向他們的子女傳授醫學知識;用盡全力,采取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不把毒藥給任何人;進入別人的家,隻是為了看病,不為所欲為,不受賄賂,不勾引異性;有關別人的私生活,不管與醫務是否有關,絕不泄露。這些內容包含了醫生的主要職業規範,因而在西方傳了兩千多年,1948年,世界醫協大會通過了以“希波克拉底誓詞”為藍本的《日內瓦宣言》;次年,世界醫協大會又把它宣布為國際醫務道德準則。“希波克拉底誓詞”因此成為全人類的寶貴遺產。

  希洛菲洛斯和厄拉西斯托拉圖是當時亞曆山大裏亞最著名的兩位醫生。希洛菲洛斯寫過《論解剖學》、《論眼睛》等著作,可惜都已散佚,僅有少數殘篇保留在蓋侖的著作中。他論解剖學的著作先介紹解剖的一般指南,接著便詳細描述了人體的神經、脈管、消化、生殖、骨骼等係統。他用專章討論了肝髒的構造及其功能。由於擁有豐富的解剖學知識,他對許多問題的認識超過了希波克拉底學派,比如在大腦問題上,他不僅批駁了亞裏士多德心為智慧之源的錯誤,而且區分了大腦和小腦,認識到腦與脊椎、神經之間的聯係。他仔細研究過各種病例,現今使用的某些疾病的名稱仍是由他命名的,有些疾病則是由他首先發現的。

  厄拉西斯托拉圖比希羅菲洛斯稍微年輕一些,也是一位有名的解剖學專家。他正確地描述了會厭軟骨在防止食物進入呼吸道中的作用,對大腦、心髒的構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考察了整個人體中動脈和靜脈的分布狀況,觀察到人的肉眼所能及的微血管。他認為人體吸進空氣後,空氣由肺進入心髒,在心髒內變成活力靈氣後隨動脈輸向全身,其中一部分在大腦中轉變為供思維的靈魂靈氣,然後靈魂靈氣再分布到全身。在這裏,厄拉西斯托拉圖實際已有了初步的血液循環概念,認識到心髒類似水壓泵,動脈、靜脈之間存在著某種看不見的聯係。有了初步的血液循環概念。在西方醫學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希臘化時代所興起的重視人體構造和人體解剖的傳統,使西方醫學較早打破了對人體的神秘觀念,把醫學建立在嚴格的生理解剖基礎上,有利於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希臘化時代醫學的發展是西方醫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