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二章 英國達爾文獎

  提起達爾文,盡人皆知!在英國,有一項以達爾文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它就是達爾文獎。這是一項由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生物學獎,於1890年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用以獎勵生物學領域及達爾文本人研究過的其他一些領域內的傑出成就。達爾文獎的獎金數額並不高,達爾文獎的獎品包括一枚銀質獎章和200英鎊的獎金,但它是以達爾文這樣一位偉大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又因為獲獎者的國籍不限,可以是英國人,也可以是其他國家的科學工作者,且是由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英國皇家學會頒獎,因此在世界學術界影響很大,算得上是一項國際上很有名的生物學獎。

  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為人類打開一扇科學大門,他的環球考察經曆跟他的理論一樣,充滿了神奇色彩!

  漫長的環球考察活動

  達爾文生於1809年,是英國的自然科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他從小喜歡采集動植物標本,喜歡向大人問這問那,特別熱衷於打獵和騎馬旅行。有時候,他又會靜靜地呆著一動也不動,想自己的問題。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醫生。16歲時,為了讓他將來繼承祖業,父親送他到愛丁堡大學學醫。但他對醫學並不感興趣,常到海邊向人學習采集生物標本,對動物進行解剖、分類和作觀察記錄,這為他日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達爾文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達爾文突然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裏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了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達爾文興奮極了,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裏,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騰不出手來了,怎麽辦?達爾文有的是辦法,他迅速把手裏的甲蟲含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到。看著手中這些寶貝,達爾文早把嘴裏的那隻給忘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這下子可把他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裏。然後,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回劍橋大學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達爾文首先發現了這種甲蟲,就把它命名為“達爾文”。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達爾文經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活動。

  達爾文每到一地總要進行認真的考察研究,采訪當地的居民,有時請他們當向導,跋山涉水,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挖掘生物化石,發現了許多沒有記載的新物種。他白天收集化石標本,晚上又忙著記錄收集經過。1832年1月,“貝格爾號”停泊在大西洋中的聖地亞哥島,水兵們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去了,而達爾文和他的助手則背起背包,拿著地質錘,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標本。

  在當時,人們信奉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神創造的,所有的物種都不會改變,但達爾文在考察過程中,卻越來越疑惑:自然界的奇花異樹,人類萬物究意是怎麽產生的?它們為什麽會千變萬化7彼此之間有什麽聯係?這些問題激發他極大的探究興趣。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向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當他們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現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想:“海底的貝殼怎麽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過反複思索,他終於明白了這是因為地殼升降,大海變成高山的緣故。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後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在曆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後,他一麵整理這些資料,一麵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1859年11月,達爾文終於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寫成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在這部巨著裏,達爾文創造性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指出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並經曆著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誌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並在8年後設立了達爾文獎。

  跟黑猩猩一起生活

  英國達爾文獎自設立以來,有多位專家學者獲得此榮譽。在眾多的獲獎者中,1996年獲得此獎的珍妮·古德爾是最富神奇經曆的一位。這位世界聞名的動物行為學家,用自己的一生去做了一件常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從1960年她高中畢業後,聽從了一位英國教授的安排,獨自一人到非洲去觀察黑猩猩,在坦桑尼亞的叢林與黑猩猩為伴,一呆就是四十多年。

  在這四十多年中,珍妮·古德爾費盡心思接近黑猩猩,打入它們的社會。四十多年過去後,她發現黑猩猩們能使用和製造工具,能夠協作捕獵,還能進行部族間的戰爭,甚至還能笑,最重要的是它們有同情的感覺。

  珍妮為什麽要這麽做呢?她說:“在十幾歲的時候,我看了一本介紹非洲的書,就深深地迷戀上了這個神秘又充滿野性的地方,我決定長大以後要到非洲去生活。所有的人都笑話我,但是我的媽媽卻鼓勵我說,‘如果你有自己的夢想,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去實現它!’1960年夏天,我終於有機會到坦桑尼亞的岡比國家公園工作,那時,我還隻是一個高中畢業生,與科學界和動物學家根本挨不上邊。選擇黑猩猩進行觀察和研究,隻是因為我覺得它們聰明可愛。當我現在麵對一些和我當初一樣有夢想的年輕人時,才發現小時候媽媽給我的信心和勇氣有多麽寶貴!”

  如今,與珍妮朝夕相伴的黑猩猩中最龐大的家族已是三代同堂,珍妮也是滿頭白發,她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感動了世人,她在成為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同時,也成為世界上許多大學的榮譽博士。一係列榮譽紛至遝來,除了1996年獲得達爾文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她“英國司令執行官”稱號,並且她還是惟一一個獲得坦桑尼亞獎牌的非坦桑尼亞人。其他的榮譽還包括“雅克終身成就獎”、“不列顛百科全書獎”以及動物安寧委員會所頒發的艾伯特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