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每天看著父親躺在病床上,受著疾病的折磨,心裏難受極了。他既要堅持去三味書屋讀書,又要忙著給父親求醫抓藥。
後來聽說城中有位名醫,於是魯迅每隔一天,就跑去請他來給父親看病。這位名醫每次看病,要診金1元4角,出診費10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不僅如此,他用藥很特別,用的藥引子更特別。
一般醫生開的藥引子,都是諸如“生薑2片”、“竹葉10片去尖”什麽的,而這位名醫卻不用這些。如果他要用蘆根,那麽魯迅就得到河邊去掘;如果他要經霜3年的甘蔗,那麽魯迅就得到處搜尋兩三天……
可是,這樣治來治去,父親的病卻越來越嚴重了,水腫逐日厲害,更是不能起床了。
有一次,魯迅要找一種更新奇的藥引:3年以上的陳倉米。他東奔西跑,到處也找不到。
這事後來被老師知道了,也不知道他想出了什麽辦法,一下子就弄到了兩升陳倉米,裝在錢搭裏,搭在肩上,親自送到魯迅家裏來了。魯迅接過那些陳倉米,熱淚無聲地流了下來。
可是父親的病,越來越嚴重了。
魯迅又一次次地跑去請那位名醫,但是那位名醫問過病狀後,卻說:“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本城還有一位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推薦他來看一看,我可以寫一封信……”於是魯迅又跑去請那位姓陳的名醫。
這位名醫的診金也是1元4角,但是所用的藥引更為奇特。蘆根和經霜3年的甘蔗,他從來不用,常用的是“蟋蟀一對”,旁注小字:“要原配,即本在一巢的。”
雖然這倒不使魯迅為難,因為走進百草園便可以容易抓上10對,但是魯迅弄不明白為什麽分居的蟋蟀變連做藥的資格也沒有了。接著這位名醫又開了一個“敗鼓皮丸”的藥方,魯迅也懷疑這用打破的鼓皮能不能起效。
但是有一次,這位名醫開的藥引子是“平地木10株”,這可不知道是什麽東西了。魯迅跑去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甚至去問木匠,可是他們都隻是搖搖頭。
後來,魯迅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啟蒙老師,那個種花木的玉田老師。他跑去一問,玉田老師固然知道,原來生在山中大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像小珊瑚珠的紅果,平常都稱“老弗大”。
雖然如此,魯迅為了能醫好父親的病,各種莫名其妙的藥引子,他都設法找到了。他是多麽希望父親能早日好起來呀!
但是父親的病依然不見好轉,這位名醫有些黔驢技窮,竟然說:“我想,可以請個巫師來看一看,可有什麽冤愆……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這也許是前世的事……”這話聽上去並不像是一個醫生應該說的。
父親吃了100多天的“敗鼓皮丸”,終於還是撒手而去。一個16歲的少年,不得不和同樣心情沉痛的母親一起變賣家產,辦理喪事。這時的魯迅早早地告別了天真年代,無心與孩子們一樣嬉鬧了。
每次想起父親臨終前痛苦的喘氣聲,魯迅的心裏就不由得對那些貽誤病人生命的庸醫起了憎恨。
§§第二章 求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