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2歲時離開家,到紹興城裏最著名也是最嚴厲的三味書屋學習,讀的是《四書》、《五經》一類。他的老師是有名的正直博學的老秀才壽鏡吾先生。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著名的私塾。三味書屋坐東朝西,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書房正中上方懸掛匾額,是清末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書。書屋中間是老師的八仙桌和木椅,學生都坐在窗前壁下。魯迅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裏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裏。
三味書屋後麵有一個園子,雖然小,但在那裏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小園子給魯迅和同學們帶來了不少樂趣。
壽鏡吾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教育方法還是封建的老一套,除了背書、聽書、習字、對課,不讓學別的,甚至不讓看有圖畫的本子,但活潑的孩子們往往背地裏不聽那一套。
那時魯迅愛畫畫兒,用一種叫“荊門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孔孟的書沒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最成功的是《蕩寇態》和《西遊記》的繡像。
小魯迅用壓歲錢為自己買書,特別是他心愛的畫譜、畫冊。他最開始在皇甫莊見到《毛詩品物圖考》時,喜愛極了。
後來他積攢了錢到書店去買到一部,愛不釋手,偶爾發現有點墨汙或別的小毛病,就覺得不滿意,趕快拿到書店裏去換,有時換了好幾回。最後惹怒了書店的夥什,人家嘲弄地說:“這比你姐姐的麵孔還白呢,何必換掉?”
這種刻薄的話曾使魯迅很生氣,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這個少年對書的癡迷程度。當魯迅買不起書的時候,就自己動手抄,他從小就有抄書和描畫的習慣,三卷《茶經》、《五木經》他都親手抄過。
魯迅對什麽都充滿了極大的興趣,並且酷愛自然科學。他最喜歡的是一本上麵帶有許多圖的《花鏡》書,這是他花了200多文錢買來的,裏麵有許多寶貴的栽培知識,還強調通過人工培育可以改變植物的特性,宣傳“人力可以回天”的思想。
魯迅不喜歡死記硬背,他更注重理解。在三味書屋讀書時,他曾製作一張書簽,中間豎寫“讀書五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腦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
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上書簽。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於是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隻想玩,常常背著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3寸長、2寸寬的紅紙條,紙條上寫著“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做事非常認真,他深惡痛絕那種誇誇其談,一知半解的浮誇學風,做事總愛搞得明白透徹。這是魯迅幼年時就養成的習慣。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時候,聽說漢朝的東方朔認識一種叫“怪哉”的蟲,此蟲係冤氣所化,用酒一澆,蟲便消失了。魯迅覺得很奇怪,怎麽也琢磨不明白。
有一次,聽壽鏡吾老先生講完課,魯迅趕緊向老師問這一問題。
老先生臉上充滿怒氣地答道:“不知道。”
魯迅明白這是老先生不願多講課外的知識,於是他就去自己查詢。他攢下錢來,購買了《毛詩品物圖考》和《花鏡》,並時時留心實物,將書籍上的記載與實物相比較。
魯迅13歲時,祖父周介孚替親友向浙江鄉試的主考官行賄賂,事情敗露之後被關進了杭州監獄。周家開始家道中落。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由於與這場案子有牽連,不僅不允許考試,連原來的秀才身份也被革掉了。
周伯宜本來就不善於持家,這回為了營救老父親,家裏生活的重擔又壓在他身上,眼睜睜地看著家裏的財產和土地都沒了,他心裏十分焦急,於是脾氣更壞了,酒也喝得更凶了,終於得了嚴重的肺病。此後幾經波折,病情時緩時急。
父親長期患病,使得家裏越來越窮。身為長子,魯迅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營救祖父和為父親治病,都需要錢。山窮水盡的他隻好每天都去當鋪,把衣服或首飾送上當鋪的櫃台,在誣蔑聲中接過一點可憐的錢,然後再到藥房裏,站在和自己一樣高的櫃台前,給久病的父親買藥。
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
老師看到魯迅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魯迅早早地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那書桌是魯迅從自己家裏帶來的。從此那上麵的“早”字就成了鞭策魯迅的記號。而老師得知魯迅遲到的原因時,深深地自責起來。從此,他就更喜愛魯迅,而且經常幫助他。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為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裏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魯迅氣喘籲籲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雖然家裏的負擔很重,可是魯迅再也沒有遲到過。
直至晚年,魯迅還清楚地記得這件事,並且在一次閑談中告訴自己的親人。這生動地表現了魯迅自幼嚴格要求自己和認真學習的精神。
魯迅的課本上全都是紅圈圈,就是老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認為寫得好的。這是由於魯迅思維敏捷,學習勤奮,讀書多的緣故。
在魯迅15歲那年,父親周伯宜留下妻子和4個孩子,撒手歸天,周家開始急劇陷入貧困。雖然如此,但是母親堅持讓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
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給魯迅留下深刻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