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製定教育小說審核標準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南京臨時政府任命蔡元培為教育總長。應蔡元培之邀,許壽裳在“木瓜之役”之後,赴南京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一科科長。經許壽裳向蔡元培推薦,1912年2月,魯迅赴南京任教育部部員。

  重回南京後,魯迅看見了辛亥革命帶來的一些新氣象。但不久一切又照舊,魯迅覺得自己不過是在混薪水。幸好,南京有個江南圖書館,裏麵有許多珍貴的善本書。魯迅空餘之時常去借,以抄舊書來打發時日,消解自己對於時局的失望心情。

  不久,北方軍閥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強迫把臨時政府從南京搬到北京,孫中山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失敗了。魯迅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

  1911年5月,教育部遷往北京,魯迅住進了玄武門外南半街胡同的藤花館。

  蔡元培得知魯迅對美學、美術素有研究,便讓他擔任社教司第一科科長,負責推進全國的文化美術事業。魯迅也知道蔡元培喜歡美育,當然得做一番事情以示回報。然而,袁世凱等人隻忙於爭權奪利,哪有心思發展事業,連部長蔡元培都沒法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而他隻是小小的社教司科長而已。

  轉眼到了暑期,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實施重視美育的課程改革,蔡元培決定舉辦“夏期講習會”,請中外著名學者向教師講授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及佛教等20多種科目。魯迅承擔的是“美術講習會”。

  對此,魯迅非常重視,特意撰寫了一本講義。第一次聽講的30多人中,中途退場的有五六個人,到第三次居然全體告假不來了。原來那時大家都在傳言蔡元培要辭職,大家覺得既然如此就不必來聽了。

  事實確實如此,蔡元培再努力,也無法喚醒來參加臨時教育會議的各地代表積極投身改革,他的美育計劃竟被會議刪除了,蔡元培終於憤怒辭職。

  魯迅對頑固派的這一行為十分憤慨,他在1911年7月12日的日記上寫道:“聞臨時教育會議竟刪美育,此種豚犬,可憐可憐!”

  魯迅對書法、美術有著極高的鑒賞力,對篆、隸、章草等各種書體,均可熟練掌握。難怪他曾對友人表示“字不好”,但“寫出來的字沒什麽毛病”,顯示出他在文字學上的相當自信。所以,魯迅有時書興濃時,時常會將一兩個篆隸意的字摻雜於行書之中,渾然一體,趣味橫生。

  可是接下來的幾年裏,北京的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教育部的衙門,更是一片混亂和黑暗。總長和次長們像走馬燈一樣上台下台,部裏根本沒有人去辦正經事:有人在品茶,有人在下棋,有人在聊天,還有人竟唱京劇,念佛經,甚至整天手執拂塵,在身上彈出一宗難聽的音調。

  魯迅對這種汙濁無聊的環境十分的厭惡。他實在不肯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當實在無公事可辦的時候,他就設法驅除自己的落寞。

  他讀佛經,把佛教當做人類思想發展的史料來看,借以研究人生觀;他抄古碑,搜集金石拓本,輯錄和校勘古書,把自己沉於國民中,讓自己回到古代去,借以深化對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和國民精神的認識。

  1912年8月起,魯迅被任為僉事。8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經過任命的科長,魯迅為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因原第一科此時已並入內政部,魯迅原屬的第二科改為第一科了。

  魯迅的熱情雖然屢遭碰壁,聽講無人,在部裏也很受孤立,單他還是百折不撓地提倡文學藝術,盡可能地克服各種阻力,來做一些有益於人民的工作。

  1913年2月至5月間,北洋政府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任務是審定字音、核定音素和製訂字母。魯迅與許壽裳等都由教育部選聘為會員,參加討論。會上意見分歧,到討論製訂字母方案時,出現三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最後,由魯迅與許壽裳、馬裕藻等共同建議,主張以會上據以審定6500多字的字音時使用的記音符號作為字母,待表決後,竟得多數。這套字母,就是為中小學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注音字母”。在拉丁化的拚音字母製訂使用前,該套字母在幫助學習文化方麵起過很大的作用。

  從1913年3月起,魯迅具體負責全國兒童藝術展覽會的籌備工作,到次年4月才告完成。1914年4月21日至6月20日,展覽會共展出兩個多月,展品主要是全國各地小學生的字畫作業及他們的手工作品,如刺繡、編織、玩具等。

  展出期間,魯迅經常到會場值班辦公,甚至星期日也不休息。展覽結束後,又由魯迅等負責從展品中挑選出一批比較優秀的作品,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

  1915年9月,魯迅被派擔任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主任。這個通俗教育研究會是秉承袁世凱的旨意組成的,規定小說股的任務是編譯和審核“寓忠孝節義之意”的小說,目的在進行奴化教育。

  魯迅當然不會聽命於帝製派的策劃,主張“有權在手,便當任意作之”。

  在當時可能的條件下,魯迅主持製訂了另一套《審核小說之標準》。其中,教育小說的審核標準規定如下:

  關於教育之小說,理論真切,合於我國之國情者,為上等。詞義平穩者,為中等。思想偏僻或毫無意義者,為下等。

  1916年2月,魯迅又被派參加籌備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成績展覽會,忙碌了一兩個月。

  這個展覽會於當年3月15日至4月14日展出一個月,參加展出的有全國68所學校送來的展品。

  在這段時間裏,中國大地上有一種新的東西正在萌動。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於1915年創刊,1916年改名為《新青年》,開始提倡文學革命。

  魯迅帶著懷疑的眼光靜觀著,他每期都要閱讀。他在想:自己曾經呐喊過變革,但是沒有用。現在別人又在呼喊了,會不會有用呢?

  但是從那年夏天起,他購買碑帖畫冊的數量減少了,一些外國書籍大量地出現在他的案頭,他對鼓動自由與反抗的外國文學的興趣複活了。

  §§第三章 文化旗手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