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敢於“踢鬼”的人

  轉眼之間,魯迅回到紹興任教已經一年多了。在辛亥革命還未爆發之前,魯迅一直把自己當做“預備”之才,積極做著迎接革命風暴的準備工作。

  在教學之餘,魯迅常常利用假期,與三弟等人一起到會稽山一帶采集竹屋標本,並寫下了《辛亥遊錄》二則,記錄他登山、臨海、采集植物標本時的情景。

  魯迅還經常帶領學生走進社會,與實際生活接觸。他一直對治水英雄大禹非常景仰,所以在春天的時候,他就組織全校師生到大禹陵遊覽,探訪禹穴,以大禹的事跡,啟發學生抗清愛國的革命思想。

  同年,魯迅在課餘時間裏輯錄唐代以前的小說,後來成書《古今小說鉤沉》,還輯錄了會稽的曆史地理逸文,後來成書《會稽郡故書雜集》。此外,他還負責編輯了《越社叢刊》第一集。

  紹興府中學離魯迅的家大概有2500米遠,為了能多擠出些時間工作,魯迅平時住在學校,隻有到了星期六才回家一次。

  魯迅回家的路有兩條,一條是石板鋪成的大路,雖然好走些,但是比較繞遠;另外一條泥路,走起來近得多,隻是這條路上幾乎沒有人煙,而且還要經過一個墳地。

  魯迅為了節省時間,常常走那條泥路。一天晚上,魯迅因為學校裏事忙,直至深夜才回家。將近岔路口的時候,他心裏盤算著:“這麽晚了改走哪一條路呢?泥路雖然難走,但畢竟近得多,時間還是寶貴的呀!”於是他決定和往常一樣,仍舊走那條近路。

  乘著朦朧的月色,魯迅邁著急促的腳步往前走。當他將走近墳地的時候,他突然看見一個白色的東西在麵前晃動: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大,一會兒小,漸漸縮成一團,仿佛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正麵的去路。

  一陣陰森森的風吹來,魯迅不禁打了個寒噤。於是他放慢腳步,邊看著周圍的動靜,邊在心裏想:“這樣的深夜不會有人在這裏走動吧?倘說真的是人,深夜跑到墳地來幹什麽,而且鬼鬼祟祟地團縮在那裏?倘說不是人,又究竟是什麽東西呢?難道是‘鬼’?”

  魯迅學過醫,解剖過屍體,知道人死神滅,世間沒有鬼。可是前麵那團白色東西,忽大忽小,忽高忽低,真一時不清楚是什麽東西。

  “看來這次真遇上了人們傳說的、會變化的‘鬼’了!應該走近瞧個明白。”魯迅心裏想。於是加快了腳步,盯住那團白色的東西,走了過去。

  那段時間,魯迅正好在輯錄中國古代散失的小說,看到了不少談鬼說怪的材料。他覺得眼前真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可以試一試“鬼”的神通,看它有沒有像筆記小說裏講的那樣本領,會在人前變幻各種猙獰可怕的麵目。

  當時魯迅正好穿著一雙硬底皮鞋,他決定踢“鬼”一腳。當魯迅走進那團白東西時,那東西卻突然縮小了,蹲下了,靠在了一個墳堆。魯迅看準它,抬起右腳,猛踢出去,正好踢了個正著。

  隻聽見“哎喲”一聲,那個“鬼”霍地站起來,慌慌張張地跑了。原來,那個“鬼”是一個盜墓的小偷。

  魯迅大笑起來,說:“原來‘鬼’也是怕踢的?踢你一腳,怎麽倒變成人啦?”

  這就是魯迅,無論對於什麽“鬼”,都不害怕,不退卻,決心踢它一腳,讓它露出真相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