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頓獎是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一項獎勵,1838年,漢納·阿克頓夫人為紀念她的丈夫塞繆爾·阿克頓,特地設立了此獎。漢納·阿克頓夫人捐出1070英鎊,成立了基金,基金會規定:每7年頒發一次阿克頓獎,獎金金額為107英鎊,用以獎勵某些指定學科的優秀科學論文,學科的指定及論文的評定由英國皇家學會管理者委員會負責。
從獎金額度看,阿克頓獎少得可憐,但這項科學獎的曆史非常久遠,它在世界上仍亨有一定的學術聲譽。阿克頓獎的獲得者許多都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如1949年的獲獎者亞曆山大·弗萊明,就發明了在世界醫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抗菌素——青黴素:再如1956年因發表“射電天文學的研究”而獲阿克頓獎的馬丁·賴爾,是英國一位射電天文學家,他是最早觀測非連續性射電特別是太陽活動區的科學家之一,也因在射電天文學方麵的卓越成就,於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偶然的發現
弗萊明是英國細菌學家,他發現了青黴素,挽救了地球上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到現在,青黴素還在為救治病人發揮著作用。因為發現了青黴素,弗萊明與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裏、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共獲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
弗萊明於1881年誕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從1906年起,他開始做細菌學研究工作。說起來,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有點偶然。
弗萊明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藥物。當時如果有人患了肺結核,那麽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麵,眾多科研人員開始了長期的探索,弗萊明便是其中參與探索的一位。1928年,弗萊明在英國聖瑪麗學院擔任細菌學講師。當時,他正在研究對付葡萄球菌的辦法。人們受傷後傷口化膿,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搗蛋。
弗萊明在一個個小碟子裏倒入用瓊脂做成的營養豐富的培養劑,培養出葡萄球菌。然後,再試驗用各種藥劑消滅葡萄球菌。弗萊明已經花費了幾年的時間研究消滅葡萄球菌的方法,但一無所獲。
1928年秋天,有一次,弗萊明發現,有一個碟子上的培養劑發黴了,長出了一團青綠色的黴花。弗萊明沒有急於把這發黴的培養液倒掉,而是拿去用顯微鏡仔細觀察,結果發現了一樁出乎意外的事:在黴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
弗萊明想,這些葡萄球菌會不會是黴菌殺死的呢?於是,這位細心的科學家特地大量培養黴菌,把培養液過濾,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結果,葡萄球菌在幾小時內全部死亡!弗萊明把濾液衝稀八百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發現它依然能殺死葡萄球菌。
弗萊明進一步深入研究,查明原來是黴菌能分泌出一種殺菌的物質。1929年6月,弗萊明把自己的發現寫成論文,發表在英國的《實驗病理學》雜誌上。他指出:“事實表明——有一種盤尼西林黴菌分泌了有非常強大殺菌能力的物質。它不僅能殺死葡萄球菌,而且還能殺死鏈狀球菌等許多病菌。”
不久,弗萊明試驗把在黴菌培養液中浸泡過的繃帶包紮在病人化膿的傷口上,結果傷口迅速地愈合了。
本來,弗萊明的發現可以馬上應用到醫學上去。可是,黴菌培養液中所含的這種殺菌物質太少了,很難提取。如果直接把培養液注射到人體中,一次要注射幾千毫升,這怎麽行呢?於是,人們在這一科學難關前停滯下來了。
1935年,錢恩和弗洛裏參加了戰鬥。他們把青黴素分離、純化。為了尋找最合適的青黴菌,美國曾動員許多人四處尋找,最後選中了一位姑娘從爛甜瓜上采集到的青黴菌。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自從發現和提取出了青黴素之後,人類增添了戰勝疾病的有力武器。據統計,那時候每年有將近2000萬人患肺炎。給這些肺炎病人注射了青黴素之後,他們很快就康複了。另外,用青黴素還能治好傳染性腦膜炎、白喉、猩紅熱等疾病。
有人把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歸結為偶然。的確,這一發現有它的偶然性,但這是與弗萊明曆來的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分不開的。正如去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說:“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隻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所以,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其實並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